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

时间:2022-12-19 05:58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一:

  家庭教育从尊重儿童权利开始

  今天,我们在2022年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中,目睹了名校长主持人的实践教育家风采,了解学习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办学实践创新成果。这次学习,我对“家校协同”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杨咏梅老师的关于“尊重儿童权利”的阐述。

  儿童权利的实现是家庭教育的起点和归宿。记得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指出,中国父母有三种错误的儿童观,一是把孩子当作一个小人,是成人的雏形,二是当作父母的财产,三是认为孩子总是错的,父母总是对的。显然,当今家庭教育问题的症结是家长漠视孩子的权利。

  主观随意爱包办、价值判断易功利、面对差异难包容……很多家长都是按照成年人认定的理想模式和目标来左右孩子,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生存、发展规律和需求。孩子对大人的言行表示不满或反抗,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愿,争取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在家庭教育中,与其说是当今的孩子不好管、跟父母“对着干”,倒不如说是父母把自己放在了与孩子对立的位置上,管孩子的方式并不适合孩子的特点和他们真正的需求。

  无论是“双减”前,还是“双减”后,家庭教育中唯一不能减的是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责任。在“双减”背景下,家庭教育更要回归本源,那就要想办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儿童权利冲突的问题,从尊重儿童权利开始,如家长要增加对儿童权利的了解;增强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和重视儿童参与权;增加对孩子的有效陪伴等,促使家庭教育良性发展。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二:

  以互信为基础的家校共育实践探索

  今天观看了2022年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受益匪浅。该活动传播了各名校校长主持人办学实践创新成果,展示各专家的实践教育家风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曾庆校长的课题《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目前,许多学校在家校共育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实际效果非常微小,家校间不信任的状况普遍存在。根据家校互信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师生互信、教师对家长信任、家长对教师的信任。[guaiweng.com]

  根据这些问题,曾庆校长作了以下措施:一。以人为本,把为民办实事落到实处。1。教室布置,提倡“目中有人”的班级文化,推行以生为本的生本课堂,尊重家长的基本诉求,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2。每个月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可以通过现场参加或者通过观看直播的形式进行参与。3。开办校内午休午餐服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例如在学校体育馆设立一个阅读角,延时接送的学生安排在这里统一看书,写作业。二。开诚布公,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事务,1。成立家长代表委员会、校内午休家长代表委员会、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学校开放日邀请家长到校参观,交流,听课,试吃,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2。心底无私,涉及学生利益重大问题交给家委决策。最大限度地推进校园开放,减少功利性的参与,做到开诚布公,真正体现“共建共享共治”。三。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家校沟通的能力。1。可以关注以下细节:(1)如何召开一场具有吸引力,有效且有意义的家长会(2)如何与家长说话(3)如何处置家校关系中的突发事件(4)如何在家长微信群发布信息2。制定了家校沟通的五大原则:(1)积极响应家长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反馈问题处理的结果(2)对学生要公开表扬,私下批评,不让任何一位家长感到尴尬(3)不在微信群公布包括成绩,排名在内的涉及学生隐私信息(4)与家长沟通常态化,不要等到学生出问题了才联系家长(5)关注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及时与家长交流反馈,关注每天的天气变化,及时提醒家长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安全,让家长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无处不在。3。提倡老师共情与家长平等沟通,相互理解,鼓励班主任和学科老师登门家访,更加切合实际地开展工作。四。亲子关系,共建和谐家庭环境。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在校的学生,还要关注学生的家庭关系。

  当学校和老师都行动起来,以互信为基础的家校共育,家校共育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这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三:

  让孩子做优雅的生活者——观看“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有感

  观看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我不禁想到现在的教育模式确实需要改变。我们再也不能用以往老套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还是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怎样的学生,我们总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那样的学生具体是怎样的呢?我想唐江澎校长说的这一句“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的生活者”,就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也意识到应试教育不好,不能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在教育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我想具体的教育落实点还应该是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教育”,生活就是老师,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做人处事的大道理。接受生活的磨练,拥有强壮的体魄。生活的的风雨会考验我们,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理都变得坚韧起来。而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导师,孩子的学习生活离不开家庭夫妇的教育。“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成长过程的身心健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向,都离不开家庭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在生活中的饮食起居,谈吐举止,等等无形中也会影响孩子,潜意识地让孩子向他们学习。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得好,首先自己也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与信任,才能更好教育孩子。你优秀了,你的孩子可能比你更加优秀。你有责任有担当,你的孩子也会向你学习,将来也会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能懂得享受生活,生活幸福指数高,过优雅的生活。那么,你的孩子也将会是生活的优雅者。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四:

  落实“双减”政策履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尊重儿童权利是关键

  2022年4月16日上午9点到12点,广东省林桂珍名班主任工作室全体学员和网络学员在林桂珍主任的组织下,通过在线观看《2022年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开展了一次线上研修活动。研修学习结束后,我感觉收获满满,就本次研修学习做如下的总结。

  2022年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共有8个主题分享,其中来自中国教育报的杨咏梅老师分享的题为《落实“双减”政策履行家庭教育促进法——尊重儿童权利是关键》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对“别人家的孩子”的阐述: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不玩游戏,不聊QQ,天天就知道学习,回回年级第一。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从不担心他的学习。这种生物长得好看,写字好看,成绩单也好看,就连他的手指甲都是双眼皮的。让我觉得既形象又震撼。

  本次线上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带班技艺的增长。杨老师分享的:“犯罪心理学家的提醒:人的心理问题与早年的养育息息相关;暴脾气者多在生命初期被亏待过;心理贫困比经济贫困更让人绝望;教孩子规矩要“随时““随事”教”。让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应该在这教孩子规矩要“随时““随事”教”上做得更好。

  杨老师提出: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她指出:休闲娱乐玩耍是儿童的权利,而不是学习好的孩子的福利,也不是孩子“听话”的交换条件,不要污名化,一看孩子玩就生气。而应该提倡玩游戏时身心舒展、没有罪疚感,不被打扰的孩子才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让我恍然大悟,也更科学地了解到如何面对学生沉迷手机的本质问题,让我在今后班主任工作中处理类似问题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杨老师分享了国际儿童游戏权协会发布的儿童10岁前应做的32件事:1。在河边草地上打滚。2。捏泥团。3。用面粉捏小玩意儿。4。采集蝌蚪。5。用花瓣制作香水。6。在窗台土种水芹。7。用硬纸板做面具。8。用沙子堆城堡。9。爬树。10。在院子挖个洞穴。11。用手和脚作画。12自己搞次野餐。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14。用沙子“埋人”。15。做面包。16。堆雪人。17,创作一个泥雕。18,参加一次探险”。19。在院子里露营。20。烘蛋糕。21。养小动物。22。采草莓。23。玩丢棍棒游戏。24。能认出5种鸟类。25。捉小虫子。26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29。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30。种菜。31。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32。和人小小地打一架。并指出:玩耍能力是评判孩子心智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幼儿园里最活跃、贪玩的孩子到了小学是学习最积极的学生。

  通过杨老师的分享,让我明白孩子们希望老师这样跟他们相处:要重孩子的个性,不在孩子面前提别的孩子如何优秀;以平等的意识看待孩子,能真诚地向孩子承认和检讨自己的不足;通过自己的表情、眼神及姿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肯定;有质量地陪伴孩子,有深度地进行亲子互动交流;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全面发展;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允许孩子参加同学的聚会;跟孩子一起做他感兴趣的事,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不用挖苦、讽刺或者冷落,不理睬来实施,冷暴力,保护孩子的隐私;在择校、零用钱管理、家庭事务、兴趣班、交朋友、娱乐方式、衣着打扮等选择上,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

  家校社协同育人心得体会 篇五: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家校合作是关键

  今天观看了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团队专项研修暨“家校社协同育人”主题论坛,我收获颇多。

  首先,学习了这个活动,从谭根林校长的八个一活动,培养学生的幸福感,到杨咏梅主编提出的尊重儿童权利,再次引起我对教育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幸福似乎越来越遥不可及,对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也许城市里的学生还能得到家长更多的关爱,在学校里能有更多活动锻炼的机会,健康向阳成长。而在农村,相对比较局限与落后,家长忙于生计,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而学校教育还是以分数为主,相对城市里,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学生不是一头扎进书堆中,就是完全放弃学习。扎进书堆中的学生,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习的学生学习没有盼头,生活失去目标,迷茫,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因此教育碰到更大的难题,家校紧密合作刻不容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学校认识到家庭在孩子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能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愿意参与到教育当中。但在这问题中,确实存在很多的问题:家校合作只停留于表面,主要表现在学校或家庭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合作的热情,因此没能常态化,未能真正发挥双方的优势;家校合作有心无力,主要是学校和家庭经验不足,缺乏理论科学的指导。

  通过这次活动,我看到了接下来的家校合作的新方向。

  首先,龙江一中校长的做法很值得借鉴:1、家校合作中,学校是组织者,建设者和行动者,应该发挥核心主体作用。2、建立健全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打造更多的合作平台;3、增强家校合作的专业水平和能力;4、实现家长教育成长,学校必须提供更多指导服务。另外,上海市教育研究员郁琴芳提出的全员育人,上海倡导的“家庭教育指导”向“家庭教育关怀”转型,其中中小学教师全员导师制更让我眼前一亮,即一个老师按照一定的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开展有效家校沟通,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在这个制度里,教师从传统的指导者角色向关怀者角色转变,对家庭表达关怀,给予支持的过程中实现了精准化,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通过与孩子的匹配,教师走进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通过日常接触交流沟通,教师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以及身心发展都能有所了解跟踪,能够及时给予指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相互补充,更能体现出育人本质。

  这些都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学习探索,结合多方力量,培育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