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一:
《望道》刻画了特殊年代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先辈们坚守大道、不断革新的精神。《共产党宣言》是一盏明灯,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却无法被广大群众知晓,在万分焦急时,陈望道不为名利直面险恶,以严谨的学术精神,感染了陈独秀,最终被确定为《共产党宣言》翻译人选。随后这盏明灯的光束逐渐扩散,愈来愈强,驱散着黑暗,照亮着在黑暗中勇毅前行者的道路。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
《望道》的主人公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原民盟中央副主席陈望道先生。其实陈望道并不是先生本名,“五四”运动爆发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他,主动改名“望道”,即探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大道。不管是面对反动军警的威逼,还是老友戴季陶的“善意劝告”,他都坚守信仰大道,“道不同不相为谋”,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人们总说“知易行难”,但是陈先生却给我们展示了他“知行合一”的精彩人生。仰望先贤,回望初心,作为一名民盟盟员,我将继续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努力发挥专业所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三:
陈望道从日本留学回国,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就开始向学生宣传先进思想。通过翻译《共产党宣言》,使他全面系统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活动,成了共产党的最早党员之一。
名如其人。一个叫陈明融的年轻人,因看清了自己要走的人生之路后,就成了陈望道。他望到的是一条推翻旧社会,建立社会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既望道,向前行。他用一生的光阴践行着,行进着。
陈望道是榜样。向他学习,就要坚定地望道前行。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四: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望道》这部电影的镜头回望了先烈们当年在面对强权、枪支弹药时永不退缩的样子。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杨阿龙被敌人抓捕后自知生命走到尽头,他饱含屈辱下跪只为了见妻儿最后一面,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又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跪下是为了孩子站起来是因为信仰。为了信仰宁死不屈,英雄值得人们敬佩。前辈们前赴后继死而后已的拼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和继续努力创造祖国的辉煌。革命先烈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学习,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热血拼搏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五:
今天,党章学习小组组织观看电影《望道》,《望道》让我知道了1920年杏花始绽的四月初,带着极强“望道”情怀的新青年陈望道,即一头扎进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远破旧的柴房,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门板,作书桌,不舍昼夜、不问时间,开始翻译来自西方的思想典籍《共产党宣言》。为支持儿子醉心的翻译工作,陈望道的母亲悉心为他送来一日三餐。当然这部电影最为核心的还是为人们梳理出了以《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陈望道等人为民族、为国家追望信仰大道的心路与行为选择事实。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六: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脊梁,过去未曾缺过,现在不缺,未来也绝不会缺。
在《望道》中,令我映像最为深刻的便是,一名青年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追杀途中进入了筹建中的新闻馆,陈望道先生只身挡住军警。后来随着陈望道先生身后的门打开,屋内满是学生,每个人手臂都流着血,这深深震撼了我,眼眶不禁湿润,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赢的原因”。《望道》用一幕幕告诉我们:我们的民族,我们的青年从来都不曾缺失信仰和力量!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七:
月末有幸参加民盟组织的观影活动,心中甚是欢喜。
我印象中应该有好多年没有走进电影院了,总感觉现在的时间去看电影,是在浪费时间。但是自从加入民盟组织以后,社会活动明显增多了,心情也变得明朗起来。所以这次民盟说有观影活动,就毫不犹豫的参加了。
来到指定地点才知道这次观看的是电影《望道》,该片以《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为核心,展现其笃定恒心、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我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和军阀混战的年代,所以不了解那时人民生活的凄苦。但是我体验过挨饿的滋味,深深地理解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的不容易。特别是在陈望道回到故居的老宅里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母亲给他送饭的场景。当有一次送完饭走出门时,有一位母亲在河边打孩子。他母亲走上前问原因时,孩子说他饿了。虽然明明知道这是影视剧,但是双眼还是不自觉的湿润了,一种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这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情吧。
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很难让他感同身受。没有身历其境,也不容易换位思考。看着那些劳苦大众为了生存抛头颅,洒热血,换来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我觉得我们每个人是要珍惜的。以前上学的时候,听到歌曲《血染的风采》,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是血染的,虽说是红色的,但这个意义从何而来?但是外观看了电影《望道》,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明白了为什么是血染的。看着飘扬在空中的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心中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有时候总是在想,是不是自己年龄大了,越发的伤感起来,总是见不得那些可以触动心弦的事情,也莫名的喜欢看以前的看电影,特别是那些抗战题材的。我不是军国主义者,但是我喜欢看那些伟人们创造历史的过程。有时候想,如果有机会真想把他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他们当年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坚持抗战,勇于奋斗,最后取得全面胜利。这是多么强大的勇气,多么坚定的意志,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以前总想找个机会看一看《毛泽东思想》系列丛书,据听说这是西方国家都在研究的理论。在国内有些做的不错的企业家也在学习,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论持久战》。我虽然没有看过,但是也听的耳朵都快出茧了。所以我也希望真的可以挤出时间来,把毛主席的著作拜读一遍。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可以走进伟人的精神世界领略他的风采。
看过《望道》以后,也希望可以把《共产党宣言》也加入自己的书单里,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是我也希望可以理解它的真正内涵。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召唤着人们,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追求那理想的新中国。
电影虽然是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展开了对他一生的描述。虽然说全剧都是以陈望道为主线,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了共产党领导人民寻求解放的艰辛,同时各民主组织在国家解放事业中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这正如我们的国家体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可以参政议政,发扬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了我们生活的态度,不论身处何处,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努力去让这个社会更加美好。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八:
电影《望道》讲诉了陈望道先生从翻译《共产党宣言》开始到见证新中国成立这段筚路蓝缕又光辉灿烂的征程。为我们讲诉了一个个慷慨激昂而又催人热泪的故事,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字字推敲、抵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的奋不顾身、发现革命后继有人时的惊喜交加。在陈望道先生事迹的激励下,作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我们要汲取先辈精神,凝聚前进力量,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体味属于我们的“信仰的味道”。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九:
这是一段关于信仰、关于青春的故事,电影以陈望道先生首译《共产党宣言》为故事原型,不但全景式再现百年前的“90后”群体为信仰前赴后继的热血,更向观众展现了迎难而上、“牺牲”无悔的时代青年力量。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场夜戏:一辆国民党标识的装甲车独自行驶着,枪声起,随即从黑暗里齐刷刷地出现擎着冷枪前进的国民党士兵。子弹、炮轰,暴雨、鲜血,战争场面之惨烈,始作俑者竟然是那个最初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筹备做出巨大贡献的戴季陶,“同志”到“魔鬼”的强烈转变令人咋舌,更让我们感慨最终的革命胜利是有多么不易,我们与他们,曾经脚踏同一片大地、仰望同一片天空,现在我们终于生活在了他们所期望的未来。《望道》用短短两个小时匆促复述一群青年的一生,但真实远不止他们的热血沸腾与心潮澎湃,更让我们从影片中望到那真理与光明之道。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
电影《望道》向我们讲述了许久之前的中国。陈望道先生寻道也信道,他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坚信真理,宁折不屈。影片所要表达的也不仅仅是望道的精神,而是凝聚起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的伟大。望道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信仰,生逢盛世的我们,更应当居安思危,继承先贤之志,不断锤炼锻造自我,努力成为一名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优秀组工干部!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一:
看完电影后,望道先生等人作为中共党员的坚定信念感动了我,望道先生“朝闻道夕可死矣”的坚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望道先生大骂戴季陶后,倒在大雨中的绝望。那双在整部影片中都炯炯有神的眼睛,唯独在那一刻黯淡无光。令人心疼又悲愤,却也同时感慨于世事无常与望道先生拳拳的爱国之心。
真理的味道是甘甜的,但寻求真理和运用真理的过程却是艰辛的,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坚持我们的信仰,不畏艰难,践行初心使命。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二:
影片以陈望道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表现陈独秀、陈望道等一代新青年追寻真理、救亡图存的精神。
其中让我感触很深的是陈望道信仰坚定、作风严谨的品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很浮躁,我们会看到很多信念不坚定、作风不严谨的现象。例如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东西就是比我们国家的好,或者是在工作中随时把“随便做做得了,有东西交差就行”挂在嘴边。这些现象都暴露出我们当下部分青年人的问题所在,这部片子仿佛是给了我们青年当头一棒,它敲醒了大家的不理智,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应该向陈望道先生学习,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专业知识,更加充实丰富自己的灵魂。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三:
电影以1920年为起点,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首个中文全译本译者陈望道“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同时也刻画了100年前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坚定理想与信仰的有志青年群体。
一本书影响了一群人,一群人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望道”是点灯者,是觉醒者,是奋斗者。“望道”代表的是奋斗者群像,是我们岁月静好背后的英雄。
回望百年历史,“望道”们擎起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神火炬,为实现民族解放而上下求索、前仆后继。像黑暗年代里一盏指路明灯,为同胞们带来觉醒之“光”,为社会进步和民族解放带来希望。
回望百年历史,为了创造一个新世界,不惧艰难险阻,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望道”们朴素而热情,满怀报国之志。“望道”们团结而坚强,置生死于度外,在喧嚣中坚守信念。
百年前,千千万万个“望道”,披肝沥胆、前仆后继,为中国革命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百年后,我们不仅要致敬“望道”,更要继承其精神衣钵,敢于斗争,敢于牺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员们观影后纷纷表示:百年前那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上下求索。走过千山万水,仍怀赤子之心,站在第二个百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今天的年轻人同样任重而道远。
回望初心,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四:
《望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人的红色坚守,和一群人的革命足迹——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陈望道接下了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任务,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陈独秀、俞秀松、施存统、经亨颐、戴季陶、蔡慕晖等历史人物一一出场。历经时代动荡变革,朋友或牺牲或离去,陈望道面临生死抉择的考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在当时的年代探索新思想,新理念的路是漫长的,但是革命先辈都不曾胆怯,即便是受到威胁,付出生命危险也没有后退。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我们当代青年应该赓续红色精神,牢记身上的使命重担,为谱写新的历史辉煌而不懈奋斗。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五:
马克思主义犹如一团黑暗中的圣火,点亮了欧洲,继而在苏联十月革命中越烧越旺,也给世界带来了一线光明。当时的中国有一些进步知识份子,他们跨越了空间,切实感受到了马列主义所具有的伟大的革命力量。但是,如此伟大的政治思想还暂时无法在旧中国广泛传播,因为当时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火种——《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我们应该认识到,《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的诞生是无数先进知识分子、革命家所期待的,其中部分人已经进行了《共产党宣言》的部分翻译,陈望道成为当时翻译的最佳人选,主要原因在于他精通英文、日文,对共产主义有一定了解。
在历史大势的驱动之下,优秀人才自然会受到历史使命的召唤。对于当下的中国青年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是需要我们的,作为青年党员而言,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牢记我们党的使命,只有这样,当国家和民族的重担托付给我们时,我们才能有信心、有能力不负使命并光荣完成使命。
《共产党宣言》第一版中文全译本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理论完整翻译成适合于中国人阅读和理解的理论;在于加速推动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于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导;在于能更加广泛地吸引、吸收中国本国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进步青年向中国共产党靠拢。
能够使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国民容易阅读和理解,共产主义才能得到广泛传播,才能广泛地应用于人民革命中去。所以《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是中国共产主义事业不可或缺的奠基石,是《中国共产党纲领》的理论源头,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源头即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头活水之源,是“源头之源”。
____提出,“《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句话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陈望道翻译的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__、__、__、__、__等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受到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影响之下投身革命的。电影《望道》从陈望道的故事入手,是一个非常有助于观众回溯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重温红色革命历史,感悟建党精神的切入点。
从大方向上来说,本片的重心主要在于通过陈望道的故事来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本片是近年来少见的将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以及“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迫害力度和残酷程度直接、全面表现的电影,这种血淋淋的白描方式能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所面临的重重险阻。本片中多次表现陈望道以及其妻子等人物在面临抉择时坚守底线与立场的例子,可以说对底线原则也进行了多方面诠释,有利于当代党员更好的在实践中践行党员义务。
电影中有五个情节最能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建党精神:
一、当《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终于完毕时,印刷厂工人的罢工行动成为了摆在印刷工作面前的难题,而陈望道在得知罢工消息之后,立刻表态支持工人罢工。这不仅体现出党员应有的旗帜鲜明态度,也体现出党员应具备的理论水平,而陈望道的言行也影响到青年工人杨阿龙并吸引他投身到革命中。
二、当杨阿龙被捕等待行刑时,旁边一排排人倒下时,他最后试图向国民党反动派乞求晚几天行刑,但在退党、反共的利诱活命条件下,他最终选择转回身子,捍卫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问题:敌人会被消灭,而革命同志也会有牺牲,革命是会死人的,父子、母女、伴侣、师生可能就此阴阳两隔。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写道:“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三、当陈望道的妻子蔡慕晖在得知丈夫病危,在纠结下最终选择向国民党反动派请求盘尼西林时;当她完成戴季陶交给的两份翻译工作,并发现第三份文件是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最终选择及时停止翻译、不再向反动派求情,即使她深知这个决定可能直接导致丈夫的死亡。在看到对党不利的谣言时,她毅然决然放弃了最后的尝试,而没有选择一错到底并对党的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伤害,党员同志在最危难和纠结的时候也应当坚守底线,只要信仰坚定,那么永远没有“无法回头”一说。
四、当陈望道得知进步青年杨阿龙被行刑时,他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而是继续进行教育事业,在收到“子弹恐吓信”时仍然坚持开办复旦大学新闻馆,坚持实事求是地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丑恶。杨阿龙的妻子林茵没能让孩子见到生父最后一面,她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周公馆,自己加入红军。中国共产党人在面对大挫折、大灾难时并不是比其他人更加冷血,而是在对现实拥有清醒认识之后,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化悲愤为动力继续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五、当国民党追查学生共产党员到复旦大学新闻馆外时,陈望道一人在门外挡住了无数杆国民党军警的枪,而屋内的学生为了保护党员同志,每人都高举着符合“受伤流血”特征的左臂,从而保护党员同志。广大学生如此掩护党员学生,是因为陈望道早已在学生们心底埋下了共产主义的种子,在这一刻不仅生根发芽,并开花结果;是共产主义的科学性以及党员群众路线的成果,即便学生中有一位奸细泄漏消息,但大多数学生仍能坚定立场、挺身而出。
《望道》细节丰富、颇具考究。但电影仍与史实存在一定出入,比如实际上陈望道是花了两个月多的时间翻译完成而不是二十天,对于与史实不符的部分,我们应根据电影整体表现的思想、精神来判断、理解。在我看来本片存在着两个较明显的问题:
一、采取过多的慢动作镜头,叙事手法略显单调。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角色的慢动作镜头,但并不是每一个镜头都值得如此操作,我们认可慢动作镜头的关键作用,但部分慢动作镜头并不能发挥出作用。在叙事上常常以事件完结后的镜头间杂事件初始、进行的镜头,模式较为单调,不利于观众整体观感。
二、叙事部分时间上间隔过大。对于陈望道与陈独秀的分歧以致分道扬镳、陈望道的入党与退党交代不够清晰,我们能看到“一年后”“十七年后”的指引词,但后续剧情对于重要的大跨度时间段并没有进行大致说明,对观众的党史知识掌握水平是一种考验,不利于大多数观众对电影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电影中,我们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的认真、细致;能够看到陈望道对于学生们的细心呵护以及谆谆教诲;能够看到陈望道在各种情况下对于底线原则的坚持;能够看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发动工人、学生进行各种革命活动的。《望道》是一部通过陈望道的部分人生经历,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成立初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是如何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的好电影,是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好电影。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六:
早春时节,万物生长,大江南北暖意融融。近日,党支部组织青年党员走进保利国际天安门影城一起观看了影片《望道》。影片讲述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首译者陈望道先生历经动荡变革,始终如其名“望道”一般“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的一生,全景式呈现出陈望道先生及其身边仁人志士寻找并坚持真理的征程。现场观影的青年同志们都深切感受了百年前以陈望道先生为代表的大批有志青年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坚守,体会信仰与热爱的力量。
陈望道先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批传播者之一,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是仅有几十页的32开小册子,但正是这本小册子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为当时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点燃了新的希望,直接催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影片中,对于如此重要的文献,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认真态度在他对于宣言中的词语选择的严谨上就可见一斑,望道先生会因为一个词语的选择斟酌、推敲一个晚上,会因为过于投入,吃粽子时误把墨汁当成糖蘸着吃,如此,就是为了把宣言的旨意真实、完整的表达出来,要让我们中国人能真正理解《共产党宣言》,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也很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
我们从事财税工作,是客户眼中的专业人员,我们的本职工作会涉及到撰写审计报告或者评估报告等文字资料,报告中数据信息往往是相关经济行为中重要的依据,我们就要端正态度,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对自己负责、对客户负责、对行业负责。认真不仅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更是赢得尊重的一种素质。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陈望道先生治学、工作的严谨、认真,更有对信仰的坚守。从新文化运动、“四·一二”事件、抗战时期、复旦大学内迁重庆到新中国成立,一个人经历如此动荡、艰险、漫长的阶段,而不改初心、坚定信仰是多么不容易,陈望道先生正是那个从始至终鉴定信仰的人。当年同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的戴季陶虽和陈望道先生有过交集,但却选择了中途退出,和陈望道先生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与共产主义分道扬镳。“四·一二”事件中,陈望道先生不顾人安危,保护学生;面对威胁、金钱都未能动摇陈望道先生的信仰,正所谓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
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我们要秉承革命先辈精神,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本色;增强责任心,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立足自身,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为财税行业及其从业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奋楫前行,不忘初心,追望大道,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七:
“什么是道?”这对每一个青年来说都至关重要!这部电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们寻找道路、寻找光明的事迹,看完之后让我感触良多。
电影讲述了陈望道、陈独秀、俞秀松、杨阿龙等有着共同信仰的革命者为了《共产党宣言》流血牺牲的故事。在当时那个混乱年代没有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是国内第一个翻译者。《共产党宣言》在那个时代起到了一个灯塔的作用,不断指引人们前行。陈望道一生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和教育事业里,把学生青年当做国家的未来、社会的希望,危难时刻还一心想着学生的安全。这一路上,陈望道初心不改,始终在坚守。
革命先辈们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能够为共产党做出贡献,就觉得这一生特别值得,这就是信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立足岗位,更加坚定内心的信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八:
在观影前聆听了讲师对陈望道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分析和讲解,让我进一步坚定了理想和信念。《望道》以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为电影的起始点,他们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时刻不停的闪烁,让《共产党宣言》这本不到三万字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确立革命信仰的思想起点,它让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并志愿加入共产党队伍里来。我身为入党积极分子更要砥砺前行、接续奋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十九:
经学校组织,我和同学们一同观看了电影《望道》。在这之前,我对于陈望道先生的认识仅停留在复旦大学校长以及《共产党宣言》翻译者的身份上,经过这次电影的观看,我更深入的认识到了望道先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经历。在电影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片红色。第一幕出现在四一二大屠杀的场景中,地上的雨水掺杂着无数共产党员以及革命工人的鲜血,让我为国民党的残忍感到震撼。第二幕则是电影结尾处上海解放时满大街飘扬的红旗和彩纸,这热烈而激动人心的画面鼓舞人心,我不由得对那些为了解放上海而努力的人们产生了敬佩之情。观看完电影后,我对于作为一名复旦附中的学生感到无比的自豪,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望道”的精神,永远走在追求正道的路上。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
1920年的春夜,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两张长凳架起一块木板的桌前,一个小伙子在奋笔疾书,妈妈说:“你吃粽子要沾糖,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结果老太太转身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全是黑墨水。妈妈说:“甜吗?”他浑然不觉,还说,“可甜了可甜了”。这人是谁呢?他就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位中文译本翻译者陈望道,也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缘起。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望道”是他为自己改的名字,意即“追望大道,追望真理大道,守望信仰大道”,表达自己展望新的革命道路的志向。望道先生一生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影响并带领着一群有志青年为坚定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地奋斗着。
《望道》以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为线索,书写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它不是一部人物传记,是20世纪初一批先进知识分子的群像。百年前,他们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无畏地探索着解救中国的真理,让我们当代年轻人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望道先生在译完《共产党宣言》后担任《新青年》主编,由于种种原因,《新青年》引起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提出要改变刊物性质甚至停办,但望道先生毫不妥协,坚持和捍卫《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办刊方向。他和其他先进知识分子有力地回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望道先生不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他支持学生办新报纸,演进步话剧;他开办平民女校以及职工补习夜校,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他发动工人运动向工人发表关于劳工神圣和劳工联合的演说;他创办“新闻馆”,希望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能学以致用报道事实真相。他在人们心中植入了信仰的火种,他让人们尝到了真理的味道,为了信仰,为了真理,四·一二事件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像杨阿龙一样慷慨就义;为了信仰,为了真理,新闻馆众学子血染左臂。纵观望道先生的一生,一旦尝过了“真理的味道”,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便从未改变,也正是信仰的初心使其肩负起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践行者和坚守者的使命。
电影讲的是望道,激励的是更多“望道者”。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守望大道、砥砺前行,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回望初心,仰望先贤,心有所信,方能远行。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一:
《望道》电影用短短的两个小时,讲述了一段铿锵有力的红色故事,废寝忘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陈望道、第一个剪掉长发的蔡慕晖、写出“非孝”的施存统、宁死不退党的杨阿龙、年轻的共产党员杨逢林……他们都是时代洪流里的平凡人却做着伟大的事,在众人思想浑浑噩噩的年代,前仆后继地要打破时代的桎梏去追望真理大道,即使经历了朋友的背叛、死亡的威胁也不认输,他们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唯信仰与热爱不可辜负”的力量。作为复旦人、也作为一名党员,我想正是这些先辈们为我们开辟了这个自由和开放的时代、也在指引着新时代的青年去追求和创造更好的时代。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二:
观看电影《望道》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陈望道是一个应该被大众所熟知的人,在他身上所呈现的“寻道”“望道”“守道”历程,既是一个世纪前一代青年追求人生理想和信念的缩影,也能让今天的我们从百年前的青春故事中感受到什么是信仰的力量。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三:
这部影片中有两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大家熟知的“真理的味道”,除了故事本身,也知晓了无产者、无产阶级名称的来历。另外就是印刷工人杨阿龙一家人的故事,在望道先生的影响下,一家人投身革命,前赴后继,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望道即追望救国救民之真理大道,并为国家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也应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境遇,都要坚持信仰,不畏困难,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这一段历史让我们铭记爱国民主人士在那个时代为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上下求索,作为民盟盟员,我们当代的人要坚守初心,不忘使命,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意识,加快发展,让我们国家更加兴旺和富强。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四:
今天观看了影片《望道》,看完后我感慨很深。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在电影所呈示的30年的时间线索中,既看到了陈望道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主持《新青年》编辑工作、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也看到了他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观影过程中有多个情节让我热泪盈眶,比如校长教师为了维护学生而被迫辞职被迫离校的时候,比如小龙跪下来恳求多活几天,可是他最终为了不脱离共产党而选择牺牲,当影片中出现人物介绍并说明什么时候牺牲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感谢他们,感谢他们让我们有了现在的美好生活。
作为入盟积极分子,我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以“奉献”的精神为民服务,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为兰溪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前总觉得作为教师力量很小,可是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热情。
心中有榜样,脚下有力量,我要不忘初心,坚守本心,在工作岗位上感悟《望道》里的精神,传递先进力量,接受榜样的指引,朝着他们的样子去努力。用先锋模范的力量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怀揣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者。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五:
看完电影《望道》,我感受到了浓厚的革命热情和爱国情怀,影片并没有对望道先生的文学成就做过多描写,而是呈现了一个爱国爱民、义正言辞、刚正不阿的志士形象。吃粽子错把墨汁当红糖还全然不知,面对因为说真话就被肆意虐打杀害的学生、教师、百姓的悲痛和愤怒,对戴季陶背叛共产党发动四一二大屠杀并尝试劝说其投敌时毫不犹豫地说出作 文 吧Www.ZuoWen8.coM“道不同,不相为谋”和“我一生以翻译《共产党宣言》为荣”,无不体现出望道先生对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重视,对杀害人民的痛恨,和敢作敢当、光明磊落、不畏牺牲的气概。我被陈望道和影片中其他爱国人物感动、震撼,由衷地敬佩他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如此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保持初心,反抗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民的英雄!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六:
《望道》这部电影整体以时间为轴,以陈望道老先生为主人公,描绘了望道先生一生中的大事件与不朽的功绩,也让我们对他的了解从粗浅的《共产党宣言》翻译者,更深入为了一个教书育人,桃李遍地的文化人形象。在电影中,许多场景可谓是历历在目,令人震撼而难忘的。除了众所周知的粽子沾墨水,更有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大屠杀的惨状,新闻馆被炸时震耳欲聋的声响,以及陈望道与蔡暮晖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意。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一二大屠杀发生后,陈望道大骂戴季陶后,倒在大雨中的绝望。那双在整部影片中都炯炯有神的眼睛,唯独在那一刻黯淡无光。令人心疼又悲愤,却也同时感慨于世事无常与陈望道拳拳的爱国之心。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七:
通过这部电影,让我从陈望道先生所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感悟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不仅如此,儿时学习的“手沾墨水口来尝,信仰味道终觉甜”的故事便来源于此,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这部影片,还让我看到了许许多多背后的故事,譬如他筹建复旦新闻馆等重要的人生经历、与陈独秀等人的革命友谊、与妻子蔡慕晖相知相伴的历程等……少有的以人物描写为主的主旋律电影,画面质感、音效与故事情节的配合相得益彰,情节铺垫和冲突爆发的过程都体现得松弛有度且逻辑合理,结尾甚至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反转,使得前期积攒的感动情绪被瞬间放大推进。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八:
观影《望道》,我几度泪目,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或集思广益,或奔走相告,或摇旗呐喊,或呕心沥血,虽然要面对许多的生死历险,然认定了光明的方向,就会义无反顾地大踏步向前。他们用青年的肩膀,挺起了一个国家的脊梁,这是一代人的信仰与追求。正如片中陈望道在筹备新闻馆时所说:“希望为年轻人创作更多学以致用的条件,让他们成为真相的报道者,真理的捍卫者,黑暗的追光者”,愿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都能心中有梦,眼里有光。
看电影《望道》有感 篇二十九:
25日下午,跟着__观影团有幸参加了电影《望道》的重庆站推介会。
影片由刘烨主演《共产党宣言》第一位译者同时也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的陈望道,人物角色塑造得非常饱满且富有感染力,他纯粹又高尚的灵魂感动得我数度落泪,打湿了好几张纸巾!
影片的开始,跟着镜头来到100年前的中国大学,就被纯朴自然的师生情谊打动:老师尽心地热爱着学生,校长把保护学生和老师当作第一要任——为此不惜跟政府对抗,甚至愤而辞职。那些大学老师,言行举止,还有他们火热的仁义友爱与进步高尚之心,还有他们眼里正直有神的目光,确实是值得所有人敬为先生的师者!
陈望道为了在短时间内翻译出高质量的《共产党宣言》译本,他回到家乡,住进老家的柴房。为了给英文原意安上恰当又贴切的词语——有产者与无产者,他译了又译,仍不满意,直到满地都是翻译废纸团……心烦意乱中去打拳放松,突然找到灵感,遂跑回屋继续翻译,太专注,而把母亲送来的粽子蘸墨汁当蘸糖水吃而浑然不觉——此处,奚美娟演的慈母演得特别传神,把一位纯粹而拥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知识分子其内在富饶的出处交代得很是到位!
陈望道夫妇因为坚持信仰,不肯被敌人利用的刚正不阿姿态,尤其是陈夫人在救丈夫与出卖灵魂之间纠结,最后是因为熟知丈夫的为人而果断放弃丈夫活命机会而保住夫妻俩共同灵魂底线说的那句话:“我知道,我守护的那个人绝不会为了活命而出卖自己的灵魂!”——那个时代的人,吃着粗茶淡饭,但灵魂里闪着神光。
影片还存在一个突兀而让我心生疑惑且没有机会跟主创团当面提问的情节:当陈望道急需筹款重建新闻馆时,他的学生施存统送来捐款被拒,他很心痛而沮丧地说:“陈先生是不会再原谅我了”——施存统做了什么让陈望道不肯原谅呢?这个情节想刻画陈望道身上的什么特征呢——身为师者,他为什么不肯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而且,施存统后来确实为信仰为革命也尽心出力了的嘛——这个情节到底想表达什么?
总体来说,影片在老戏骨们的实力演绎中,把人带回一百年前领略那个人心纯净、信仰如万丈光芒照耀并引领人前进的特殊岁月,是一部富有感染力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