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论文 篇一: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到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再到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坚守惠民为民的价值取向。扭转环境恶化趋势、提高环境质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比如,青海省全方位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切实承担好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实际坚定不移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但我们也要看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夯实顶层设计的制度保障。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我国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40多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方案;中央环保督察制度推动边督边改、立行立改,有效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日益完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严格贯彻政策安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
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局面。“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陕西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村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从昔日的“高、远、冷”到如今的“绿、美、香”,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资产总价值超过200亿元,成为职工及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要深化“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的思想认识,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www.guaiweng.com≥
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使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论文 篇二: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谋势。想要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这盘“棋”,离不开整体推进、统筹谋划,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走好“生态”这盘“先手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新时代发展成果在蓝天、碧水、净土中呈现光芒。
在发展中保护。拂面春风好借力,正是扬帆远航时。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发展的时代、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停不下的是改革发展的脚步,而坚定不移走的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使命在肩。而在原有的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特点突出的当下,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任重道远。各地县委县政府坚持改革引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胆破除阻碍经济转型的观念理念和体制机制束缚,聚焦产业转型,以产业延伸、更新和多元化发展为路径,建设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生态优先,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局面。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五位一体”布局再到“高质量发展”提出,真正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在保护中发展。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习近平先后5次赴长汀实地调研,持续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实现了“荒山-绿洲-生态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将福州打造为“生态省”;昔日黄沙肆虐的榆林市,从寸草不生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以“人进沙退”的决心筑起了阻止毛乌素沙地南移和西扩的“绿色长城”,让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的调研脚步迈入山东,第一站来到东营视察黄河入海口,并对推动黄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讲话,为破解发展难题指明方向。从长江、黄河,到沙漠、荒山,治理的脚步不会停下,治理的终点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还要继续斗下去。这不是和老天爷作对,而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绿水青山中走出一条共同富裕之路。
古人云:天不变,道亦不变。新时代下,要继续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坚持保护为先,发展为要,随时而行,紧跟时代发展的正确道路,下好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盘大棋,让人民在青山绿水中获得幸福。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论文 篇三:
落实“双碳”目标,任务艰巨而伟大,使命光荣而紧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加快构建“双碳”政策体系,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认清时代呼唤,加强紧迫性。落实“双碳”目标,是人民幸福追求之必要,是国家发展规律之必然,是世界发展担当之必须。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要做好,做精彩,这是为今天打造壮美,为未来积累潜能,我们必须坚定信心,毫不动摇。
处理四对关系,认识复杂性。落实“双碳”目标,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涉及到诸多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四对关系是处理好落实“双碳”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金钥匙,我们应该在处理这四对关系中运用好矛盾统一律,辩证法,方能走出偏差认识,树立正确理念,让落实“双碳”目标成为发展动能、创新催化、奋斗能量,拼搏力量。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做好五项工作,践行时效性。落实“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贵在实效,从点滴实效开始,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革命,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完善绿色低碳政策体系。要更好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资源条件、技术潜力、市场活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要加强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要将“双碳”工作相关指标纳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支撑。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树立全盘思维,汇聚起政府和市场的强大合力,我们一定能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