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山》电影观后感500字(精选3篇)

《郭富山》电影观后感500字(精选3篇)

时间:2023-02-12 07:04

  《郭富山》电影观后感500字 篇一:

  为大力弘扬英模精神,激励和引领干警担当作为,切实推动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走深走实,4月23日,我院组织干警观看了电影《郭富山》。看完电影,我的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洗礼,我被郭富山身上折射出的忠诚担当、一心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打动了。

  该片生动再现了甘肃省劳动模范郭富山为了实现红嘴山造林,23年如一日,吃住在山上,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硬是将原本黄沙满天、光秃荒凉的红嘴山变成了一座“花果山”的事迹。红嘴山上的土地贫瘠,他就把地表皮的土铲下来,挖个坑,把树种在表皮土里,甚至还因为挖沟,被突然塌方土堆深深掩埋过;土质不藏水,他就把整片山挖成了反坡地,用嘴含水一口一口地喷在地上,再用双手一寸一寸地擂梗地;没有水,他就到很远的哪怕陡峭得空手爬都困难的地方挑水浇树……有人说郭富山为了种树人都疯了,但就因为他的“疯”,别人没种活的树,他种活了。

  看完《郭富山》的电影后,给我最大的启发是,人的一生,能坚持二十几年只干一件事,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就变成不平凡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向郭富山看齐,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在坚守中尽职尽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平凡的工作中积极践行好司法为民宗旨。同时,我要时刻以郭富山精神鞭策自己,用新时代“愚公移山”精神,直面工作的挑战和困难,做到敢于担当,砥砺奋进,努力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郭富山》电影观后感500字 篇二:

  近日,我观看了生态文明主旋律电影《郭富山》,该影片取材于劳模郭富山的先进事迹,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主人公植树造林的艰难历程,反映了郭富山不低头、不认命和不服输的精神。

  故事始于1964年,时年49岁的郭富山为响应毛主席“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放弃陪伴亲人,独自居住在红嘴山上矮小的土房子里,用心坚守红嘴山上,凭借一腔热血、一己之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用汗水染绿了红嘴山。筑反坡梯田3。5万米753条125亩,移动土方4。2万多立方米,栽植各种树木3。8万多株,克服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用坏17把铁锹,20多个扁担和水桶,终于打破了“红嘴山上种不活树”的事实。→guaiweng.com←

  咬定青山不放松,23年的坚守,从郭富山身上体现出一个普通农民对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的无比热爱,体现出一个普通农民敢于愚公移山的豪情壮志。感人的事迹,折射出老一辈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守信仰,艰苦奋斗、朴素朴实的精神境界。

  学习和弘扬郭富山精神,是积极响应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具体实践。作为公司的一名职工,学习郭富山精神就是要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纪律意识落到实处、干出实效,坚定“21630”项目建设目标不动摇,立足本职、转变作风和提高效率,勇挑担子,敢啃硬“骨头”,以优异成绩践行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为公司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郭富山》电影观后感500字 篇三: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电影,名字叫《郭富山》,影片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郭富山用了20余年的时间,把家乡荒漠的“红嘴山”变成一片又绿又荫的大树林。

  起初,村里许多人都说“红嘴山”上不可能种活树,因为山上的草都是枯的,一开始,郭富山也觉得不可能,可为了响应“植树造林”号召,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他下定决心,要把寸草不生的“红嘴山”变成一片大树林。

  他每天没日没夜地种树、挑水、浇水,为了节省每天上山的时间,他不回家吃饭,也不回家睡觉,他在山上挖了一个窑洞,把石头当床,拿一块打补丁的布当门,每天都是他的孙女给他送饭吃。可是,他种的第一批树都枯萎了,树叶都变黄了,伤心的同时,他开始研究树不能成活的原因,整天用手来翻土试验,一双手因为拍打和敲击泥土的时间过长,流出了鲜红的血,可他还是继续干,有一次被山上滚下来的石头打倒,可他还是不停止。终于,20多年过去了,郭富山成功地将“红嘴山”变成一片大树林。

  如今的“红嘴山”,春天开满了桃花、杏花、梨花……,秋天果实累累,风吹过果实,像是在向郭富山鞠躬致敬,他那坚持不放弃的新愚公精神,为人民创造了不朽的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无论是在生活和学习中,都应该努力、坚持、不怕吃苦,心中装满大家,学习红色精神,从小爱国爱家。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