读书滋味长 篇一:
谢子澈
一定要爱着的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汪曾祺
二三年级时,语文成绩不大好,在父母的勒令下读书,那时还小,读不懂什么,沉浸在幼稚童话之余,迷上了几米以插画为主的书,和被天使眷顾的盲人女孩走在漫无边际的地下铁茫然寻找希望,“我看不见你,却依然感到温暖,最孤独的时候,最温暖的陪伴”;和孤独长大的男孩一起寻找消失的月亮,“就算,黑暗隐去了光芒,雨水冲刷了痕迹,我依然能找到你。”
到了五六年级,读书渐渐成了习惯,鲁迅、冰心等文坛巨星逐渐步入我的生活。我也开始阅读世界名著。
等我读《朝花夕拾》,我穿越时时空的隧道来的旧中国,同鲁迅在百草院中拔何首乌,看看是否真的能成仙;同鲁迅一起在雪地里捕鸟,却屡屡失败;鲁迅的童年时光承载着我的喜怒哀乐。
读《童年》,我同高尔基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时光。读《爱的教育》,我走进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里。在那里,循循善诱的老师们教我如何做一个善良宽厚的人,引导我永远保持一颗勇于进取、善良真诚的心。一部部经典佳作,一个个动人故事,一幕幕曲折情节,在我眼前如电影一般放映着。
上了初中,渐渐地,爱上了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深意重,爱上了文字眉宇中隐藏的千军万马,爱上了书中平静表面下暗涌的跌宕起伏。
记得富贵跌宕起伏的一生,最后只为自己活着;记得解忧杂货店里的那句“愿你所得过少时,不会终日愤愤,愿你所得过多时,不必终日惶恐。”;
记得苏东坡儿时跟着祖父吟诗作对,年少给唤鱼池取名时与王弗的心有灵犀,被贬谪时的懊恼伤神,却依然活潇洒从容……
一定要爱着的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
读书滋味长 篇二:
杨欣怡
小时候的暑假,大多住在奶奶家。
那时候夏天的蝉鸣格外聒噪,窗外枝桠疯长,却总也挡不住烈阳。
奶奶家是私房,两层的。奶奶不是知识分子,家中只有一些账本和一本黄历。
大约四五岁,我便会从那不平坑洼的书桌抽屉中取出账本,看看最近的消费记录,孩提当然不懂,只会装模作样地朝客厅喊声:“下次少买些牛肉!这钱都能拿来买好几盒橡皮泥了。”我还会翻看黄历,然后记住今天宜什么,忌什么,但不过半天就又忘记了。[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再大了些,母亲觉得人家都看《笑猫日记》和《淘气包马小跳》了,觉得我不能再这么游手好闲下去了,就从网上购入了24本全套杨红樱的书。她将书堆放在奶奶那,再三叮嘱一定要读。
或许我从小就没什么墨水,亦或是过于贪玩,心性有些“野”了,读了半本便无论如何夜读不下去了。我就将书给村里的了,换了些摔炮与糖,自己则剩了一两本。
上三年级的时候,母亲便喊我暑假住回家。隔壁住的是师范的高才生,至今我也不知道她是否受了母亲的委托,竟在我三升四的那个暑假执意要带我读书。
“这都啥啊?上句不接下句的,还没《盗墓笔记》好玩些。”没错,这是当时我对《红楼梦》的评价。
她从那时候开始知道我很难啃进去名著,却对那些小故事很感兴趣,就拿来了自己在书橱中的《我是猫》,夏目漱石所作的。
当时的我,或许连断句都断不明白,但竟也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此书。当时心中没有社会,只觉得是个平淡的故事。
她又给我拿来了《罗生门》,我当时挺在意作者的名字的,他叫芥川龙之介。故事内容也只不过是粗略浏览了一下,与上本书一样,不过浅尝辄止罢了。
四年级时,那个姐姐搬家了,什么都没留下。
五六年级时我突然对诗词很感兴趣,或许是爱李易安婉约中带有的豪放,又或是爱上了李太白的仙风傲骨,觉得他一人一剑一壶酒,便可游历四方,潇洒得紧。
上了初中,一下子多了许多必读书目,与三年级时相比,似乎才刚刚打开视野。仿佛刘姥姥初入大观园,不胜惊讶。
我读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偏爱:“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也读《小王子》:“在我贫瘠的土地上,你是最后一朵玫瑰。”
也为了《活着》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有庆再也不会从这条路上跑来了。”
嘘,点灯,读书。
书的滋味呀,长着呢。
读书滋味长 篇三:
陈杰瑛
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题记
读书,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我曾经一度认为:读书,只不过打发时间。
我从小,喜欢看英雄漫画。当时,我一年级就去图书馆了。那时候,我总能被书中的大英雄所吸引。
我会把毯子披在身上,手握着一把用纸卷出来的“宝剑”。蓦然回头,对着空气说:“你输了。”然后又转身对身后的空气说:“我来救你了。”之后便是对空气一顿乱抡。“战后“我总会捂住“伤口”,有一种无敌是多么寂寞的感慨——谁小时候还没个武侠梦了呢。
长大一点后,我喜欢看推理小说,有时候读到一半,被文中情节所吸引,放不下书。到了晚上,妈妈查完寝后,我又“挑灯夜读”。
记得有一次,我从图书馆借了本很厚的推理小说,经过几夜战斗后,发现书的结局被人撕了,我当场被气哭了。
回想起来,我要学习也有那种劲头,或许早就名列前茅了。
小学快毕业时,我很爱看世界名著。我的小学语文老师经常当着全班的面表扬我。想想啊,一个不过半个教室门高的小姑娘,在同类还在讨论杨歌和猴子的大战(《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八戒到底更喜欢吃还是美人,夏林果对马小跳有什么想法时。小姑娘在看《复活》《倾城之恋》《鬼谷子》了,多吓人啊。
初中时,被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洗脑后,又开始为恒子奶奶的不求功成名就,只求照亮人生中的一个角落所泪目。会为《百年孤独》的结局所惋惜——一个经历了百年的家族,就这样消失了。
我会迫不及待想知道后续,可书已没页了。在反复阅读结局后,明白了故事总有结局的悲哀。
读书现在对我的意义是什么?是让我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完一个个故事,我永远相信书中的人物依旧存在。
不出意外,我和书的故事会有永远的后续。
最后,用一句我喜欢的话来收束这篇文字:
三号路依旧长的没有尽头,树也依旧枝繁叶茂,人间骄阳刚好,风过林梢,时光正温柔,彼时我们正当年少,读书,滋味长。
读书滋味长 篇四:
张紫妍
有段时间我一直浸在黑暗里。我的好友,涼平的病愈来愈重了。我每次去看她都觉得她的身形像一张白纸,慢慢地,慢慢地被水浸透,越来越薄。
兴许是见我太过难过,她赠我一本书——《萤火虫小巷》。我尚且不能明白她的意思,只觉得这本书好厚好厚。
周围的一切,仍是一片刺目的白,又仿佛环绕在黑夜里。
我看到塔莉与凯蒂相识,相知,到大学毕业。
故事有些平常,却让我不由自主地沉下来,慢慢去读。
我走出病房,知道涼平在病床上看我,没敢回头。正读到塔莉找到了新闻部的工作——鞋带散了,像软软的香蕉皮一样搭在鞋上。
“瞎说什么,我才不疼呢。”我低头读那本书,嘴硬道。声音喑哑,连自己都感到陌生。
我读得太慢太慢了,直到她病逝,还有一部分没读完。
我读到凯蒂得了癌症时,呼吸一窒。凯蒂和塔莉的处境,与我和涼平的处境何其相似。她不断安慰着塔莉,她的家人们。在葬礼上,她甚至猜到了塔莉会受不了跑出现场,因而托人给她带了个礼物。盒子里面,有她们年轻时听过的磁带,爱抽的烟,以及塔莉追的明星的签名照。
“在空无一人的街头,她开始跳舞。”这句话在我心里跳动,“啪嗒”一声,把什么开关撞开了。这是灯的开关,世界登时一片亮堂。
我终于明白了涼平为何执意要把这本书赠我。我合上书,准备出去散步,去感受这个世界。
鞋带已经系好了,一个蝴蝶的样子,欲飞到花里去。我笑了,萌生了去看樱花的想法。
文学如灯,照亮了我心里的黑暗。我们总在经历离别,总在坠落,但不必害怕,因为疼痛过后,我们总会站起来。
文学如灯,那本书我保存得很好,一直静静地躺在书柜里,闲时就拿出来翻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
或许,我会用一辈子,慢慢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