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15篇)

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15篇)

时间:2024-04-15 19:03

  第一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庚子年初,除夕刚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悄然拉开了序幕,武汉告急,全国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考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广大党员干部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将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广大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战天斗地的“干”字精神凝聚人心、共克时艰。

  迎难而上,彰显的是奋斗精神。革命战争时期,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代表的不仅仅是勇气与担当,更是责任与荣耀。疫情面前,各级干部既冲锋在前,坚守岗位,履职尽责,落实好各项防控要求,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全力以赴做好各项防控排查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用脚步丈量初心使命。广大党员主动亮明身份,积极参与到社区联防联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第一线。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捐物,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强后盾,凝聚起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大爱无疆,彰显的是奉献精神。“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84岁的钟南山院士号召大家不要出门,自己却“逆行北上”,冒着巨大的风险来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决定,彰显了共产党员危难时刻的责任与担当。即使是在我们身边,无数动人的故事每天也都在发生。4.2万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每封请战书背后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多地老党员老战士踊跃捐款,践行着共产党员离岗不离党的庄严承诺;辽宁丹东宽甸县泡子沿村党支部书记王秀君连续奋战32天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生命永远定格在49岁……一个个鲜活的事迹感人至深催人热泪,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在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彰显情怀与风采。

  “中国速度”,彰显的是团结精神。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对武汉重症患者的救治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成为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佳代言。“祖国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全国多家企业迅速转型生产医疗物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物资保障。这些建设者、生产者同广大医护人员一样,奋斗在抗疫一线,书写出的民族奇迹。“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奇迹的背后是无私奉献,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团结精神。在危难面前守望相助,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是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密码,“中国速度”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又一次诠释。…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疫情的突如其来,没有让我们猝不及防、束手无策。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统一行动、有条不紊,风雨同舟、齐心抗疫,共同构筑起抗疫的坚固防线。冬天已经过去,春夏如约到来。 我们已经取得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绩。“曾缚苍龙开伟业,又乘骏马续长征”,我们要继承好宝贵经验,发扬好三种精神,继续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

   

  第二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同志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当代青年,要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要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实现国家的富强,才会有支撑个人奋斗的舞台,只有实现社会的稳定,个人的幸福才能够得到保障。我们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知识水平,增进对国情、党情的了解,增进对世界局势的认识。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学系列重要讲话,我们要学习讲话的精神,理解讲话的内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这里分享一些个人学习系列讲话的心得。

  学讲话,一是要多阅读。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的学习的平台、报刊书籍,学习在重要时间节点、或针对重大社会问题上发表的系列讲话的原文,通过增加阅读量,有助于我们尽快的对于党和国家发布方针、政策的目的和对国家的未来发展的方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及时调整个人的奋斗目标,让个人的前进方向顺应时代的潮流。

  学讲话,二是要多思考。在阅读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要不断深入思考,辨析各项政策、讲话推出的时代背景和时事背景,要学会对相关材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和分析,从而掌握更明确的政策脉络,开阔自己的眼界视野和格局。

  学讲话,三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多阅读、多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和心得应用到实际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让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头脑,实现学以致用。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将有幸见证和经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将有幸见证中华民族血洗百年耻辱重新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年华,肩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在党的先进思想和理论的指引下,加强学习,刻苦奋斗,顽强拼搏,去追求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灿烂人生!

  第三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期的青年大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的艰辛。为了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唤醒广大中国人民,表明中国共产党要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南昌起义,并于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军事武装力量。而那时的革命领导人,都是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身为的新青年,我们应该以他们为偶像,不断学习党的知识,爱党爱国爱人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光与热,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梦与想。就如主席所说"把学到的本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让青春之光闪耀在为梦想奋斗的路上"。我们满怀信心,必定不负韶华,阔步前行。

  第四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这次的青年大学习,带着我们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今年是抗美援朝的70周年,70年前,一群不畏生死,充满热血的人,过鸭绿江,和朝鲜人民一起对抗外地的袭击,生生死死,战火纷飞的战场也没有啊让他们退缩。70年后,在现在和平的年代里,这群人没有被遗忘,他们的精神都留给了新一代的年轻人。主席说过:“历史是的教科书”。抗美援朝的胜利,让西方国家感到了惧怕,不会再轻易地欺压中国。而我们应该向那些英雄致敬!近日,一条86岁抗美援朝老兵说英文的视频在B站上火了。老人用最轻松的语调向我们讲述残酷的,惊心动魄的抗美援朝故事,让我们“流着泪又想笑,笑着笑着又哭了”,英雄值得我们致敬,就像青年大学习想向我们青年传达的,学习抗美援朝精神是我们新青年的使命!

  第五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青年大学习”活动的学习,让我对我们青年在国家建设中的定位及作用有了更深刻且明确的认识。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部分;而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的群体。作为的青年,我们更要乘风破浪,勇于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年大学习”的开展,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形势政策有更好的理解。当之无愧是青年成长的指路明灯。

  说过:“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青年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性。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无数的青年志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以国家之所需为自己之所向,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真真实实地向我们解释了“爱国”二字的分量,也为我们当代青年人做了最好的榜样。现如今,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各种便利优越的条件,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大潮,沿着国家的脚步以其目标为方向,勤奋学习,苦练本领,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梦想从学习开始, 事业从实践起步。通过此次“青年大学习”, 我认识到在背景下,我们中国青少年身负的神圣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只是奋斗在一线的革命者的事情,也是我们青少年光荣的责任与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无数革命前辈将青春与热血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现在我们享有的正是他们的心血和努力,我们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抓住当下学习机会,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学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我看到了我们国家这四十年的光辉历程。这四十年是充满希望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是国家高速发展的四十年;这四十年是无数匠人倾力奉献的四十年……四十年里我国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我国举办或参加的重大会议不计其数;国家不断为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更加强起来;关注民生、满足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在重大建设项目方面投入足够人力物力;坚定走实走深、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国家在发展,人民有担当,“青年大学习”唤醒了我们年轻一代国人的爱国情怀,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我们青年人的历史责任与担当,相信下一个四十年定然更加辉煌!

  第六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他提到了一种“道义”精神,是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使命,为真理为国家而孜孜不倦的志士情怀。近日,致信祝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再次提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和使命”,其实我们的文化建设不也正在承担着这样“立心立命”的重担吗?

  “文化建设”的“立心”关键看何为初心,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所以“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人民,应发挥文艺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作用,创造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的“立命”,即为立时代之命脉,深刻把握住文化在时代发展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在时代中与思想融合,针砭时弊,以求发挥思想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建设的“立心”之本——在人民中进行文艺创造

  《论语》有云,“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从诗经离骚到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在“兴观群怨”中论文品诗,在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继承传统,形成了中国协和万邦,天下归仁的理念;我党在革命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在改革与建设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自信”。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不断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文化自信的主体是文化自信的灵魂,唤醒和彰显的是主体意识的确证与回归,突出了“现实的人”的主体地位。

  早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就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还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在当下,的文艺工作者更应当不忘初心,牢记“文艺大众化”的历史使命,展现“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创作出优秀的符合旋律的作品。还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从“化大众”走向“大众化”,由自上而下变成自下而上,将读者转化为笔者自己,以“我手写我心”,走入大众,放弃启蒙式、灌输式、教训式的写作教学,观察大众的语言、思想、生活方式,在人民中进行文艺创作。

  文化建设的“立命”之基——在时代中发挥思想作用

  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罗列众多经典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等人文社科著作,最后归结于一点“是时代的产物”,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文艺离不开时代的重要性。“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政治时代已经过去,取之而来的是“笔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文化时代。文化本身就具有唤醒真知、感化人民、照应时代的伟大力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还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都是鲜活地存在于历史舞台之中,具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身发展的规律性,任何人都不可以随心所欲地肆意篡改。

  回顾历史,每逢盛世,与之相伴的往往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轴心时代”的辉煌,亦或是后来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它们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人类的历史就是文化不断形成、发展的历史。文明的重建与更新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回顾西方文明史,他们的成熟与思想文化的铺垫是一个历经百年甚至千年的过程,反观我国文明史,近代以来制度的变革需要文化的支撑,从器物(经济)到政治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层层递进,我们正在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文化蕴含于时代之中,发挥于人民之中,文化自信凸显文化发展的主体性和历史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担当起的文化使命,让文化建设深深扎根于时代与人民之中!

  第七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在政治课本中,我不止一次的看到了强调人们群众重要性的内容。而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党的群众工作格局中肩负着重点对青年群众开展工作的重要职责。综上所述,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要把大多数青年静静凝聚在共产党的周围,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性。

  在大学里,还有许多共青团员,需要共青团这个组织把青年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落实青年在哪里,组织在哪里。接下来,共青团一定要发挥作用,对青年团员展开针对性工作,这是落实青年在哪里,在哪里发挥作用。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我们要把团干部看成为朋友,配合他们的工作,保持密切的联系,跟着真诚、实事求是的思想引导,理解党的宗旨和使命,坚定不移跟党走。

  第八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____大以来,伴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面对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新考验,进一步凸显其重要地位和作用。能否做好这项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了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与此同时,他又根据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新形势下,要实现中国梦,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强调:“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实现党的____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表达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

  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要发挥人民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舞台。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认真研究不同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文化创造的良好氛围,让蕴藏于人民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还根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特点,强调要实现“两个结合”:“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这是因为精神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服务与满足,而是要在服务与满足的过程中,引领风尚,教育人民,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当下,特别要坚决防止和克服一味迎合市场带来的低俗化现象。

  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

  创新首先是继承。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是做好今后工作的重要遵循,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当今,世情、国情、党情都在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也面临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观念日益多元多变,传播手段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要做好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

  创新要重点抓好理念创新,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开放度,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创新要重点抓好手段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创新要重点抓好基层工作创新,我们的服务对象在基层,工作主体在基层,任务落实靠基层,因此,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充实队伍,改善条件,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创新中,还特别强调了“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就要加强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的报道。而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就必须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开创发展新局面,就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我们将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体制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将社会形态这一完整的社会系统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根据马克思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生产也具有了意识形态和产业双重属性。如何处理好两者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早在1996年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就指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项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既要看到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所具有的共性,更要看到精神生产作为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殊性;既要看到市场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中的共性作用,更要看到在物质生产上,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精神生产上,我们强调“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把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精神产品和生产流通也会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也有一个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但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同,精神生产所具有的意识形态特殊属性,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要增强阵地意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在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中,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第九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3月1日,在202x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年轻干部要有“检身若不及”的自觉,经常对照党的理论、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主动查找、勇于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检身”即检视自身问题,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关键,体现了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自我开刀的勇气和魄力。曾多次强调,“检视问题要防止大而化之、隔靴搔痒,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检视自身、查找问题,才能在滔滔向前的巨浪中把稳方向之舵;才能“风雨不动安如山”,于风险和挑战中挺起民族的硬脊梁;才能乘风破浪,锻造出堪当大任的“铁肩膀”,干事成事的“硬本领”。

  “心学蹊径与君行,修身齐家致良知”,在对镜自省上下“真”功夫。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在“检身”问题上,关键要从加强对镜自省开始。正所谓“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只有不断检视自身、查找问题,才能搞清楚差距何在、症结在哪,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拿出改进的措施,才能约束好自己,让自己走得更好、更远。古人讲的“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就是这个道理,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把“检身若不及”内化为修养、升华为信条,才能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为民清正廉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知行合一中做“实”文章。从“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到“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再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始终秉润初心,在知行合一中做“实”为民文章。强调,“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当“老百姓的官”,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具体落实到行动上,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真正解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风险挑战中以“稳”健行。“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敢于战胜各种艰难险阻、风险挑战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光荣传统。100年前,南湖红船点燃了“解放全中国”的火种;76年前,我们军民一心、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现在,我们把人间天路修到了青藏高原,在三峡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实现了现行标准下1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中国奇迹”……从百废待兴到河清海晏,短短的几十年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攻坚克难,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定信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魄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韧劲,勇于直面困难和挑战,到改革发展稳定一线、重大任务和重大斗争一线及关键吃劲岗位磨练,在挑重担、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的磨砺中壮筋骨、长才干,不负韶华、接续奋斗。

  第十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对“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第十期的学习,我了解到了国家对青少年的重视,从小时候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的兴奋,到现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的责任,我们也在慢慢同国家响应着少年的成长。

  说:“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的确青少年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我们应该共同去传承中国古时读书人的儒雅,武将的豪爽,这才是当代青年风采。然而国家也在不断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为世人展示身为团员的我们的风度,并且团员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所以我们应将自己的一面展现出来,因为我们是优秀的接班人。

  让我们一起在伟大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吧!

  第十一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这几天,我们在手机上参与“青年大学习”,对于有关步入的理念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为的团员干部,联系青年最直接的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装备了新的思想武器,锚定了新的时代坐标,吹响了新的奋进号角。在报告的最后部分,单独用了整整一段来寄语青年,对我们这个群体的重视一望而知,如:“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青年学子的热切期盼,字字入耳,声声入心,我们听了倍感振奋,深感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方面严格按照十九大精神去贯彻落实,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尽责能力。

  第十二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青年大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是伟大旗帜、科学真理。作为的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朝气蓬勃、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是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应当砥砺前行,发挥自己的价值。时代呼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我们应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认真落实各项任务,我们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应对挑战,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第十三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2019年《人民日报》重新发表了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同志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序言。文章重新刊印,是对全党、全民厚植热爱文化、珍惜文化情怀的大力倡导,对更好传承文明、增强文明自信意义重大。无独有偶,近日《平“语”近人——喜欢的典故》俄罗斯受众见面会在圣彼得堡举行,通过回望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引用过的古籍中的经典名句,从侧面反映了治国理政的要义,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毋庸置疑,谈到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广大党员干部做了最好的示范。从为民、仁政、立德,到家风、孝道、修身、笃行,散发着浓厚的以民为本、家国天下的情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精神粮食。作为党员干部,应该把文化情怀当成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习惯,让文化成为审视自我、提升内涵的内在能量,在深入研究、思考、品味、自省中做到以史为鉴、崇德向善,更好地锤炼奋斗精神。

  把握要义,夯实理论基石。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推动理论传播,关键在入脑入心。我们党一贯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其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前所未有。面对当前在理论学习上“学得浅”“学得散”的差距,广大党员干部更要善于从中华民族的价值共识、精神追求、政治智慧、历史经验中去理解顿悟参透,掌握的精髓和要义,推动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思践悟,厚植为民情怀。文化发轫于以往全部历史进程,必然反过来激荡深藏不露的爱国为民情怀,历朝历代传统文化在孕育、抒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方面功不可没。从屈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到岳飞“精忠报国”,再到近现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爱国为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价值指向。奋斗,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培育爱国为民情怀,把文化深耕于大地、根植于人民,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念兹在兹皆为人民”的责任担起来,始终责任在肩,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将为民信念践行到底。

  汲取精华,砥砺奋进底色。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始终沉淀在五千多年的文化中。细数我们为世界提供的一系列中国方案、中国智造:高铁奔驰驶出中国速度、“天眼”工程建出中国高度、深潜科考探出中国深度……这些无不是我们共产党人植根传统文化接续探索、不懈奋斗而累积的伟大智慧。如今改革再出发,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尤需广大党员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向上奋斗的力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战略定力,拿出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勇气和魄力,主动靠前请命、勇于挑起重担,以奋斗者的姿态全面推进深化改革,让敢啃“硬骨”、善打“硬仗”变成工作常态,真正跑出奋斗的“加速度”,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第十四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一个五年,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作为有志青年,我们当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崇高追求,为国为民、利国利民。人无志不立。远大的理想目标是干事创业前进的动力,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灯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目标,注定成就什么样的作为。伟大领袖周恩来正是因为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才砥砺了他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的责任和使命,成就了他光辉的一生。党员干部要认真思考规划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抱负,将实现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结合起来,按照xx届xx全会描绘的蓝图、“十四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乘势而上,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奋斗不已。

  第十五篇:青年大学习心得体会

  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建设海洋强国,是大国时代中国发展的方向,我们要向海图强,挖掘释放海的潜力。这是我在观看本期青年大学习后的整体感想。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它拥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孕育了灿烂的海洋文化,支持着庞大的海上经济,不断推动国际贸易稳步发展。“向海则国兴,闭海则国弱”。深度认识海洋,发展海洋经济和海洋科研,坚持“四个转变”,走出一条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这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有力支撑。而作为的中国青年,我们应认识到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肩负起海洋建设的使命,为建设海洋强国作出贡献。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