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孝的理解(精选3篇)

我对孝的理解(精选3篇)

时间:2023-04-08 07:35

  对孝的理解 篇一:

  育英学校初一八班刘宇瑄

  今天,我看了《二十四孝图》,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几个小故事。

  “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几个小故事实施起来也不算太难,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孝字:服侍父母时,为父母到百里以外的地方驮米;夏天时,先把枕头扇凉了,再让父亲睡觉,冬天时,先温温父亲的被子;去吃饭时,把橘子放在袖子里拿回家给母亲吃……,这都是可以理解的,是真实的。

  但“哭竹生笋”,“卧冰求鲤”就不大可能了。孟宗的母亲喜欢吃笋,可是,当时在冬天,他找了半天,也没有笋,于是他哭起来,他的哭声感动了上苍,于是生出笋来。但是,一般人都不相信有上苍,你不管怎么哭,都长不出笋,万物也有它生长的规律呀!王祥的后母喜欢鲤鱼,但是,冬天鱼全在冰的下面,他就用肚子来化冰,最后,捉到了两条鲤鱼。但是,万一你刚站在冰上,还没捉,冰就碎了,你不就一命呜呼了吗?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后母的欢心,显然是不值得的。

  “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不但夸张得过头了,还有点恐怖。有一个七十岁的老头,拿着个拨浪鼓,假装为父母取水,又假装跌倒,好讨父母欢心。这学的是小孩吗?小孩看了不得呕吐,明明就是侮辱小孩。还有,一个老头子学小孩有意思吗?也侮辱了自己。“郭巨埋儿”就更恐怖了,因为家里穷,母亲吃不饱饭,还有儿子来和母亲挣饭,心想:干脆把儿子埋了算了。正要埋的时候,挖到一釜金子,才没有埋儿子。他为了让母亲吃饱饭,就要结束一个无辜的、幼小的生命,未免有点“过”吧。要是现在这样还称为孝子,咱们做小孩的可就要当心了,没准哪天就被“活埋”了。

  前三个故事都在为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而不伤害他人利益。后四个故事要么是“感动上苍”,要么是对他人不好,甚至还把自己的亲骨肉杀害。我认为在不伤害其他人的情况下,尽量去孝敬父母就称为“孝”。

  何以称“孝” 篇二:

  育英学校初一(8)班张智赫

  孝顺就是对父母亲的一种回敬,孝顺孝顺,顾名思义就是孝敬和顺从。而鲁迅这篇文章就说了自己那颗孝顺的心和二十四孝图里的典型故事,都十分明确了孩子孝顺父母的纯洁之心。[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比如子路负米,子路他当时吃着粗劣的饭菜,却去到百里以外去驮米。而回来之后,自己却一口也没吃上。他的精神可贵在万事先为父母着想,并让父母感到舒适。再比如黄香扇枕,黄香他九岁丧母,他尽力伺候父母,夏天用扇子把被子扇凉,冬天又把被捂热。他扇扇不拍手酸,捂被不怕冰冷,他的精神可贵在尽自己的力量让父母舒适、安逸。

  他们其实都是我们学习的模范,这些我们该能做到。现在不能完全做到,也要尽最大能力去做,让自己成为孝子,回报抚养我们的父母。

  我对“孝”的理解 篇三:

  育英学校初一(8)班马欣慧

  我认为,所谓孝,就是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关爱兄弟的一种行为。体现出感恩、回报和礼敬。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四孝图》讲述的是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其中有正面教材也有反面教材。例如陆绩怀橘,陆绩一个孩子,去了别人家,也想着给母亲带点橘子回去。但老莱娱亲,我并不赞成这种做法。老莱七十岁了一把年纪,还装作婴儿假装跌倒,哇哇逗父母开心。我认为孝敬父母,并不是单单地逗父母笑,逗父母开心,而是要力所能及地帮助父母,关心父母,孝敬父母。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