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精选4篇)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精选4篇)

时间:2023-05-11 08:53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篇一:

  在大厦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有幸读到了这本带给我人生启发,工作鞭策,从中受到鼓舞,非常值得一看的书。

  说实话,看之前心里是不太情愿的,我觉得一个人的自传有什么可以借鉴的,而且世界怎么会因为一个人而不同呢!带着这种矛盾的心理,“迫于”培训部下达的任务,开始了我的这次阅读之旅。

  李开复这个世界级的传奇人物,以其聪明过人的天赋,良好的家庭熏陶,别具一格探索新奇的个性,加之后天的勤奋和努力,演绎了一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他总是能很理智的分析自己内心需求,很大胆并且适时地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超越平常人的思维方式,对新事物,新领域,总是充满挑战和激情。

  李开复,将自己经过岁月沉淀的宝贵职场经验和对人生的感悟,通过自传的形式授受给后人,希望能带给人的启示,按照自己成长的道路,将他如何从一个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走向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成为员工们喜爱的开复总裁,成为学生们尊敬的开复导师。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选择,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我超越。透过这本自传,李开复真诚讲述了他鲜为人知的成长史、风雨兼程的成功史和烛照人生的心灵史,也首次全面披露了他亲历的苹果、微软、谷歌等IT巨头风云变幻的内幕。娓娓道来,字字珠玑。抓住一切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总有一天,世界将因你不同。

  通过读李开复的自传,好像跟随他经历一个人生,一个不断跟随自己的心愿去探索的人生,一个勇于冒险和创新的人生,正如他说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么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我个人认为,虽然李开复是成功的,但并不能说明每个人都可以模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所处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去学习一些他如何在困境、逆境中生存和发展的承受能力,以及汲取他在失败和挫折中总结的经验和感悟。

  首先肯定,李开复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和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是大不相同的,家庭深厚的文化熏陶也不是普通人所拥有的,所以造就他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敢于挑战未知的世界和领域。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他如何面对困境,并如何从艰难中站起来,我们也可以学习他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去管理下属,如何去发挥团队的力量,“制定并与员工分享美好愿景,能充分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合积极性,可以让整个团队保持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方向,这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始终保持勇气:“我终于意识到,失去勇气就意味着丧失了面对挑战的机会,不但于是无补,还可能让我终生悔恨。人生在世,我们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并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我们不仅要学习李开复具有旺盛的斗志和勇气,更要学习他那宽容大度的胸怀,容天下难容之事。

  孝敬父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李开复之所以最后选择相对落后的中国作为自己的舞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父亲未了心愿,毕竟他对于祖国的印象和感情很少。所以,一个成功的人士,一定是具有很多美德的人,孝敬父母是成功的基础之一。

  乐观的面对并接受所有的困境和低谷,在他遭遇官司以后的感慨中这样写道:这段日子让我感慨万千,我既体会到人情的凉薄,同时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对于一些伤害我也将其当作人生一种宝贵的历练,因为,每一种创痛,其实都会带来一种成熟。

  最最欣赏的是书的结尾的一段话:“所谓成功,并不意味着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职位,而是取决于内心的一种状态。一个快乐的人经常被认为是一个最富有的人”。虽然李开复是一个拥有财富,拥有社会地位,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拥有一种从容平静的快乐,他有温馨幸福的家庭,有可爱的女儿,有贤淑的妻子。所以他是成功的。

  世界不会因为我而改变,但因为有我而不同。“成功并没有绝对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篇二:

  轻轻地合上最后一页,内心的那份崇拜升到最高点,开复老师的人生竟如此富有传奇 色彩!年少的顽皮、青春的激情、大学的痴迷;对改变世界 的向往,对人生选择的执着,对中国大学生的期待。开复老师的一段段人生经历与一种种人生阅历共同勾勒出一幅精彩的人生画卷。

  这本书有一段话令人感动,我的理解这段话也是本书的思想主旨:“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之下。在这个前提之下,冒一些风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艰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终生。”

  这有些象我在中学课本中读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段:“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以为,李开复正是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而他的成功之处在于,这些选择并不盲目,不冲动,都是认真选择的结果,这种认真的态度也推动着他在职场上获得成功。

  书中提到的人应“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这道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毕竟,芸芸众生,大都只能是“Live your life”的。当然,把“Lead your life”作为人生追求目标也是非常好的,这也为什么人需要有信仰的原因(但我们身边太多的人信仰缺失)。在这过程中,以自己的人生标准,“要用你的梦想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诚、助人圆梦的心态引领你的一生,要用执着、无惧、乐观的态度来引领你的人生。”这些都说得非常道理。在这本书里还很多类似的真知灼见,这应该是李开复的人生感悟,从中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李开复为何能成为中国大学生的良师的缘由。

  纵观书中描述的李开复的成长经历,有很多令人感叹,()令人仰止的内容,比如他的`学龄前的超乎寻常的调皮、制作《武林动物传奇》以及在上学时的种种非同常人的表现,都体现出一个天才人物的特质,这样的特别性一直延续至大学,这不是所有孩子能或者会经历的,毕竟这些发乎内心,只能解释为天赋使然。那么这些更多是作为娱悦和吸引读者的内容,精彩而远离,对主人公是真实的,对普通读者却是虚幻的。对大多数人来说没太多可供效仿之处--毕竟天才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但李开复的职场经历对读者来说却是一大笔财富,无论他是在苹果,还是SGI,或者在微软、Google,丰富的职场经历,大量生动的职场经历的描述如一幅浓墨重彩的人生画卷在读者面前徐徐展开,精彩纷呈而又跌宕起伏,并且可供读者学习和效仿。而他面临每次职业转换时的心理历程变化,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印证了一个道理--机会属于有准备的头脑。同时,在这本书中,也向我们展示了象苹果、微软和Google这样的成功公司如何对待、处理以及吸引优秀人才加盟的种种独特观点和做法。这些都是本书的重要价值所在。

  作为一本自传,《世界因你不同》更像一本励志,明理的书籍。读罢,我已深深的被那种真诚,坚韧和正直所感染。再自省,更觉得已被名利场,被这个物欲横流,浮躁虚华的世界所侵浸的心在升华。李开复博士在《世界因你不同》中洋溢着一种精神: “随心而动”,他的每一次重要决定,每一次人生的变迁无不遵循着这条定律。而他的“心”,不是一颗充满物欲,不是被贪嗔痴所迷惑的心,而是一颗“有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你的价值是让两个世界的差别最大”的心。他是一个受美国教育而有着深深华族精神的人。他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大学生的引导,使中国的大学生更容易把握自己的未来,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职场和生活中坚持自己的信念。

  “成功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篇三:

  今天是20xx年3月27日,一本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到今天被我读完。

  这本书是李开复的唯一一本自传书。书中介绍了他从小到大所经历的事情,然而书中大部分还是他的大学生活(包括读研和做博士)以及他从苹果到SGI,再到微软,最后到Google,这些全球知名企业里工作的状况。

  当读完这本书时,合上书本,有三个部分让我记忆最深,第一个是关于中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的对比。尤其是大学那一部分,就如开复说的那样:“非常感谢哥伦比亚大学灵活的转系制度,它给了学生一整年的时间,一边在基础学科里学习,一边寻找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学生大都在兴趣指引下,有激情地学习。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里,我很遗憾地看到,高校设置了非常难得转系制度,而且,还有服从调剂制度,让很多孩子去学习不喜欢的专业,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个弊端。”

  对于这一点,自己也颇有感触,中国现在的教育问题的确令人堪忧,很多学生都以赚钱成为自己的人生最终目标,或以加官进爵成为自己的根本动力,这些人的思想似乎都被当今这个社会扭曲了!同时“教育”也成了现在中国三座大山之一(住房、医疗)。

  昨天中午吃饭时,在食堂听见坐在隔壁的2男1女在讨论公务员的事情,那是听到最多的就是“油水”两字,然而当我听到那个女生对坐在她对面的一个男生(应该是男女朋友)说“如果你当了县长,我就跟你。”当我听到这句话时,为我们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感到悲哀。

  中国教育难道一直在走下坡路吗?

  我之所以读开复的书,因为他一直关心着中国青年的成长,致力于帮助他们成为国际化的人才。

  第二个是关于管理方面的,开复的一句话道出了从技术人员出身的管理者的不足:“作为技术出身的管理人员,既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是技术人员可以看出一个产品的发展趋势,预测它的未来,而弊端就是技术人员喜欢追求真理,而忽视整体运营,注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情商。而作为一个管理人员,情商比智商要重要得多。”管理人员,情商比智商重要,我认为所说这个“重要”,是在两者都重要的条件下,再进行对比的,如果你的智商很差,那么情商再高,也很难成为一个好的管理者。情商就像一家公司的软实力,智商就像这家公司的硬实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而现在的我,智商明显很低,专业知识短缺,甚至可以说是没有,而情商,自认为挺高(只是未到大千世界走一走,走过之后,情商比自己高很多的人很多),所以有的时候我会感到迷茫,有的时候会表现出傲慢,这些正侵蚀着我的整体素质。

  所以我认为,要让情商发挥出来,或要发挥得淋漓尽致,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是关于“墓志铭的测试”,就像大学里的一位教授说得:“每个人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墓志铭是什么,一个墓志铭代表了这个人一生的意义,留下了他这一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在我看来,“墓志铭”上面要写的东西应该是一个人精神上所追求的,是自己的价值观的体现。而我的墓志铭是什么――“一个成功人士,他的行为感动了全国,帮助他人走向更好地生活,让他们远离贫困,一位慈善家,一个孝子,一个值得被尊敬和爱戴的好官员,一个好丈夫,一位好爸爸。”――你心里所想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然而在我现在的学生工作期间,又去体会了另一句话:“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你留下来的只有悔恨,只有懊恼。”

  很多时候,对于工作方面,我有很多好的想法,但很多都没有实施,仔细一想,更多的是不想做,一小部分是不敢做,因为害怕出错,害怕被别人拒绝。

  我现在可以慎重地告诉我自己,如果现在不想做或不敢做,出了大学校园,你就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了,因为在学校里,允许你犯错,但要在犯错后知道悔改和总结,而进入社会实行淘汰机制,犯错,不仅拖公司的后腿,而且也会把自己置于不被看好的情境中。

  所以,告诉自己,想做就要敢做,敢做同时要敢当。

  同时,这个学期完成开复的另三本书也是必需的,读后感也是要写出来分享的。

  今天写这篇感想心情很舒畅,完全没有强迫自己写下来的成分在里面。

  有的事情应该让自己处在最舒服的情境下去完成,如写作。

  《世界因你不同》读后感 篇四:

  每读一本书,我都会想:读完这本书,我收获了什么?如果有什么收获的话, 我就会把它们记下来,以便自己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仍然能回忆起这种收获。呵呵, 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会让我很满足。

  那么读完了这本书,如果问我有什么收获的话,首先映入我脑海中的是:中 国和美国两种环境的差异,从而会造就结果的巨大不同。这似乎有些“环境决定 论”的味道,但其实不然,顶多也就算得上是“环境影响论”吧。假如李开复从 小就在中国长大,而且是在大陆成长学习的话,那么他还会成长为现在的李开复 吗?他还能达到今天的成就和地位吗?

  我们先来描绘一下他的人生轨迹:在李的小时候,他是一个顽童。11 岁被 哥哥带到了美国念书,初中过的很单调,但是语言能力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突飞猛 进的发展,还获得了作文大赛的奖项。高中后期,他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做了 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创办了校刊、还创业办了公司。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 经过了一年的通才教育后,选择了法律系,后又转系进了当时还不算热门的计算 机系。博士生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度过,在语言识别方面作出了很突出的成果。 走出象牙塔后,首先进入了苹果公司。在苹果的六年,让李从一个单纯的技术人 员转变为一个管理者。在 SGI 待了 2 年,微软 7 年,Google 4 年。现创立了创新 工场,一个全新的创业平台。

  我尝试着探索李开复能取得今天这样成就的原因。首先我重申我不是“环境 决定论”的鼓吹者。但是我今天要做的工作就是撇开个人的主观因素不谈,单单 从环境的客观因素说起。这基于我的这样一种看法,就是这个世界上追求积极向 上,梦想成功,勤奋刻苦,为了梦想甘愿付出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但是真正能成 功、取得耀眼成就的又有多少?归根结底是客观环境限制了潜能的发挥,当然也 在于能不能抓得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所以我就从李开复的传记中去探索这样一个 问题:一个人如何去很好的利用外界的客观条件来实现自己的一个又一个飞跃。 先从李开复的学生生活谈起。去美国读书,是他的亲人(哥哥和父母)替他作出的选择,但也就是这个选择对他的一生有着最直接的影响。美国的鼓励式教育、注重实践的理念、哥大的通才教育、灵活的转系制度,这些都对李个人素质 的快速成长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更加幸运的是,李发现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 的天赋和兴趣,并很好的利用了它。这一点恐怕是让我们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们很 羡慕的一件事情。在这中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大学创造的极为丰富的学习 资源。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涯中,特别是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念博士 的期间,李经常都能接触到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学者。可以这么说,在学生阶段, 李很好的利用了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和兴趣、以及客观环境提供的极为优越 的条件,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好的提高。正是这段经历,为他 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想起了一位励志大师的一句话:“成功其 实很简单,你只需要和成功的人在一起。”

  在工作阶段,李在苹果的六年,我认为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六年。这让他 完成了从技术人员到管理人员的转型(当然日后他也经常从事一些技术性的工 作)。首先也许是李的出色工作以及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等原因,让他在工作 一年之后就成为了小组经理(这是他走向管理的第一步),而后由自荐成为了互 动多媒体部门的总监,不久又出任互动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而在苹果之后的几 份工作中,李几乎都处在高管的位子,而且也都做的不错。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 插曲,就是《艰难的 60 天》这一章节,而且我发现了这是书中占篇幅最多的一 个章节。由此可见这段时光在李心目中的分量。的确,在遇到艰难的时候,需要 的是坚持、忍耐、勇气。这些说着容易,但是要做好真的很难。在 Google 的那 段时间,也让李明白了坚守的含义,同时也给我上了一课。当整个世界都在怀疑 你、质疑你、甚至是指责你的时候,你还能不能、有没有勇气坚持自己认为是正 确的东西?!纵观李的整个工作经历,他都是从事于当时世界一流的公司,身边 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管理者,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善于学习和总结,这就让 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上升(所谓上升,不仅仅是职位,更代表的是个人素质和能 力)的状态。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