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精选5篇)

家乡的风俗(精选5篇)

时间:2023-01-31 15:18

  元宵节 篇一:

  张静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间风俗千千万,唯有家乡风俗最稚朴。

  元宵节这天,家家户户今年的寿星会在自己的家门口地方摆上桌子,然后把早就买好的糖果和饼干也拿出来。静等着像花儿一样的小朋友去拿,小孩子们就左手一个如红柿子般的灯笼,右手拿塑料袋,然后每个小朋友都要把手伸出来说一句祝福寿星的话,寿星也会和蔼的回应一句。每个小孩的手上的灯笼都会唱着祝福的歌,用此来表示我们对寿星的无限祝福和祈祷。每个小朋友的嘴角都笑得格外灿烂,如同烟花一般绚烂。小朋友们挨个把全村人家都走了一遍,便满载而归回家了。

  讨完糖果以后便是做香喷喷的汤圆,这两个环节可是密不可分的,那汤圆可是象征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永不分离。先是把买来的面粉用擀面杖进行捏平,然后把它揉成扁扁的形状,往里面包豆沙或是可爱的肉肉,最后把汤圆全部倒进沸水中煮泡,他好像是在嘟囔着什么。最后呀,把金香四溢的汤圆全部捞出来。一大家子的人会在一桌吃着汤圆表示着来年会和家人们团团圆圆,也表现了家人对来年的希望和祝福,每一个人在吃完汤圆以后都会放烟花,孩子们的笑声也随着这绚烂的烟花越升越高。

  这便是我家乡最美丽的一道风景,更是一个灿烂的习俗,我明白这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我们会一直把这个习俗延续下去,把这朴实无华的精神品质传承下来。

  擂茶 篇二:

  六(4)谢慧佳

  说到家乡,还真得好好讲讲。我的家乡在福建三明的一个县,它是一一将乐县。那么它有哪些风俗?啊!想到了。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没错,是擂茶。擂茶就是用芝麻擂出来的一种茶,如果可以的话也能加一些其他的东西,应该是些草药之类的吧,我也说不清楚。

  喝擂茶时,如果是那种单单用芝麻擂成的,我比较喜欢嚼里面的芝麻底,比较有嚼劲儿。擂茶吧,肯定有好处的,不然怎么那么多人喜欢喝呢?吃上火的人喝了,加上草药的擂茶能清热解火;出门回家的人喝了能感觉不到疲惫。一般要是有客人来家里主人都会擂茶喝,然后摆上花生瓜子之类的(我家就是这样的)。还有以前每次在乡下过年时,正月期间就会有许多人家擂茶喝,并且会叫上周围的邻居一起来喝(在那里,房子都是一栋连着一栋的。横着每四栋会有一条坡隔着,在我家那个区域竖着是一共四排,所以叫起人来很方便,邻里之间也会相互告知)。而这家人的桌上便会有很多小零食用盘子装上。然后大家都围在圆桌旁有说有笑。特别是老年人,笑的时候眼睛眯成了缝,头上露出了皱纹,显得特别慈祥。小孩子们在外面玩耍,把桌上的零食给抢着吃光了。→guaiweng.com←

  记得有一次隔壁的邻居叫我们去喝咸擂茶,我心想:咸的擂茶,这又是哪个地方的特产呢?不会是擂茶加点盐吧,想想就觉得刺激。尝过之后才发现,我完全想错了。原来是加了一些我不知名的菜,再加上炒米呀。但我完全喝不习惯,觉得不好喝,赶紧回家喝了水才缓过来。

  这样一比较,还是觉得我们将乐的擂茶好喝。

  龙灯 篇三:

  六(4)肖子涵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的家乡晚上里总会出现一条长龙,这也是我的家乡的一种风俗――扛龙灯。

  早上一起来就可以听见喧闹的声音,有人在聊晚上的事情,有人在给孩子做小灯笼。龙头这个位置不是谁想拥有都可以的,做龙头的条件就是要你那家里有这个村最老的人,年龄最大的才可以做龙头,龙身龙尾也是按着谁家人的年龄大小分的。据说这么分配是希望全村的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健康长寿,这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

  下午的时候,人们都会在龙灯里放上蜡烛,早早的吃完饭再检查自己的龙灯是否完好,如果有破损的话,就得换一个。到了夜幕降临的时候,人们就把小孩灯里的蜡烛给点亮在家门口等着龙头来接应。等龙头集合了,龙身和龙尾准备出发的时候,我们也都拿着小灯笼跟在龙尾后面走走,到了田边龙灯要从田里面过,听说这样会让明年庄稼大丰收。他们下田里去了,可我们还在岸上走,远远的看着龙灯就好像是真正的金龙正在田中走动,那个场景让人见了一次就不会忘记。龙灯走了一段路后就是一个十字路口,于是他们又上来了,我们就站在十字路口边等着。跟在后面的人放起了鞭炮,此时更像一条金龙腾云驾雾从天上下来了。龙上来了,我们又跟在龙尾后面走。前方有一个小屋子我一下了就猜到了,那里就是我们小孩最喜欢的地方,那里我们可以领红包,有的还有糖果,我赶紧早早的排到了龙尾的后面几乎要贴上去了,后面也排了很多小孩,我们到那里时,有一位叔叔从屋里出来了,他手里拿着红包和十二袋糖果,之后发给了前12位孩子,一人一个红包,一包糖果。为什么他只发了12罐糖果呢?为什么后面的人就没了呢?你可别想我们只有12个小孩子,那是因为我们龙灯一共有12节,所以12包糖果代表的都是幸福和美满。你们可能又会问了,为什么他发糖果而不发别的呢?因为这种糖果长得圆圆的而且是金色的,它很像电视里的仙丹,别人说了吃了仙丹就会变得幸福,快乐,长生不老。

  我今年也是和往常一样,满怀期待,等待着我们家乡的龙灯,可是因为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让我的这次期待彻底粉碎了。但是我相信这次疫情会很快的过去,我们会战胜病毒,让欢声笑语重返心田。

  暖菇包 篇四:

  六(4)高涵珺

  圆滚滚的包子,绿油油的皮,底下还垫着褐色的叶子 ,冒着香喷喷的热气,让人忍不住咬上一口。一口下去,露出里面的馅,竹笋和腊肉,这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家乡的特色小吃之一——暖菇包。而在农历十九春社日这天吃暖菇包也就成了我们家乡的风俗。

  暖菇包,传说是因为春社日这天是观音菩萨的生日,为庆祝她的生日而吃的。到了春社日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做出一大竹扁的暖菇包,大家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虽然现在还没到春社日,但我由于嘴馋,就让外婆提前给我做了一篮子。

  做暖菇包,首先要下田采暖菇草做皮,上山挖竹笋做馅。我看着在田里忙活的外婆和扛着锄头上山的外公,笑了:“嘿,这暖菇包可不就是山和田的结合么”

  等外婆把暖菇草采回来,我和妈妈就接过来挑去暖菇里面的杂草。我坐在凳子上细细的挑着杂草,挑了不久就腰酸背痛了,我直起腰活动了一下,看到妈妈都已经挑走了一大半了,我有些佩服老妈:“你是怎么做到这么快的呀?怎么想吃个包子都这么麻烦呀?”妈妈说:“麻烦是肯定的呀,想要吃的好的总是需要付出的。”听妈妈的一席话,我彻底安静了,也顾不上累不累,认真的挑了起来。等把杂草挑干净后,整筐的暖菇草都感觉“靓”了许多。

  挑好的暖菇草洗干净后晒上两天,再用我们家乡特色的石磨磨成粉之后就可以开始做暖菇包子啦。

  先把暖菇粉和糯米粉放在大锅里微热和成团,就闻到了浓浓的草香味儿,再包上由切成小块的笋和腊肉做成的馅料,包成普通包子状,放在粽叶上就可以拿去蒸了。

  经过了几天的环节,我心心念念的暖菇包终于好了,和普通的包子不同,它有绿色的皮,咬上一口软软糯糯的,再配上又脆又香的馅料,回味无穷。不过为了做这些包子,可是花费了不少功夫呢!

  哎!果然想要吃到好的,可少不了付出呢!

  祝寿 篇五:

  六(4)罗郑佑

  每个地域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它自己,本身的独特“风景”。不管是乡村还是县城,每当习俗到来时,总会热闹起来。

  这不,我们的家乡习俗是“庆寿”。习如其名就是庆祝生日的意思,但这却不是普通的庆祝生日,而是,当一位长辈年到花甲时的设宴庆祝。

  其实这个民间传统也就是为老人祝寿的习俗。它由来已久,古代按天干地支纪年,60年为一个花甲,年龄到60岁就称为花甲之年。民间传统习俗,把60岁作为正式祝寿的起点。民间有不到花甲不庆寿的说法,60岁祝寿,称为“大庆”,60岁之后的每年称作“寿”,每十年,称为“大寿”。

  祝寿按虚岁,即提前一年,59岁做60大寿,69岁做70大寿。祝寿外表看似只为了庆生,其实,它作为一种古老的习俗,却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增进了长辈与晚辈的感情,也体现了浓浓的亲情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晚辈对长辈的敬重之举。

  来为长辈祝寿的亲戚们,携带的礼物,也有一些讲究。多是衣料、鞋袜、鸡公、酒、寿桃寿面,个别还有赠送匾额的。这天的祝寿宴,头道菜一定的是长寿面,以此代表寿延绵长之意。在宴席前,其实还有行礼的环节,但我记不清了,在这就不一一道来

  “祝寿”就是我的家乡习俗之一,那么相信你的家乡一定也有其他不同,又有趣的习俗吧,记得写下来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哦。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