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能力点解读 篇一: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与[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技术环境和创新性的方法三个方面。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点要求比较高,归属于智慧学习环境,要顺利通过测评,存在一定的难度。
认真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下的[C1][C2][C3][C4]几个能力点,实际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要求: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所谓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开展学习活动时,就应当设计真实且开放的背景或任务,同时选择恰当的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作为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的支架。
[思考]:“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是否在告诉我们,在开展该能力点教学活动时,是否要考虑教学对象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之所以提出这个思考的原因是,曾有幼儿园教师说她的某某课例用到了3D打印,将幼儿的作品在教师的帮助下,打印出来了。个人以为,这实际上还是唯工具论。我们在开展能力提升活动时,始终要关注能力描述中的一个用词:从而帮助学生什么!
我们可以先看下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
利用技术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
拓展思维空间,从多个视角厘清和界定问题
掌握问题分析的多元方法,提高问题分析的能力
学会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及时交流和呈现问题解决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和创新能力
显然,就幼儿园里的幼儿而言,他们很难达到开展该能力点学习活动要求应有的认知水平和心智活动能力。
回到正题,我们分析关心下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哪些问题。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案例分享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二、学生案例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要求2份学生案例,每份时间不超过5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案例分享
选择一个学习活动,描述利用技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过程。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指标:
全面、清晰地介绍了活动过程;
技术支持学生深度参与;
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尝试多种问题解决方法;
技术为整合资源、关联知识、创新方法策略、分享过程和结果提供了充分支持;
活动过程中关注对学生解决能力的培养,创新理论、方法和技术工具选用恰当;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余信息。
要注意的问题
一、该能力点的开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二、要充分说明技术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三、活动的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材料二:学生案例
依据上述活动,提交2份学生/小组对学习过程的描述,以视频形式提交,每份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指标:
完整呈现了学生/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高,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强烈;
技术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创新问题解决方案,并验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余信息。
注意:需要两位学生的反思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要求比较高,要求能在技术丰盈的环境中,师生可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技能,从多个视角、多种渠道创新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
如:
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问题、通过智能会议系统连接远程专家创新问题解决的路径;
借助3D建模、3D打印等技术创新问题解决成果的形式;
运用设计思维、TRIZ、计算思维等创新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建模,预测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信息技术2.0能力点解读 篇二: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能力点的要求极高,归属于智慧学习环境,要求教师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要顺利通过测评,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本想跳过不写,因为选择这个能力点的教师微乎其微,但有老师在后台留言,直接点名先解读这个能力点。那就结合测评指南和个人理解针对作业的完成和材料的提交注意事项进行相关解读。
首先,要想完成该能力点作业,教师需根据所要分析的数据,选择一种类型的数据模型。要选择模型,那就得先知道有哪些数据分析模型,你分析的数据和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例如:闫寒冰教授在解读提升工程2。0方案时,就提到了使用SWOT数据分析模型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可行的三年方案。
其次,当你选择了一种数据分析模型之后,你就必须要掌握这种分析模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例如:SWOT分析法也叫态势分析法,S是优势、W是劣势,O是机会、T是威胁或风险,因此在分析时就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模型还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等等,例如:SPSS问卷数据分析。
你若会选择这个能力点,肯定掌握相关的数据模型及其分析方法,故在此不细述这些。我们还是先看下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
掌握数据分析模型的应用和评价方法,从而
根据教学情境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
丰富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分析方式
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提升对数据的分析与解释能力
这里提出了两个达标的基本要求:一是会判断数据评价模型的适用性,二是合理、科学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和数据。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模型介绍
提交文件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应用案例分析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要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10分钟。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模型介绍
选择一种数据分析模型,介绍其模型产生的背景、来源、功能、适用环境、适用对象,以及应用方法等,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优秀指标:
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模型的基本功能;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模型的适用环境和适用对象做了归纳和提炼;
总结了模型的应用方法和策略,具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客观评价了模型的优缺点;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材料二:应用案例分析
展示一个上述模型的应用案例,需要呈现模型应用过程以及模型应用结果,并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结果进行分析。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
优秀指标:
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
结合具体情景和对象清晰地呈现了模型应用过程、应用方法;
结合应用情景对模型应用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分析过程有助于理解教育教学问题和现象;
模型在采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较为自动化,结果导出与应用便捷。
注意:是模型的真实应用案例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6应用数据分析模型]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大体上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模型工具:如认知风格测量模型、学习风格自测问卷表、创新能力测评模型、职业兴趣测试量表、批判性思维测量量表等。
一类是数据采集和分析工具:如相关平台或相关计算机软件EXCEL等,还可借助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如Python等进行数据分析。
信息技术2.0能力点解读 篇三: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这个微能力点是众多教师存在理解偏差最大的一个能力点。很多教师把它理解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环节,这是不符合该微能力测评要求的。为什么这么说的呢?我们不妨先一起看下该微能力的[能力描述]中的要求:
利用技术创造真实学习情境,从而
将学习内容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关联和互动,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突破时空限制,整合多种资源,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意义建构
为学生经历和完成复杂的、挑战性的任务提供情境
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促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
扩大学习交流范围和交流对象,帮助学生发展社会基本技能
首先注意分析三个关键词[利用技术][真实][学习情境],这就是说要求创造的是学习情境,不是教学情境,同时必须是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的真实环境或者是利用技术驱动的实景学习环境。
其次注意分析[实践建议]中给出的建议:
教学中可以基于项目学习,采取技术驱动策略,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和真实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有意义的学习。例如,创建虚拟社区,……;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利用技术驱动的实景学习,如发行报纸、制作短片等活动,……。
创设学习体验时应考虑:如何将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与学习情境进行有机整合?所创设的真实学习体验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契合程度如何?
这里再次明确了“为学生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和真实学习体验”这句话,同时也给出了如何创造的三个建议:
一是创建虚拟社区;
二是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
三是利用技术驱动的实景学习。
综上分析可知:把该微能力点理解为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一个教学环节显然是有偏差的。该微能力点要求创造的是一个主题学习的大环境,要能给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同时要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契合。
本期继续就三个方面对[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微能力点进行解读。
要完成的测评材料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技术环境介绍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以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方案设计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以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三、学生体验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视频时长不少于2分钟。
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中要求: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故该微能力测评必须同时达到下列三个要求才能合格:
1、提交的测评材料至少在文件格式上要满足基本要求。
2、提交的测评材料为[技术环境介绍]和[方案设计][学生体验]共三项,缺一不可。
3、提交的测评材料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
[技术环境介绍的评价标准]
优秀
基本功能和特点介绍准确清晰;
有助于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有条理地梳理了技术环境的适用主题和情境,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操作便捷,易于获得/访问;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合格
基本功能和特点介绍准确清晰;
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对技术环境的适用主题和情境做了归纳。
测评规范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1、技术环境介绍:介绍一种你认为可以为学生创造真实学习体验的技术环境(工具/软件/平台等),包括功能和特点,并结合实践归纳适用主题和情境,建议结合图文呈现。
从指南中和评价标准可知[技术环境介绍]要包含以下要素:
学习主题
工具/软件/平台
功能和特点
适用主题和情境
虚拟现实(VR)
就是虚拟和现实相互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的电子信号,将其与各种输出设备结合使其转化为能够让人们感受到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现实中真真切切的物体,也可以是我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物质,通过三维模型表现出来。因为这些现象不是我们直接所能看到的,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模拟出来的现实中的世界,故称为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AR)
增强现实技术也被称为扩增现实,AR增强现实技术是促使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内容之间综合在一起的较新的技术内容,其将原本在现实世界的空间范围中比较难以进行体验的实体信息在电脑等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实施模拟仿真处理,叠加将虚拟信息内容在真实世界中加以有效应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实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真实环境和虚拟物体之间重叠之后,能够在同一个画面以及空间中同时存在。
[方案设计的评价标准]
优秀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注重课堂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连接,指向学生能力发展;
方案设计重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持学生深度参与;
结合主题和学生特点,对技术环境的使用方法和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规划;
技术环境有助于创设问题发现与解决的真实情境、丰富学习资源、拓展学习体验。
合格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结合主题和学生特点,规划了技术环境的使用方法和过程;
技术环境能够有效支持学生真实体验。
方案设计要体现的内容有哪些?
测评规范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2、方案设计:基于上述工具/软件/平台设计学习方案,突出学生真实学习体验。方案需包括主题、面向对象、目标、任务、过程、评价、工具/软件/平台的使用策略等内容。
从指南中可知方案设计要描述以下内容:
教学主题
面向对象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学习过程
学习评价
工具/软件/平台使用策略
[学生体验的评价标准]
测评规范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3、学生感受:请两位学生分别描述工具/软件/平台体验的过程。以视频形式提交,时间不少于2分钟。
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2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主题的需求当中:
一是虚拟社区,能把学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数据、校内外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经验和各领域专家联系起来,增加学生学习真实世界经验机会的学习平台;
二是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的现象等形象化,创设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如观察血液循环现象、虚拟实地考察)的工具,如仿真实验室等;
三是利用技术驱动的实景学习,如发行报纸、制作短片等活动。这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主题要利用到信息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中到实景实地中去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获得体验。
信息技术2.0能力点解读 篇四:
[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能力点从能力描述和实践建议的描述分析,要求比较高,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及作品物化与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
整体能力要求为:
采取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表达与交流展示,从而
鼓励和引导学生的主体观察和体验,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
用多种方式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
优化成果的表现方式
帮助学生以多种形式外化自己的思考
创造多样化的学生表达与分享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
这里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出了对学生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是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二是支持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从而知道C4和B6能力点虽然都要求技术支持的表达与交流,但明显C4的层次要求要高很多。
完成该能力点测评要关注哪些问题呢?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设计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学生案例
学生案例材料为二选一。
任务一提交文件材料为一个学生作品,提交格式不限;
任务二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2位学生的描述,时长不超过5分钟。
三、教学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设计方案
以自己曾经指导过的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教学实践为例,呈现与阐释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过程,需说明主题、任务、面向对象、活动环节设计、学习评价、支持资源以及技术环境等。
优秀指标:
主题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操作性强;
帮助学生参与活动和使用技术做了充分的准备,能够保证活动的流畅衔接;
技术工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路径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具有创新性;
技术工具有助于学生表达个人的主体感受和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
技术应用拓展了学习成果交流范围和深度。
材料二:学生案例
注意材料二为二选一:从以下两个任务中选择一个,根据要求提交。
任务一: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提交两份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作品。
优秀指标:
作品是设计方案在真实教学情境下的应用成果;
作品的完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内化;
作品显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思考;
技术支持的学生作品形式新颖,富有创造性。
注意:提交两份学生作品哦。
任务二:依据上述设计方案,提交2份学生/小组对学习过程的描述,以视频形式提交,每份时间不超过5分钟。
优秀指标:
完整呈现了学生/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技术开展学习的过程;
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度高,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意识和能动性被充分激发;
技术有助于丰富学习路径,学习方式新颖独特而有意义;
学生对学习过程规划以及学习内容的理解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音质好,无冗余信息。
任务一如果说是重作品的呈现的话,任务二则是重学习过程的描述
材料三:教师反思
请回顾自己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实践经历,对实践效果进行反思,并梳理技术在实施中发挥的作用。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难,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及相关学科工具有较多的了解和运用。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工具和在线平台,如:
利用在线Voki平台和wikispaces平台,构建英语跨文化交流的视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利用ACD/ChemSketch软件,绘制分子立体模型,创造性地开展有机化学分子立体结构的学习
利用MMEX(多媒体互动测训平台),收集和分析学生问题并对学生思维过程进行评价
利手Google地图,研究探索热带雨林的特点及保护举措
一类是支持学生创造性表达学习过程与学习收获工具,如:
利用拍照分享或录像直播,便于课题组或其它相关人士能及时知悉并互动点评,增强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与互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习质量
利用微信公众号的方式,记录整理自己的研究过程、思考以及困惑,形成持续的学习共同体
利用简单易行的“自然笔记”方式,探究身边的世界,形成创造性学习与表达的常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