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精选3篇)

时间:2023-02-23 15:21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

  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2、你读懂了什么?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

  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B、首节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

  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

  三、品读“虽生如死”。

  抽生读。读出蔑视、痛恨。

  齐读这类人的可悲和可笑。

  2、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板书:骑)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那你就读出来吧。是的,不仅如此,他们还……他们还……

  3、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对那些眼里容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咒骂他们──。

  4、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把你的痛恨、蔑视、讽刺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女生读这类人的做法男生读他们的可耻下场。

  5、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着“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guaiweng.com】

  四、品读“虽死犹生”。

  1、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抽读。你的朗读中带着?(歌颂、敬佩、赞美)谁再来试试?很好,大家一起来读出歌颂和敬佩。

  2、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板书:俯)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是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你的感受放进诗句中读,让我们听到你的情感。

  3、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鲁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鲁迅,野草能烧尽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其实,前面课文中有和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4、他为谁想得多?(劳苦大众、祖国、民族)善有善报,给人民做牛马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5、多么可爱的人,多么无私的精神,左边的同学读做法,右边的同学读人民的态度。

  五、品读课题

  1、读到了这么多,这叫把诗读厚了。完整读题目,这首诗是写给谁的?再读。那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2、这首诗还可以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你准备把哪一句献给他?((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焦裕禄、孔繁森为人民积劳成疾,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让全中国人民过上了更加富裕的生活,这就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他冒着生命危险1955年回到祖国、为了祖国人民更好地活。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屈原、文天祥……)

  (只能送给这些伟大高尚的人吗?还可以把哪些句子送给哪些遗臭万年的人?)

  3、与遗臭万年的人相比,这样的人,就应该──(板书:流芳千古)。

  六、总结升华。

  是啊,想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涌现出了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堪称一个伟大的民族。(缓缓叙述缓缓擦去板书)历史长河一如滚滚江海,大江东去浪淘尽,首先卷走这些遗臭万年的人民的敌人吧,他们作威作福“骑”在人民头上的丑恶嘴脸,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的“活”着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

  现在,这28行诗就单单剩下了这个字,读。初识鲁迅的学习,今天就单单剩下了这一个字,读。(抽问几个学生)俯,就是……是啊,俯,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的高度浓缩,也是对你、对我、对所有人做人的永远的启迪。

  全体起立。此时此刻,《有的人》这首诗已经不再是发自臧克家一个人之口,他也是我们的心声了,那就让我们酣畅淋漓地吟诵我们的心声吧。“有的人活着……”起(齐背全诗)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

  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

  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

  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

  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

  (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

  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2、思考:

  (1)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找出文中的诗句,用“_______”画出来。

  (2)诗人是怎样描述这两种人的?请找出相应的诗句,用“”画出来。

  3、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读出作者对这两种人的爱与憎。

  4、指名学生朗读(可读自己喜欢的章节),其他学生评议。

  (三)再读诗歌。

  1、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说一说从中读出了什么。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男女生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2、学生评价朗读效果,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3、学生初读,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所蕴含的情感。

  4、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探究发现,走进文本

  小组合作议一议。

  1、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

  可以说说诗歌的思想内涵、诗歌的内容,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可以点评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等等。

  预设1:诗的第一部分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紧抓住参加鲁迅纪念活动后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第二部分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第三部分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预设2:采用对比手法,每一小节一反一正的对比,使正反两面人物对立得更为鲜明,从而达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预设3:诗歌赞颂了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

  2、解析诗中重、难点词句。

  (1)对词语的理解。

  ①“有的人”分别指哪些人呢?联系所学和实际生活,说一说,两个“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呢?

  预设:前一种人指坏人,如:小偷、强盗、骗子。后一种人指对社会有用的人,如:军人、警察、科学家。

  教师指导: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派,他们虽然“活着”,但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行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指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②“活”:第一个“活”字充满了作者的鄙夷和轻蔑,第二个“活”字是作者对鲁迅伟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③“死”:第一个“死”字充满了作者的痛恨和咒骂,第二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惋惜和怀念之情。

  ④“骑”字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用“骑”字组词吗?

  预设:跨坐,兼跨两边的意思。骑马、骑手、骑术、骑兵。

  ⑤“骑”字在诗中运用得很巧妙,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

  指导:“骑”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恶嘴脸。

  ⑥“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动派,打倒反动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个“摔”字上,“垮”作为结果,形象地表现了反动派的可耻而又必然的下场。

  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字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小组交流,谈谈自己的理解。

  (2)对句子的理解。

  课件出示: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设疑:这两种人分别指谁?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答案。

  预设1:前一种人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预设2:后一种人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小结:这是全诗提纲挈领的小节,抓住它品读全文,就会事半功倍。

  课件出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预设1:一个“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派蛮横的形象和凶暴的本质。

  预设2:“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的外强中干、自我吹嘘的丑态,对反动派进行了有力的讽刺。

  预设3:对于鲁迅先生,则用“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俯下身子”把鲁迅先生的精神表达得多么充分,刻画了鲁迅崇高而感人的形象!

  课件出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预设: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教师补充: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课件出示: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预设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刻入”一词,真是入木三分。

  预设2:反动派想留名“不朽”,但事实上,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这里的一个“烂”字,既写出了反动派恶贯满盈,又表现了人民的心愿和力量。

  预设3:“青青的野草”则给人以无限生机、无限希望的感受和联想,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预设4:“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蓬勃生命力和不朽的精神的热烈歌颂。

  3、教师引导,深入内容:

  (1)同学们对两类人物已有了自己鲜明的认识,让我们用一些词语送给这两种人。

  预设1:前一种人是“行尸走肉”;

  预设2:后一种人是“人民英雄”;

  预设3:后一种人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值得人们尊敬。

  (2)人们对这两种人又是怎样的态度呢?也请同学们用词语来概括。(请各小组就某一方面将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预设关键词:唾弃、憎恨、踩踏(前一种人);尊敬、拥戴、敬佩(后一种人)。

  (3)学生讨论、合作、交流。

  (4)积极主动地用词语表达出来。

  (5)学生概括、补充。

  (6)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让学生领略诗歌的魅力。

  (7)提升对主题的认识。

  四、体会写法,深挖主题

  1、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为什么?

  预设:副标题是为了补充说明这首诗歌是为了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

  2、根据你对诗句的理解,选择对应的词语。

  课件出示:

  1、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A。我为人人,鞠躬尽瘁。

  B。虽生犹死,行尸走肉。

  C。虽死犹生,永垂不朽。

  3、作者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目的?

  预设:通过两种人的对比,更加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为了自己的私欲而践踏人民的人的憎恨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对像鲁迅一样为了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的人的敬佩之情。

  4、巩固理解诗文的内涵,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认识,升华情感

  1、谈一谈。

  (1)在历史或现实中,既有流芳百世的英雄,也有遗臭万年的奸臣,你能联系具体人物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吗?

  预设:流芳百世的英雄人物:文天祥、戚继光、岳飞、孙中山。遗臭万年的奸臣:赵高、秦桧、和珅。

  (2)结合单元所学课文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学生小组交流。

  预设1:鲁迅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人。

  预设2:鲁迅是一个性格非常刚强的人。

  预设3:鲁迅是一个正义的、富有民族气节的、忧国忧民的人。

  教师总结: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有的人》,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英雄吧!

  2、补充相关名人名言。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3、学生齐读。

  4、拓展加强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5、推荐阅读鲁迅的诗歌集《野草》,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故事。

  六、仿写诗歌,成就理想

  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曾有过对人生的思考吗?

  1、请联系生活感受,仿照本诗的对比手法,写一写你对人生的看法或是读了本诗后的感想。

  2、学生动笔写作。

  3、读写结合,体验人生的价值。

  4、写完后与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人都有生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

  学生举例,教师评析、小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自读诗歌。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

  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口语交际·习作五

  学习目标1、交流回顾与某人初次相见时的情景,也可交流与其相处后发生的事以及印象的变化。2、完成习作: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一位小伙伴的特点,也可根据所给材料进行合理的续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