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故事征文 家长2000字(精选7篇)

家教故事征文 家长2000字(精选7篇)

时间:2023-05-16 16:13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一: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风奠定人生底色,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对道德养成和人格形成具有终身的影响。家风关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价值的缩影,千千万万家庭的小风气汇成了社会的大风气。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

  一、勤劳节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俗话说:“勤俭持家”。勤俭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姥姥姥爷和父母就有着保持节俭的好习惯。

  姥姥和姥爷从小是过苦日子的,经历过饥荒年代。所以他们二老总是勤俭持家,希望日子可以细水长流。那个年代家里面的孩子多,作为大姐的姥姥总是最辛苦的。在记忆里,我对姥姥记忆最深的是她那头又黑又亮的头发和温暖的手掌。但同时小小的我对姥姥也有很多疑惑。为什么姥姥的鼻子闻不出味道呢?为饥荒的时候人都饿晕了,生麦子都想吃,树皮草根都被扒光了。姥姥小时候生病没钱治,从此就再也闻不见味道了。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姥爷的口袋里总是有钱,可以给我买奶片和冰棍。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大人。也是长大了才知道,老两口还曾经在集市上摆摊做生意挣生活费。他们对自己节俭,对我却很大方。上学的学杂费,资料费,总是提前给我准备好。幼儿园学拼音时,我是院子里第一个有黑板的小朋友。姥爷给我做的那块小黑板,是我学习的启蒙。我在小黑板上学会了1,2,3……a,o,e……

  言传身教下,我们也明白了节俭的意义。一粒米,当思来之不易;一张纸,当用之有度;一度电,当省之又省;勤俭节约,当持之以恒。“勤俭节约”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希望“勤俭节约”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间生根发芽,继续延续我们家的传统美德。

  二、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是我们家的聚宝盆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放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家人给我树立了优秀的榜样。(guaiweng.com)

  爷爷是一个执着的长辈,他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他冬天喜欢喝红薯汤,暖呼呼,甜丝丝。他也有自己喜欢的零嘴,烈火饼坊的老式面包和麦芽糖。每次回家看望他,他总是不让我带东西,说自己一个人吃的不多,啥都有。坐一会儿就赶我走,怕天黑不安全(每次总是这套说辞劝我们早走)。我很敬佩他,因为他是一个关注时事,一直在学习进步的长辈。和他聊起工作和生活,爷爷总是能为我指点迷津。他和我们分享他从小的经历,能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他是怎么努力工作的。他很认同我的职业,还告诫我要一直坚持学习。

  老家的墙上总挂着可以撕掉的老式日历。上面有吉凶祸福,背面是小笑话和小贴士。爷爷很认真去看,还喜欢记录了一些生活小窍门和我们分享。我的青春期脸上有痘痘,爷爷很是担忧。有一次回家,刚见我,便从桌子上拿出来一个小本子,夹着一张日历,背面讲的是吃什么下火的小窍门。爷爷一生淳朴善良,很怀念和爷爷聊天晒太阳的时光。

  同样在爸爸和妈妈身上,我也看到了他们面对工作,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在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之前,都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了做好一件事情,精益求精。

  妈妈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她要做就做到自己满意才行。初中时期,妈妈对待工作特别拼,每个月都是优秀员工。我和弟弟多是姥姥在照顾。放学回家收拾房间,发现了几本笔记。笔记字迹工整,记录着妈妈的学习记录。原来妈妈的优秀不仅是拼搏的工作态度,也来源于背后的默默耕耘。爸爸让我觉得他无所不能。他会给家里走线路,他会修很多东西电磁炉,电视机,冰箱,电动车。亲戚家里电路有问题都喜欢找爸爸帮忙看下。但他也不是天生都会做这些的。工作之后和爸爸聊工作才知道,他为了达到专业的精通付出了多少。六年级的夏天,中午饭很少一起吃。饭是爸爸提前做好放在餐桌上的。隔壁房间,爸爸翻着厚厚的专业书,在抓紧时间做题准备参加考试。那段时间的爸爸让我明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的冬天,他打印了厚厚的一摞资料,晚上没有拉我出去散步,而是坐在桌边为了厂里的安检维修考试做准备。在对待工作方面,爸爸一直是个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人。

  如今,我面对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亦是如此。10年前我只是一个怀揣教育梦想的高中生,如今是我从教的第五年,是一名奋斗在初三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一步一脚印,不负来时路。我要像二十大代表张桂梅同志说的那样,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让党放心,让老百姓满意。因为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一步一步地积累。

  回首过去,我们一家人风雨同舟,交了一份无愧于家人的答卷,展望未来、征程依然、初心不变,我们依然会坚守各自岗位,用行动为祖国献礼。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二: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

  节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耕地为生,一直在农村生活了半个世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爷爷就告诉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尽管他一字不识,但讲起道理来却条条是理。

  在我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我嫌饭菜味道不好,正准备倒掉,爷爷看到立马拦住了我,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小孩子不知道,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我们总是饿肚子,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爷爷最见不得别人浪费粮食,讲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他不禁流下了心酸的眼泪。我听了之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含着眼泪吃光了所有的饭菜。

  在他看来,这些白米饭,不仅是劳作者在炙热的阳光下用汗水一滴一滴换来的,更是他一辈子不愿离开的土地无私奉献出来的。那是老天爷对生命的恩赐,如果没有被消化,没有被吸收,没有给任何生命提供能量,那就违背了天理,这种朴素的信仰根植于爷爷的灵魂深处。

  从此以后,我除了再也不敢怠慢每一粒剩饭,还不敢多乱花一分钱,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从小爷爷就教导我要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他时常对我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不该花的钱千万不要花!”大学毕业后,我在外打拼了四年,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带着节俭的美德上路,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我懂得这就是爷爷的家风。

  书籍是我们家的营养品

  父亲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可是父亲天生聪慧,酷爱读书,后来通过勤奋学习,考上了中专,跳出了龙门,中专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唐诗,我坐在父亲的怀里,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静夜思》《春晓》《夜宿山寺》,虽然懵懵懂懂,但诗词的世界由此被不经意打开。后来读到小学一二年级,认识了不少字,每年的生日礼物,都是父亲给我带回来的《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各类书籍,家里的书看完了,就跑到少儿图书馆,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捧着书爱不释手地看,如饥似渴地追求精神充足,书香就是这么让我陶醉。

  上了中学、大学,随着我的见识逐渐增长,眼界逐渐开阔,阅读能力逐渐提升,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对长篇小说和名家散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闲暇的午后,捧着《红楼梦》《简爱》《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细细品味,从中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历史兴衰的深刻内涵。睡前一小时,用心欣赏着巴金、冰心、朱自清的散文,不仅让我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还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机关单位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主要负责卫健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工作期间,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我特意在网上买了《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这本书,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到底好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在黄冈市级以上各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精品420余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父亲对我进行的阅读启蒙,在书海中扬帆起航,不断汲取思想上、精神上的营养,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我懂得这就是父亲的家风。

  善良是我们家的好风水

  母亲为人善良,在我小时候她就常常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宽容,从小就培养我良好的品德。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农村的亲戚来到了我们家,母亲总是热情招待,还主动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攀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母亲在交谈中得知一个表叔的老父亲身患重病,表叔表姑为了生活,一直在沿海城市务工,不能及时回家照顾老人,于是母亲就第一时间安排车辆,主动将老人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帮忙挂号、联系医生、预约床位,老人生活困难,表叔表姑那边,也是远水难解近渴,母亲毫不犹豫地帮忙垫付了住院费和医药费。

  老人住院期间,母亲骑着自行车帮他送餐,打扫卫生,促膝长谈拉家常,帮他缓解心理负担。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老人康复出院,连忙拉着母亲的手说:“怪不得你婆婆天天夸你孝顺呢,你对我这个老爷子都这么好啊,就像我亲闺女儿一样!”

  母亲总是以帮助别人为荣,凡是替别人考虑,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只要他们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第一时间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不图任何回报;当亲友之间因一些事情而斤斤计较,她会用温暖的话语帮助他们走出矛盾的重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公交车上看到年迈的老人没座位时,她会主动让开自己的座位,给老人提供方便……

  现在,我已过了而立之年,从年幼无知的孩童变成了将为人父的青年,而且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好习惯,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巨大的进步,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这些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懂得这就是母亲的家风。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三:

  李__,小名__,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四年级阳光男孩,同许多男孩一样,爱疯、爱跑、爱闹,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到各种难题,也让作为孩子母亲的我经历了种种育儿困惑。但我始终认为教育孩子的过程,本身就是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过程,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才能体味到作为母亲的自豪与快乐,因为谨以《与小“澍”一起长大》作为“我的家教故事”的题目吧,记录下我与小“澍”共同成长的日子!

  小“澍”入学了——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__上小学了,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内容、新的学习要求,让__既充满了好奇又有各种不适,每天嘻嘻哈哈地很开心,可是一问到学了啥知识就犯迷糊,说起来啥都会,一做练习就错误百出。针对这一情况,我第一时间联系了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在孩子遇到难题时与他一起探讨、解决。刚开始时,这个方法特别有效,可时间一长,__就有些疲沓,没有那么积极了。我又适时调整,让__给爸爸、妈妈当老师,再次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为了给孩子做好榜样,我开设了个人公众号“小澍求学记”,将自己在育儿之路上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我还与__约定,娘俩每天按时完成各自的任务,相互监督、相互检查、相互评比。与每天盯着孩子学习的紧逼式陪伴不同,这种互不影响又相互依存的陪伴,让__很是兴奋,因为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与陪伴,为了看到在妈妈的公众号文章中出现的更好的自己,他比之前更用心了。

  小“澍”放假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放假带孩子有好多方式,有的扔给老人、有的扔给电视机;有的把孩子圈在家里哪也不能出去、有的带孩子活动的地方仅限于楼下的社区广场……不管选择以上的哪一种方式,带孩子的人都不会太累,我也曾经试过其中的几种,可沉闷的方式大人孩子都遭罪,于是在__很小的时候,娘俩便把活动范围扩大到市区的风景名胜——从五四广场到奥帆中心,从信号山到电视塔,从海底世界到银海大世界……走一路、看一路、说一路、玩一路;爬过山、下过海、开过车、坐过船……只要有体验的项目,一定让孩子尝试一下——只有切身体会才有真情实感。

  我所组织策划的几十项活动被各级媒体报道,总数量近百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我们在四川成为了熊猫“铲屎官”,也在泰国普吉岛为大象洗过澡;我们登上过海巡11号舰艇研究过士兵叔叔们的海上生活,也到消防局体验过云梯上的救援;我们在海南文昌见证了长征八号遥一火箭的成功发射,与航天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在疫情期间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表达自己的敬意,并收到了他们寄来的感谢函……一个问题被解决了还有另一个问题在等着我们,在这样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__的好奇心不断地被激发,既开拓了孩子的眼界,又锻炼了他的意志品质!

  在这样的培养、锻炼下,__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性学习项目,他带领“冲上云霄”小队的队员们进行的《探秘“垃圾十二时辰”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和《厚植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均被评为青岛市一等奖,并被评为青岛市优秀少先队员、青岛市三星队员、市北区“新时代好少年”等荣誉称号。

  小“澍”长大了——将爱传递下去

  我认为孩子的成长不应只是年龄上的增加,更应培养他的社会责任感,为需要帮助的人尽自己的一份力。因此,我经常带__走入青岛市青少年东仲社区禁毒教育基地、春雨残疾人辅助就业中心、同行之家特殊儿童中心、敦化路街道办事处伊春路社区……与孩子一起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送温暖活动、社区环保志愿劳动。我们在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海军博物馆、太美红色文化展览馆等岛城多个红色教育基地,向前来参观的宾客义务讲解党史故事;在凌晨4点走上街头,为早起的劳动者们送上自己熬制的热姜茶;到四川、青海等地的保护站参与保护大熊猫、藏羚羊、捡拾垃圾等志愿服务项目;下乡村为孤残老人送去粮油物资;上街头为微尘公益基金进行爱心义卖……我也被聘请为GT少年红色教育专家志愿者讲师,为更多孩子提供引领、服务。

  也许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能在__的心底埋下一粒爱的种子,一定会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龙应台的《目送》中有这样一段话:“所谓父母子女,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你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别离,促进孩子独立。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作为母亲,我也看着__一点点长大、渐渐开启独属于他自己的征程,再次随手撷取他成长路上的点滴故事,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思考。在家庭教育的漫漫长路上,我与小“澍”同走同成长!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四:

  我的儿子刘__,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我和丈夫都是教育工作者,俗语说“师不教子,医不自医”,我们却不这么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如何去教育其他的学生?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慢慢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做一名善于研究的家长

  我的孩子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喜爱打扮了,面对家长絮絮叨叨的教育会和家长顶撞,周六周日会呆在房间偷偷上网……面对孩子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多数家长可能会厉声斥责甚至武力解决。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期也被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充满矛盾困惑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长的指责、训斥,往往会事与愿违,起不到教育作用。

  但怎样引导效果才好?我和丈夫捧起了书本,先后读了《父母的觉醒》《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等书籍,研究孩子青春期教育问题,通过大量的案例寻找适合自己用的教育方法。有了这些研究,我们商量制定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放下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呼声,赢得孩子的信任;二是对孩子的问题不妥协、不包庇、不纵容;三是引导孩子读书、锻炼、培养艺术特长……孩子也逐渐顺利度过了令多数家长绞尽脑汁、头疼不已的青春期。

  二、做一名善于与孩子对话交流的家长

  从孩子小学阶段,我和丈夫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挤出时间,保证每天与孩子进行不少于半小时的对话交流时间,这种交流是随机的,有可能是午饭、晚饭时间,有可能是接送孩子的路上。交流的内容也是随机的,聊家常、聊学校的事、聊每天的八卦新闻等。

  比如,自从孩子上了高中,每天上放学路上两个10分钟的车程,就是亲子交流的好时机。每天放学,见到孩子,先过去牵住他的手,刚开始,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抗拒,可是现在已经很自然的去做这件事了。坐到车上,我们会根据他的情绪,聊不同的内容。当选班委了,会祝贺他;参与比赛活动了,会给他支招;小考失利了,会帮他分析原因;同学之间有新鲜事了,会和他一起大笑……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每天意识到,他对于家长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的把心里话告诉家长,便于做家长的及时了解孩子的一些思想动态,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做一名善于率先垂范的家长

  “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牛不好好耕地,舜不是鞭打牛而是鞭打自己,孩子出了问题,责任在家长,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任性的阶段。孩子可塑性强,父母教他规则,他就知进退,父母教他善良,他就懂人情,父母教他礼仪,他就识大体。

  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要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父母首先不能做。”爱学习的父母,不会养出讨厌学习的孩子,从不学习的父母,也不会养出积极上进的孩子。孔子说过:“其身正,虽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我们作家长的,不能在孩子面前“手不离机”,沉迷手机的父母不仅给孩子做了坏榜样,还破坏了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了孩子不学习的借口。

  我的孩子从三年级学拉二胡,学了几天后,二胡“咿咿呀呀”的声音让他失去了兴趣,不想学下去了。怎么办?我没有硬逼着孩子学,而是拾起儿子扔在一边的二胡自己学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我能拉出一些简单的小曲子了,儿子看到这样又有了兴趣,我索性又买来一把二胡,跟着他一起学。几年下来,儿子的二胡考到了十级,还多次在各种大型活动中演出。现在上了高中,即使学习任务加重,但每天晚上放学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二胡,练上几首曲子,既有利于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放松身心,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教育孩子,若用行动来教育,孩子就会跟着做,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四、做一名善于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的家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者是一张弓,孩子就是弓上的箭,弓拉得越弯,箭就飞得越远。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动力。我和丈夫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每个成长阶段确定发展目标,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质和优势,找准长项,正视不足,建构正向的自我观,理性认知他人和社会,鼓励孩子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今年暑假,他爸爸带孩子第二次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父子二人手牵手漫步校园,畅聊未来,两所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良的精神传承,深深感染了孩子,在这种情境下,顺势引导儿子找到前行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激励他在人生不同阶段更加自信、坚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尽管花期不同,但总有绽放的一刻。为人父母者,切莫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父母”牺牲了无数的娱乐、休息,倾心陪伴、教育出来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赞美的阳光,也需要批评的雨露,只要精心施肥、浇水,相信每一朵花都能在自己的花期灿烂绽放!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五:

  在我家的杂物间里,有一根平平无奇的扁担。放在家里,着实没啥大用,在岁月的流逝中本该布满了灰尘,可它在这杂物间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扎眼得很。那是因为爸爸每天都给它做清洁,好好保管着它,说它是爸爸的金宝贝也亳不为过。爸爸常说,这跟扁担比他年纪还大呢,当年他就是靠这“老朋友”挑起了肩上的担子,它承载着他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很小的时候,一家人都在农村生活。从我记事起,爸爸就用这根扁担挑起过很多东西:秧苗、稻谷、米…秋天,是个收获的喜悦节,也是农民劳累的日子,每年的秋天,都是爸爸的“受难日”。由于家里的兄弟们都外出务工,作为唯一劳动力的爸爸只好肩负重任,承担起帮爷爷奶奶收割稻子并且搬运稻子的工作。先不说自家种的那几亩地的工作量,爷爷奶奶种的稻谷就够爸爸操劳的。

  稻谷割得很快,经过了几天曝晒,家家户户都开始担稻谷回家了。那天,爸爸起了个大早,吃了早饭,操起家里那根扁担就开始了搬运稻谷的工作。我和妈妈使劲把收起来的稻谷扎成严严实实的一捆,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等爸爸挑着扁担再回来搬运。来回跑了几趟的爸爸早已满头大汗,甚至热得脱掉了上衣。当父亲把扁担上的铁钩挂好稻草,在我面前蹲下,光着身子,赤着胳臂,顺势弯腰准备把两大捆稻子挑起,紧接着猛地一发力,把扁担往肩上一抗,两腿狠狠地使劲儿:“一,二,走…”我看见他脖子上的青筋脉络凸显,又一条新的扁担印记深深地刻在他的肩上,但他还是把这沉重的担子牢牢地挑起来了。扁担跟着爸爸的脚步一上一下,一收一耸地晃动着,很有节奏感。望着爸爸缓缓消失的背影,我真想时间过得快些,这样爸爸就能放下肩上的担子,休息休息了。于是,我找来一根比较粗的木头杆子,叫妈妈也给我插上两捆稻谷,并让妈妈把担子放在我的肩上,再起身。许是力气不够,我使出吃奶得劲儿也很难站起来。正当我与这一担稻子奋力拼搏时,爸爸又回来了,他看着我一脸的艰辛,黑黝黝的脸上大笑起来:“丫头,不能过于在意肩头的担子有多重,这样你是挑不起的。只需要你找准扁担的重心,挺直腰板,顺势而起,自然就担得起这重担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再次尝试,最终还是踉踉跄跄地挺直腰杆,跟着爸爸的步伐,慢慢将那小担稻子给挑回了家。夜间,半醒半梦中,只听见妈妈轻声责备爸爸那一肩的红痕和磨破的肩膀。爸爸一边听训一边咬牙忍耐着疼痛,还不停安慰妈妈“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家里的担子我不挑谁挑,难道作 文 吧Www.ZuoWen8.coM我还能赖给你娘俩。没啥苦的,再难我也抗得过来。”就这样,爸爸的扁担一担就是十来年。

  那年,弟弟出生了,我也要上幼儿园,于是爸爸离开家,去往重庆主城打工。除了带些衣服棉被之外,爸爸就只拿了那根扁担一起出门。接连几年爸爸都很少回家,只有源源不断的钱一笔笔地打回来。我每次都听见妈妈在电话中细心叮嘱爸爸“要保重身体,该吃吃,该喝喝,不要紧着自己。家里的钱够用,你自己也要舍得用。工作太苦了,也要注意休息。”

  在无限的担忧与思念中,我和妈妈终于前往重庆去看望爸爸。只是那一眼,爸爸消瘦了许多,黝黑发亮的脸庞,骨骼分明的手臂,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父亲的艰辛。当我亲眼目睹爸爸肩上搭着那根光溜溜的、两头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扁担慢慢行走时,我的眼眶一下子涨红了。父亲似乎更瘦弱了,步子更加沉重了,他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缓慢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整个身体平衡而有力的前进着。原来,爸爸就是这样工作的,他用他瘦弱的肩膀支撑起我们整个家庭,挑起沉重的担子稳稳地向前走着,走着。生活这重担就像一座山压在爸爸的肩头,爸爸虽然吃力但也微笑着、全力与之抗衡,做我和妈妈的“擎山柱”。这根扁担在岁月的打磨下越来越光滑,而爸爸的手和肩膀却越来越粗糙。唯一不变的就是爸爸那咧着嘴大大的微笑和肩上那一担担重担。他说,他会用这跟扁担为我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我不想再说什么,因为我早已泪如雨下,一开口就是止不住的哽咽声,说不出什么了。爸爸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爸爸肩头的担子终于可以松一松了。但爸爸还是每天都要摸摸那根扁担,仍不忘紧紧自己肩上的担子。那时我还不理解,随着年级的递增,我学习了许多意味深长的课文。我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爸爸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无时无刻都在挑起他身上的担子,一点也不敢松懈。及使再苦再累,他都微笑面对,都自己默默承担着,因为那是一份沉重的责任感。

  直到我读到《少年中国说》,我开始明白了作为学生也是肩负一份责任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也许我成不了梁启超先生笔下那位“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少年,做不到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会尽力成为像爸爸那样做一个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负好时光,不负爸爸那些年的艰忍付出。是时候,我该担起那担属于我自己的担子了。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六:

  我要孩子比较晚,第一次做妈妈的心情也是和大家一样,既惊喜、高兴而又忐忑和不安。忽然感到任重道远,心里铭刻下了沉甸甸的责任。

  生育,生不容易,育更不容易,育这才是关键,因为关系到她的一生。

  自从有了这个女儿,我也改变了许多。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她教育好。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也可以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学习他人的方式方法,争取让她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期待她将来可以自食其力,有所作为,做一个幸福指数高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有了想法和目标,我们就开始选择学校,最终选择了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具有优秀口碑的渤海中学小学部。实践证明这项选择也是正确的,校领导们敬业、用心,管理到位;老师们也都兢兢业业、辛勤工作。老师们受人爱戴,令人敬仰。渤海小学有一个整体氛围非常好的教育环境。因此,选择了渤海是令我们放心的。

  家里呢?那我就谈几个心得体会。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是很重要的。从《戒伯禽书》《诫子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诸多古典家训家规中,可见一斑。国人自古都是很重视家教的。

  一般节假日周末等空闲,我和孩子爸爸总是谁有空的时候,谁就带她去参加一些有意义正能量的社会活动。例如去图书馆阅读;去科技馆感受那些科技发明增长科学知识;去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熏陶;去文化馆参加有关的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美术馆欣赏祖国的秀美山川和花鸟人物,体会书画之美,并亲自实践参与创作;去剧院欣赏经典话剧,优秀的儿童电影,从中受到启发和正能量的熏陶。

  除了滨州外,我们也带孩子去过其他省市山川秀美的地方,切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前,我们去过北京,看了长城,游览了故宫,参观了北大清华;去过上海迪士尼游玩,参观过交大复旦。游玩之余,孩子切身感受了高校的学府氛围和文化魅力。

  考虑到她的爱好和身体素质,还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没成想很对路,非常适合她,而且通过自身努力进了重点班。不但多次获奖,还参与过省市级的比赛,以及有关党政部门的演出,省市二级电视台都播出过她的节目,也成为舞蹈学校的代言人之一。

  我们也带她去过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献爱心,通过与社会人群的零距离接触,她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个社会需要爱的传递,要心存感恩。2020年的疫情期间,她还拿出自己存的零花钱通过滨州红十字会捐献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受到红十字会的通报表彰。

  很多事看来无关学校的课程学习,但我想这些点点滴滴的社会活动会影响她的一生,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另外有个好的、适合她的爱好和特长,起码一生会活的更幸福、有意义和有质量。

  平时带她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也是总是教育她,对小朋友们要热心,不要自私自利,好东西要分享,要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在校时的她,在校她参与活动积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也是老师的小助手。因此,她从幼小衔接开始一直当着班长,小学也进了少先队大队委,多次受到表扬和奖励。

  再说说我是怎么做的,自从有了她,我也开始变得爱看点书,爱学习。起码守着孩子不会拿着手机聊天或看与学习不相关的视频。为此,她在家学习时,我也在翻看孩子的阅读书本和家长书籍。我要给她做个好榜样,我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这是很有道理的,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一定会培养出品质不错的孩子。

  考虑到现在孩子们动手能力差,不热爱劳动,不会做家务。平时我会有意识地锻炼她的动手能力,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家务也是要做的。打扫卫生,拖地,洗袜子,甚至和大人一起和面包饺子,炒菜。因此,我家的孩子也爱上了劳动。

  随着孩子渐渐大了,她今年也马上升五年级了。有些方式方法我也在与时俱进的改变。规矩也是要有的,育儿理念的夫妻一致性这也是必须要强调的,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做错了,那就批评;做好了那就鼓励和表扬。黑白是非和方向问题,不容篡改和混淆,这是作为家长必须把握好的。

  我再说一个小例子,买了好吃的,她现在总是知道先给奶奶,也会想到给姥姥、姥爷送点去。有时在家吃饭时,也是好吃的先给奶奶夹,帮奶奶端碗拿筷。这一点令我欣慰,这一切不但是成功于家教,也是我们渤海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果。

  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涂抹什么颜色,那就呈现什么色彩。很多家庭缺乏的并不是智慧,而是你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描绘靓丽彩虹时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

  以上几点育儿心得,愿与大家共勉!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七:

  转眼间,为人父母已五年有余,亲自见证了一个小生命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慢慢自己学着自理,学着思考,学着交朋友,甚至开始伤心,开始发脾气,开始反抗……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细想一下,无奈与辛苦中其实也渗透着充实与快乐。所谓育儿即育己,在养育孩子的旅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不光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保障,还要让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和向上的人格,这对父母来讲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的过程。拿我来讲,和孩子相处下来也免不了磕磕绊绊,期间总结了一些小小的感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以往听到最多的育儿经验不外乎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鼓励为主,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保持有效的沟通,等等这些要做到位,在我看来都需要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无论是在性格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不可盲目“从众”。为人父母这几年,我也关注并阅读了很多育儿公众号和育儿书籍,周围人的经验教训我也听了不少,但是大部分我只是参考借鉴,基本不照搬照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天生就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而所谓的育儿经验,在我看来很多也只是针对某些孩子,或者可能只是育儿专家教育自己孩子总结的一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父母是最了解和清楚孩子脾气和能力的人,而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身心发展规律,一些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在应对孩子各种情绪,教会孩子各种技能的时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能老跟别人比,急于求成,这样既让孩子褪尽色彩,变得没有信心,为人父母也会更加焦虑。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对自己不佛系,对孩子不焦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做事情比孩子更具有计划性,思维更加缜密,眼界更为开阔。因此,在教育和培养孩子之前,父母应该提前学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规划步骤和计划,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焦虑。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往往执著于结果,今天用的方法,明天必须起效,于是,我们总是焦虑,恨不得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的表现成了我们的“军功章”。我们往往错把“策略”当成了“目标”,或者压根没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孩子不爱吃饭,不爱读某本书,不爱上某个兴趣班……在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常常会为此焦虑,但即使选择“从众”,也请多提醒自己,这是“目标”还是“策略”?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吃饭是为了长身体增强抵抗力,为何我们不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达到效果?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可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这本不喜欢,我们可以换另外一本同类型的书或其他方面的书,甚至搁置一段时间,可能以后他会喜欢;学乐器,是为了培养乐感懂一些乐理知识,但是唱歌其实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去让孩子学各种特长,提前接触各种知识,这些其实都只是“策略”,只有在养育中认清“目标”,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才不会执拗于某一个问题,使得自己和孩子都身心俱疲。

  父母最好的职责就是成为孩子的一扇窗口,他能通过你看到大大的世界,因此父母的眼界和对事情的看法,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家庭教育,我认为最好要“关系第一”,而不是“孩子第一”,如果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会让我们牺牲掉很多东西,而且当我们只关注孩子时,我们的力量是往内收的,视野会变得狭窄,一心只想让孩子好,反而让孩子的视野中也觉得家里人都在围着他转,很容易让他变得自私自我,也很难养出大格局的孩子;再比如学习,父母不要局限于孩子当下的接受程度,我不反对提前学习,要在孩子不排斥的前提下,尽可能宽泛的让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但只是启蒙和引导,而不强求于结果,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因为孩子有时候要比你想象的更丰富更有潜力。

  我觉得在早期,父母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的内心之光,而教育也只是引导,引导让孩子自己觉得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培养出一个能面向未来的孩子。“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个个的提示,在不断认识中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获得更多的生命能量,并通过改变自我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成全更好自我,更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