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2000字
一个人,万万不能丧失的,就是对自由的那种渴望;一个人,可以沉默,可以与世隔绝,万万不能丧失的,就是绝境中,依然抱有的希望。
这是我读完《肖申克的救赎》后最直接的感想。
这是一个关于一个名叫安迪的银行家的故事。安迪被诬陷,蒙受不白之冤,进了肖申克监狱,安迪在这里遇见了与他拥有截然不同性格的瑞德。安迪向往自由,而瑞德只想继续过着所谓“安逸”的生活。安迪的到来,唤起了其他人对自由的渴望,使一众狱友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让他们在“忙着活”和“忙着死”中选择了正确的那个。最后,安迪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中,逃出了这个束缚人性的枷锁,获得了他从始至终向往的自由。
在监狱中的生活,是枯燥无味的,更加与自由和希望无关。在这样一个毫无趣味可言的监狱里,大多是处于沮丧、绝望和麻木的,他们日复一日的过着一样的生活,几乎没有一点变化。而这时,他们遇见了安迪。安迪,犹如一只浴火重生的金凤凰,坚持不懈地追寻着自由。最终,飞也似地逃出了这炼狱的火坑。
自由与希望,伴着凤凰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
安迪明白,他自己需要些什么,或许是为了遮洞而买的海报,或许是“闲来无事”打磨的小石子,或许是为了逃出监狱努力表现争取来的房间……安迪更拥有常人所无法企及的勇气,二十七年的努力,风险绝不只是说说而已,他有无数次的可能被逮到然后换来更长更严格的刑期。成功,则是一次重生的希望,失败,便注定此生与自由和外面的世界无缘。可以说,不去赌注就不会输。但那又怎样,人生本生就是一段无法预估的旅程,安迪仍愿意继续赌下去,他愿意为了自由而拼搏,即便以生命作为赌注。他自始至终,脸上都带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淡地笑,他自始至终,内心都只有一种想法: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读到这里,我也理解了瑞德为什么说安迪是他所见过最冷静的人之一。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话:“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安迪大抵就是这种鸟,不被束缚,心中永远有理想,永远有渴望自由的勇气。安迪被关在了监狱里,监狱却关不住他本身所带有的对自由和希望的向往。不同于狱友瑞德早已被监狱囚禁的心,安迪自心而发的渴望自由,而安迪,也帮助了瑞德,让他重新燃起对自由的渴望。【www.guaiweng.com】
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渡他人。安迪就是圣人,在这场自由与希望的救赎中,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他人。
安迪如一束光,从黑暗中射出,而在光芒出现的那一瞬间,他身旁的所有黑暗都会消失殆尽,他的光不仅照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剩下的、在黑暗和寒夜中的人们。
肖申克监狱其实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这是另一种“监狱”,是被过度体制化、格式化的“监狱”。这个“监狱”里有能够牢牢把你束缚的枷锁,有对于生活迷茫和不知所措的麻木,有各种各样的人,像瑞德一般的只求安逸的人,像安迪一般的渴望挣脱束缚的人,等等。或许这个世界也曾让人们感到恐慌,也曾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也曾让人们身处绝境……但是,无论身处何境,无论心情多么的消极与沉沦,生命还在,就不能放弃。
有一种人,与已经习惯监狱生活、对于假释惶恐不安的布鲁克斯一样,被体制化牢牢地束缚住了,看不到希望,也没有对自由的向往。
有一种人,与瑞德一样,逐渐被剥夺了在外界的生存能力,他已经放弃和逃避现实,但只要有一束光,就能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对自由的渴望。
还有一种人,与安迪一样,他们能够勇敢地去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勇于打破固有的体制,没有一种坚固的笼子能困住这样自由的“鸟儿”。
“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好东西永远不会消逝的。”这是安迪在他留给瑞德的信中写给他的,是啊,“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快乐,给人们带来成功,可不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吗?地震中被压在废墟里的人有了希望,可以坚持等到救援军来的那刻;战争中的士兵有了希望,可以气势如虹,大获全胜;工作中疲惫的人们有了希望,可以努力为之奋斗;安迪和瑞德有了希望,最终挣脱了肖申克监狱这个枷锁,走向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抱着希望,即便成功的机会是那样的渺茫。
希望的美丽在于,我们或许不能成功,但我们能拥有坚强。
世界万物,希望至美。至美之物,永不凋零。
自由与希望,是黑暗中永恒的光,它能照亮我们前方的道路,指引我们自由飞翔。这个世界或许从来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充满光芒,但只要心中永远有希望,就能给自己插上翅膀,就能飞上山峰,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生命是如此的可贵,不允许我们放弃它的一点一滴。故此,我们才要去勇敢的追寻。
书的最后,瑞德渴望着自由的步上漫长的旅程,希望见到安迪,希望成功跨越美墨边界,希望见到他的朋友,和他握手,希望见到梦中蔚蓝广阔的太平洋……这对瑞德来说已非遥不可及,这是一个自由人才能感受的兴奋,这是一个自由人所能拥有和企及的希望——奔向不确定的未来。
这本书,是重生的希望和对自我与他人的救赎。在困难与绝境中,唯有自由与希望更显可贵。
没有了自由,没有了希望,就什么都没了。
第二篇: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2000字
“人自出生便有两种状态,要么忙着去死,要么,忙着去活。”
有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虚度光阴;有人,摒弃杂念,奋力拼搏,只为让那虚无缥缈的未来少一些遗憾,多一丝欣慰;可,也有人,处于这两者之间,虽知道自己想要的,但付出却是断断续续,既不愿彻底放弃,又不愿拼尽全力。大多数的人,只怕都在第三种境界吧。
安迪,社会中的平凡人,监狱中的特殊人,在经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后,彻底地从那迷糊不清的中间态进入那一种更崇高的人生状态。
入狱前,他如社会上大多数人那样,勤勤恳恳,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倾注于工作之上,安安分分,就是社会中最平凡的一个人;而自他入狱的那第一晚起,他的命运似乎就注定与其他人不同。起初,他的“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与所有新囚徒截然相反,似在淡然的接受一种宛如地狱般的生活,不争、不吵、不闹,可怕般的安静。但俗话说“会叫的狗不咬人,咬人的狗不叫”“安静的狮子最危险”,殊不知,在他安分守己的背后,隐藏着一头会将这监狱搅得天昏地暗的猛狮:他平淡地接受,是为了自己更快的适应,尽快找到自己与肖申克之间的平衡点,以便自己能更好的生活;他安分守己,是为了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尽量保全自己,尽管他知道该来的总是会来。身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在受了耻辱般的骚扰后,他明白,不属于这座地狱的自己必须用行动来反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为自己争取一片天地,用行动来时刻提醒自己,自己不属于肖申克!
安迪不愿被体制化,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他的种种行为都彰显着他鲜明的个性。开办图书馆,为狱卒提供理财咨询,帮囚徒学习、考试,打磨石块,以及帮助典狱长洗钱……种种种种,他明确地告诉所有人,囚徒与社会中的人没什么不同,都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各自所生活的环境有所不同罢了,只不过是囚徒们身体上的束缚更多罢了。
而其他囚徒,都早已被体制化,就连老布的那只鸟都难逃那可悲的命运,他的全世界也不过就是老布和监狱操场上那一角天地而已。
“起初你讨厌它,后来你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它,这,就是体制化”。瑞德这一句似轻描淡写确实能激起千层浪。这体制化不仅存在于大大小小的监狱之中,更存在于我们的这个社会。年少纯真的孩童不喜社会的黑暗、虚假,初入社会之时拥有满腔热血与激情似要一洗社会的黑暗腐朽;但社会这个巨大的磨盘,就静静地含笑俯视众生,慢慢地、一丝不苟的转动着,于无形之中磨去人们形形色色的棱角,这时的人们渐渐适应了这种巨大的痛苦,转而对此变得麻木;而慢慢地,与人们相关联的事物越来越多,人们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此时的人便不能脱离社会,因为只有社会才能提供给他他所需要的一切。而可悲甚至可怕之处在于,在这世上,愿意或是敢于站出来改变这个世界的人少之又少,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获得了成功。戊戌变法以慈禧太后的铁腕镇压结束,洋务运动以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而落幕,辛亥革命以袁世凯满足的笑容而告终,当今社会中“城市之光”的幻想终以冷冰冰的镣铐来收尾。但所幸,并不是所有人都失败了,如今的国家中有哪一个不是经历了种种变革、改朝换代而建立的?
体制化无处不在,只不过它有千万种更易被接受的名字,学习、生活,哪一个人在面对这两种事物时未曾经历过如体制化化般的过程?只不过,有人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快乐,并乐在其中,而有的人则终身被其束缚,一生不得解脱罢了。
肖申克,影片中的鲨堡,鲨鱼的城堡,沙丁鱼的地狱。可本应是正义的化身的典狱长,却最终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而本应与黑暗、丑恶相伴的囚徒,却终带给世界那一抹如宝剑般的光明。这,难道不可悲吗?而肖申克,不也象征着人内心的欲念,社会中的诱惑,以及人那虚幻缥缈的命运吗?一旦人被缚于其中,人活于世上还有什么意义,更何来享受人生之说呢?那时的人只不过是一具会说话的行尸走肉罢了。
“强者自救,圣者度人”。而中国也有一句古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瑞德能算作“穷强者”,他是鲨堡中为数不多的“睿智者”之一,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往来,且与大多数人关系融洽,靠自己的人脉与手段获得名誉与你利益,又给他人带去便利。这位“睿智者”深刻地认识到在鲨堡“希望是最可怕的东西”。身处鲨堡几十年,他的希望早已在一次次申请假释被否决后一点点被抹杀,他对于生活也已渐渐变得麻木。直到,安迪出现。
可安迪,能算做圣人吗?他的生活中也不尽是光明。洗钱、窃钱、逃狱,哪一项都是不和道义的。可他,他一直遵循着自己内心的声音,为了自己所向往的自由与光明不惜一切。他那伟大的同情心也使他想要改变一些什么,改变鲨堡中许多人的命运,让他们能够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这,应该也是圣人的一种体现吧!安迪不仅最终救赎了自己,在他身处鲨堡时,他也救赎了许多人,而在他离开鲨堡之后,他也成功地救赎了他的老友瑞德。而他所做的一切,也于无形之中感化了鲨堡中的人,使得有一种力量得以在肖申克中传递,延续。而这,也许就是影片名为《肖申克的救赎》的原因吧。
说安迪是圣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异于常人的坚定的信念和如芦苇般的毅力。影片开头瑞德曾说用那个小锤子在鲨堡中凿出一条通道至少要用600年,而实际上,安迪花了20多年。20年,相对人的一生来说,已经接近五分之一;可20年相对600年来说却是微不足道。瑞德不是没有想过,只是他不敢做,他怕自己不能承担被发现的后果。他不敢赌,便把不可能无限放大,一直忽略了那一丢丢的可能。可安迪敢,他愿意用生命去换取那缥缈的自由。20多年,一条秘密隧道一寸一寸地缓缓诞生,藏于数百名狱卒的眼前,而直到安迪逃出后才初次亮相于世人眼前。
安迪,他用20年的夜晚凿出一条通向光明之路,而那路,却几乎无人敢走,无人愿走。人们往往被眼前的肮脏或泥泞唬住,而不敢追寻在那之后的无限美好。安迪也明白,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但在这漫长的20年里,他是否动摇过怀疑过,甚至想放弃过?这,我们无从得知,但所幸,他还是坚持了下去,最终获得了自由。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瑞德。
正如影片最后瑞德所说“希望是个好东西”,的确,希望就如暗夜里的一抹光,有了它,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篇: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2000字
《肖申克救赎》这本书很好诠释了梦想,希望,信念和勇气,会给人带来强烈且无法抵挡的新生的希望之感,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观念和态度。现在大多数人都活在自己内心的捆绑之中,放弃渺茫的希望,宁可永远呆在现状。可正是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希望,才得以成就人生。在《肖申克救赎》这本书中,主人公安迪就很好地用实际行动来阐述了如何抓住渺茫的希望,忍辱负重,最终从绝境中挣扎出来,并影响了身边人的故事。
肖申克是一所监狱,里面的人大多充满绝望,无所适从。一开始的少年,在里面被磨灭了幻想和希望,待到能回归社会时,却又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一心想回到监狱里。就这样,他的生命旅程落下了帷幕。
安迪,这本书的主人公。他被冤枉入狱后,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向命运屈服,接受现状。入狱当晚,正当安迪百无聊赖地在墙上用从朋友那儿买来的鹤嘴锄刻自己的名字时,墙上的一大块碎石掉了下来,因为喜爱研究地质,安迪明白凿墙需要的是压力和时间。于是他就靠着这渺茫的希望,每天晚上偷偷地用锄子一点点地凿墙,并买了一幅巨大的海报用来遮掩。他把凿下来的碎石块装进裤兜里,早上去操场散步时抖在本就满是碎石的地上。就这样,安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把墙与下水道打通,逃了出去,重获自由。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安迪从恶臭的下水道爬到河里,高举双臂仰望天空时,即便满身污秽,却仍要让灵魂重生,赢得自由。这种可贵的精神让人不得不为之震撼。正如安迪的狱友波德所说:“有些人的羽翼生来就是如此丰满,以至于任何高墙都无法长久地将他困住。”
所以,当你处于低谷,迷茫时,就去看看《肖申克救赎》吧,学习安迪的隐忍,坚强。抓住生活中渺茫的希望,坚信它,为它负重前行,它终有一天会大放异彩。
第四篇: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2000字
“这些围墙很有趣的,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时间久了,你开始离不开它们,那就是被体制化了。”
这就是肖申克监狱,它用冰冷的围墙囚禁着罪犯,一点一点将他们眼里想离开的欲望消磨殆尽。可对于坚韧的安迪来说,它是希望的给予,是会开出奇迹的旱土。《肖申克的救赎》本片讲述了主人公安迪·杜弗伦从生活优渥的银行副总裁因法官的误判而无辜入狱成了可怜的“替罪羊”,从云端被拽入泥泞,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安迪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他在监狱里结识好友瑞德、布鲁克斯……建立图书馆,教授狱友知识,帮助他们考取高校文凭,以及一步一步计划着逃出肖申克。在这座监狱的囚犯眼中,肖申克是永远爬不出去的围墙,是罪恶的审判,是灰色的沉寂。安迪则像一只彩色的鸟儿,打破了灰色沉寂的肖申克,像救世主,救赎着肖申克里的失足者。
刚被关进肖申克,安迪并未像其他人一样被恐惧击垮,他异于常人的冷静和理智像是在告诉所有人:我不属于这里。以至于瑞德输了两包的走私香烟。在这个体制化的监狱中,安迪不断挣脱规则带来的束缚。在工作的屋顶上喝冰啤酒?这是肖申克里的人们想都不会想的,而安迪却以警官解决税务问题做为筹码,为同伴换来了冰啤酒,他坐在墙阴下,享受着短暂而又弥足珍贵的自由。禁闭出来后的饭桌上他告诉瑞德等人:“这世上有一些地方不是用石头围起来的,在你内心深处,有一些东西是他们夺不走摸不到的,只属于你一个人,希望。”
在肖申克监狱中待了五十年的老布,白发苍苍时却被告知假释获批,他得到了外人眼里的自由,可到了外面的世界,他却无法接受外界的巨大变化以及社会的歧视和漠然,最终选择上吊自杀,那句刻在横梁上的“老布到此一游”,是他存在过的唯一证明。“他只不过是被体制化了。”不是五年,不是五个月,更不是五天,是漫长且黑暗的半个世纪。老布服从着肖申克的制度,在肖申克里面,他有杰克为伴,有瑞德、安迪等朋友,有轻松的图书管理工作。而离开肖申克,他与世界格格不入,“他早就成了井底之蛙。”瑞德也是对外面世界充满了恐惧的,他希望安迪安分的待在监狱中度过剩下的生活,安迪说“反正人只要二选一,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他自始至终坚定的选择着前者。导演运用了对比度手法,更加体现了安迪对于自由的渴望,刻画出安迪坚韧、坚信自由的鲜明个性,以及“体制化”下人们的麻木。
影片开头将《圣经》奉为圭臬的典狱长说道:“你们被判有罪,所以被送到这来。第一条规定,不许亵渎圣经,这不许有任何亵渎上帝的行为。我只相信两件事,纪律和圣经。你们两样都少不了,把信仰寄托神,把贱命交给我,肖申克监狱欢迎各位。”从最开始频繁受到“三姐妹”的侮辱欺负,而一向严肃凶狠的警官,却帮他解决掉了这个例行的“公事”,后来帮助典狱长做假账本,受到特殊的照顾。显而易见,他们都是伪善的人,他们都会因为得到了金钱物质上的好处,而区别对待于安迪。但安迪比谁都明白,典狱长希望安迪一辈子都待在肖申克,以至于后来汤米告知案件实情却被典狱长残忍杀害,因为安迪帮助典狱长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同时威胁着典狱长,是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炸弹,所以他不能让安迪出狱重获自由。这座监狱里最不缺的就是罪恶和虚伪。
不可亵渎的《圣经》讽刺了伪善的典狱长。在例行检查时,他拿着《圣经》告诉安迪:救赎之道,就在其中。实则在暗示要安迪为自己做假账,就可以在监狱获得好处。逃出的那晚,安迪偷换了账本,保险箱里是那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典狱长翻开安迪留给他的圣经时,在藏鹤嘴锄的前一页上,是英文“EXODUS”藏小凿子的地方正是《出埃及记》,寓意安迪如以色列人一样在上帝的指引下逃出苦海。典狱长办公室墙上的十字绣绣着:Hisjudgmentcomethandthatrightsoon。主的审判迅速降临。而十字绣的后面却是藏着假账本的保险箱,用不可亵渎的神圣来遮掩罪恶,暗示着典狱长的审判即将来临,也讽刺了典狱长的贪婪与伪善。
肖申克是黑暗冰冷的,但它却未将安迪的棱角磨平,因为自由是一道救赎的光,安迪则是肖申克监狱里唯一的光。深陷在泥潭中也不能放弃希望。
当安迪爬过长500米恶臭无比的下水道,在滂沱大雨中获得自由。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大雨冲刷着他沾满污秽的皮肤,洗涤着崭新的灵魂。正如瑞德说的那样:“我不得不提醒自己,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安迪像只鸟儿,更像肖申克监狱的救世主,他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带去了前所未有的光亮,也带去了对罪恶的审判。
现实也亦是如此,只要心中有光,身处黑暗中便不再觉得迷茫,只有坚定正义信念,罪恶就会迎来审判。90年前,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长达十四年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地狱,备受煎熬,英勇的中华民族一次次奋起作战,在不断努力下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将帝国主义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誓死捍卫着中华民族领土主权。日本罪恶的侵略也最终迎来了审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邪不胜正。
救赎或许是对过去的忏悔,或许是对现状不满的改变,或许是与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灵魂涅槃重生……救赎充满太多可能性了,但确信的一点是:救赎是燃着希望的帆,是燃烧罪恶的炬火。而那些滔天的罪恶,最终也会迎来末日的审判。
“希望是一件好事,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