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精选5篇)

全面小康 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精选5篇)

时间:2023-10-20 09:17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篇一:

  奶奶的菜篮子

  作者:文修远

  奶奶买菜喜欢用她的菜篮子。那是一个用竹子编织起来的篮子,大小如我们家的电饭煲那么大,它通体黑黄看上去已经很旧很旧了,有几处编织的竹条甚至已经断了,奶奶会用一点胶布把它粘好。奶奶有早起买菜的习惯,平时一大早就会提着这个篮子出门买菜。差不多到我快要去上学的时间,她就回来,篮子里往往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新鲜食材。

  家里环保袋各式各样的有很多,我很奇怪奶奶为什么一直不舍得扔掉这个菜篮子。在我们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家的厨房里放着这么一个旧篮子总觉得格外突兀。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忍不住好奇,就问奶奶:“奶奶,这个篮子那么旧了,我们换一只吧?”奶奶笑了,一手摸着我的头,一手指着那个篮子对我说:“它呀,可是跟了我好多年咯!”望着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奶奶耐心地和我回忆起了往事:“记得奶奶刚嫁给爷爷那会儿,我们还和你的太奶奶他们一共八口人挤在一间60平米不到的木头瓦房。那时候大家最怕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我惊呆了:“啊?这么艰苦?家里也下雨,那不是吃饭睡觉都要打雨伞了嘛?”

  奶奶笑着说:“是呀,所以大家最怕下雨天。一直到1997年,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老房子赶上了‘旧城改造’的好政策要拆迁,原本挤在一个小破房子的八口人,终于可以住新房了。新房子不仅不怕下雨天,而且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我们大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高兴极了!这个篮子就是我们搬新家的时候买的。”我挠了挠头,心想:“原来,这个篮子的年纪比我还要大上许多哩!”

  爷爷夹起一块香气扑鼻的红烧肉说:“你知道嘛,爷爷奶奶小时候的日子可苦喽,大家都没得吃。菜篮子里很少见到肉,到了过年才能吃上一回。那时候买猪肉还得凭票,还要起个大早去排队呢。”听到这里,我看着自己碗里吃剩了半块的红烧肉,口中还弥漫着猪肉留下的鲜美,顿时觉得肉香又浓了几分。爷爷顿了顿接着说道:“和过去比呀,现在的日子太幸福了。在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下,人民百姓的生活也好咯。”

  奶奶接着话茬说道:“现在肉呀、鱼呀,只要想吃,天天可以吃。过去呀,是没得吃。现在呀,是有的吃,又怕多吃,吃多了毛病都吃出来了!所以现在,我每天都会买些水果回来,多吃吃水果,可比吃大肉健康呢!”→guaiweng.com←

  我再看看那个篮子,仿佛也在笑着对我说:修远,这些年来,我肉可吃得不少了,现在为了健康还是喜欢吃点水果。原来这个篮子真的像是我们的老朋友。不仅见证了我们家的变迁,还和我们一起脚踏实地步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生活,是我也不会丢了它。

  周末的时候,爸爸带着我去了杭州的手工艺活态馆。那里面放着许多匠人们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从五颜六色的摆件到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色彩纷呈,琳琅满目。在这个馆一个安静的角落里,我看到了和奶奶的菜篮子相似的一款竹篮子,它静静地放在那里,竹条很新,颜色很鲜。但是我却感觉不到它在对我微笑,可能是因为它没有经历过那些艰苦的岁月,更无法体会现代化社会主义的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

  听老师说,今年我们就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了。虽然还不太明白它的意义,但是我想,我们的日子一定也会像奶奶的菜篮子里的菜一样,不断变得更加健康和美好。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篇二:

  一家三代人的红色传承

  作者:支泽睿

  我出生在杭州,在这片红色的革命圣地,发生过许许多多可歌可泣、振奋人心的革命故事,这里有战火纷飞的岁月、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有兢兢业业的耕耘、为国为民的奉献。下面我要讲的故事就是我们家三代人的红色情怀,故事里有家也有国。

  (一)我的红领巾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带上红领巾。那抹鲜红不知道让我巴望了多少个日子。2018年6月1日,是一个即难忘又特殊的日子。在那一天,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

  清晨,妈妈特意给我穿了一件白衬衣,仔细地抚平了衣服上的每一个皱角。妈妈说,红领巾是五星红旗的一角,只有系在洁白的衬衣上才能更加醒目。我期待着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那该是多么的光荣啊!

  我小心翼翼地背上书包,一路蹦蹦跳跳像激动的小鹿一样奔向学校。我一路想象着、期待着红领巾系在胸前的那一刻。

  入队仪式开始了,我的内心十分激动。在大队委员的带领下,我们齐声呼号:“时刻准备着!”当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帮我戴上红领巾时,我感觉心都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了。胸前的红领巾是那么的鲜艳、是那么的圣洁。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了。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仔细地抚平红领巾上的每一处褶皱,整整齐齐地将它折叠好。这是一份永不褪色的红色礼物。

  (二)妈妈的党徽

  每天清晨,妈妈都会在镜子面前,仔仔细细地佩戴好红色的党徽。她告诉我,要让党徽一直在最贴近心口的地方,要把党徽时时刻刻装进心里。

  妈妈告诉我她也是在6月光荣入党的。时间要倒回至2008年的6月,工作刚刚满三年的妈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的那天,妈妈特意穿了一件白衬衣,因为她觉得站在红色的党旗前宣誓,只有白色的纯洁才能配得上红色党旗的热烈。在党员发展大会上,妈妈心情激动,妈妈紧张的读完自己的入党志愿书,佩戴上鲜红的党徽,妈妈的心情激动无比。她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坚定的举起右手大声的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妈妈说,每天佩戴党徽也是一种仪式,一种让她重温入党的仪式,因为那是深入骨髓的一种红色的传承。

  (三)外公的红领章

  今年国庆节,在外婆家,我和妈妈一起收拾家里的老物件,发现了一对用海绵包好的红领章,打开海绵露出红红的绒布面像两块饼干大小。妈妈告诉我那是外公生前的珍藏。看着那鲜红的领章,我缠着妈妈给我讲没有见过面的外公的故事。

  1976年,20岁的外公参军入伍了,他的兵种是工程兵。就在这一年,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发生了。外公被选入了地震的抢修队伍,负责为灾后百姓建设住房。面对灾后的一片片废墟,外公和战友们很快投入建设。他们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负责清理震后废墟,清出道路、抓紧时间通水通电;一部分人抓紧开始新的居住房屋的建设工作,现场没有大型的机械,外公和他的战友们就用手推肩扛,他们每日每夜的干活,大部分战士的手、肩膀、脚都磨得满是血泡,但他们没有停下来休息,因为在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尽快的使震后的人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灾后重建工作完成后,每位战士都领到了一枚鲜红的领章。外公没有舍得用珍藏了起来,纪念那段参加过的特殊的战役。

  这是我们一家三代人的故事,而在我们身边,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将爱国护国、民族自强的信念代代相传。历史记不得他们的模样,却忘不了他们的力量。正是这种薪火不灭、刻骨铭心的精神,成就了中国的梦想。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篇三: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要是把现代与古代比一比,那简直就是日新月异两张面孔。古代传信的鸽子变成了现在的短信,古代人们手中的扇子变成了现在的电风扇,古代家喻户晓口中传诵的故事变成了现在电视机上的动画,古代小小蜡烛发出的星光变成了现在天花板上那明亮的电灯……

  公元前二百九十九年,赵武灵王赵雍把王位传给了儿子赵何,也就是历史上的赵惠文王,赵武灵王则自号为“赵主父”。之后赵主父假扮为赵使,前往秦国的咸阳,从赵国的邯郸到秦国的咸阳,一路上跋山涉水,少则三月,多则半年。也许对于古人这不是件稀罕事,但对于我们现在的人就觉得三个月的时间简直太久了。为什么对于古人不是件稀罕事,对于我们却很惊讶?这主要是因为如今科技发达,有了许多速度快的交通工具。现在我们坐飞机从邯郸到咸阳只需要三小时,古人需要三个月到达而我们只需要三小时就能到达,三个月与三小时根本无法比较。

  从春秋到清朝整整两千五百多年,富贵的人出门都坐马车,而贫穷的人出门只能靠两条腿。但是,在清朝的末期,光绪年间,一位大臣提议修建铁路,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同意,于是便开始修建铁路,但没过多久这件事就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朵里,慈禧太后却认为这会惊扰皇陵、破坏国家风土,马上命令停止施工并且拆除已经造好的部分。即使拆除了已经完成的部分,但是还没有磨灭这位大臣修铁路的心志。在这之后,那位大臣马上找到了一段不会惊扰皇陵、破坏风土的铁路,清政府也答应了这个请求,就这样我国有了第一辆火车(蒸汽式火车)。在民国时期,人们交通许多都是步行或者坐黄包车。后来在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人们出门更广泛用的是自行车,到如今出门更多人会选择开汽车或电动车,无论是送孩子上学,无论是去工作,无论去哪里也毫不例外。现在,高楼大厦几十楼几十楼叠起来,弯弯扭扭的立交桥陡然立起,马路上已经被汽车覆盖,路上、桥上的小摊逐渐变少,大街上的店铺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眼花缭乱。白天有汽车的鸣笛声,有大街上各店铺门外的音响中的广告声。夜晚有路两旁璀璨的路灯,有家家户户从窗户中透出来的各色各样的电灯光亮。往日的农村现在也越来越城市化了。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上学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去学校的,还同我说,他们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是自己骑自行车去上学的。爸爸妈妈总对我说,长大了可以骑自行车去小学了,可是开汽车不仅比骑自行车方便、省力,速度还比骑自行车快,不过汽车排出的尾气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大路上车来车往,汽车尾气满天吹,蓝天白云也只能说“再见”。但是科技在进步,我相信人类总有一天能发明出不会污染环境的汽车。

  时代在更新,科技也会越来越发达,全面小康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也在全力冲向全面小康。全面小康,我们来了!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篇四:

  小时候,奶奶总对我说起她生活的那个年代——战争、贫困、阶级区别都紧紧地压迫着她们,从小就饱受欺凌,生活十分艰难可怜。每次都会让我不知不觉地留下眼泪。可现在奶奶却总是说,托党的福,过上了好日子,小康社会真好!

  是呀,“小康”——一个来自远古的美丽梦想,一个祖祖辈辈追求的愿望。在黑暗的旧中国,有多少人向往着能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华民族苦苦追寻了几千年,属于人民的小康,它真的,来了吗?

  周末,我漫步在新塘边镇的街道上。街道的一旁是水泥建的人行通道与围栏,时常可以看见村民们在通道上悠闲地散步,不用担心车辆的往来。

  再往前走两步,是一座联结河道两端的水泥桥,桥做成了亭子的造型。好多老大爷老大妈正坐在通道上,一边把着扇子,一边和自己的老伙伴儿们聊天。通过这座桥就可以看见我们镇的大广场。上面正播放着时下流行的音乐,一群热爱舞蹈的奶奶正随着音乐起舞。队伍边的几个小朋友也有样学样,一边大笑喊着同伴的名字,一边模仿着自己的奶奶做着生疏的动作。

  再往前走,就是体现农村建设真水平的地方了——菜市场!小时候我最讨厌的就是和妈妈一起去赶集。无论我是坐在自行车后座还是被妈妈牵着,都逃不开被大人们紧紧挤成一团的命运。更别提脚下了,即使你从夹缝中挣脱出人群,你的鞋子也会沾满污渍——根本分不清这是污泥还是动物内脏,最客气的也有鸡屎招待你。

  过了拐角,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几个气派的烫金大字“新塘边农贸城”。继而是一片宽阔的停车场,上面排着整整齐齐的电瓶车。入口的烤鸭店正朝四面八方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继续往里走去,只见里面开着明亮的电灯,地面干干净净,每个摊位都摆着新鲜的蔬菜或肉类。更让我吃惊的是,无论摊主是中年人还是老爷爷老奶奶,摊位上都摆放着与时俱进的二维码!前来买菜的村民都熟练地拿出手机支付费用。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望着车窗外不断略过的风景——广场上散发着香味的稻谷、美丽的绿化林、高大的姜氏祠堂还有各个村新建的文化礼堂,我心想,大概这就是小康生活吧!

  是呀!“小康”,多么美好的字眼!像是一阵春风,吹绿了田野的希望;像是一阵细雨,洗印出城乡簇新的景象;像是一条康庄大道,引领我们走向繁荣富强!

  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一曲《春天的故事》,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数代人的努力下,在党的带领下,伟大的中华民族终于走在洒满阳光的小康之路上,终于可以振臂高呼——全面小康,我们来了!

  全面小康,我们来了征文1000字 篇五:

  梦中的小时候

  作者:吴珞宁

  妈妈经常跟我说:你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年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用。有那么多的玩具,有那么好的教育环境,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有一天晚上,妈妈陪着我睡觉,我问妈妈:

  “妈妈,那你小时候是怎么样的?”

  “我小时候没什么好吃的东西,早饭一般就只有稀饭和榨菜。”

  “哇,我好羡慕你,有稀饭和榨菜吃!”

  妈妈皱了一下眉头:“我们很少有新衣服穿,很多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只有过节或者开学的时候会做几套新衣服。”

  “那也不算差。”我撇了一下嘴。

  “我们住在小矮房里,没有彩电,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空调,还经常停电,要打手电筒或者点蜡烛……”

  “啊,停电的时候肯定很好玩,可以和爸爸捉迷藏。”我期待地说。

  ……

  聊着聊着,我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发现我躺在一张破破的木床上,床板上有一些蛀洞,挂着打了补丁的蚊帐。身边的所有家具都不像是我们家的,都很旧。我走到隔壁房间,看见外婆和妈妈正在做早饭,当我看到早饭时,开心地跳了起来,居然是我好久没吃的榨菜和稀饭。真的可好吃了。

  吃完了“美味”的早饭,我走到屋子外面。外面刚下过雨,马路上的黄泥土变得很粘稠,有些地方雨水积成了水坑。我的鞋底一下子沾满了泥巴。我一边走,一边寻找好玩的小水洼。找到一个就在水洼里跳几下,玩得不亦乐乎。妈妈给我做的新衣服上溅满了泥水,弄得脏兮兮的。

  我满身泥泞地走到家。一到家,妈妈指着我的衣服,生气地说:“你看看你,新衣服才穿半天,就弄得这么脏。快换掉,换成你那套旧衣服。以后下雨天只能穿你的旧衣服。”我失望地换上了旧衣服。

  ……

  天渐渐黑了,家里的灯泡发出昏黄的灯光。我们正准备吃饭,突然停电了,爸爸找来了蜡烛点上。本来希望有一顿美味的烛光晚餐,但晚上的菜除了青菜,都不是我喜欢的:茄子、苦瓜,蒸咸鱼,还有咸菜汤。我吃得一点没胃口。想到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要泡汤了,我心里更加失落。等我们吃完饭,电灯又亮起来了。我欢呼起来,“哇,可以看电视了!”。家里的电视机只有微波炉那么大,连点播功能都没有,根本找不到我要看的《名侦探柯南》。我大声嚷嚷:“这什么破电视嘛?!”

  突然,我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快起床了,要来不及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原来是妈妈啊。咦,我怎么又回到自己家了呢。我马上起床跟妈妈讲了自己的梦。妈妈听完笑了笑,问我现实和梦境中,我更喜欢哪个“家”里的生活。我狡黠地反问妈妈:“那你喜欢现在的生活还是你小时候的生活?”我望向妈妈的眼睛,妈妈摸了摸我的头。我们不言而喻地一起笑了起来。

  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们离全民“小康”的生活越来越接近了。谁还想回到过去呢?!电视上说:“小康”这个词源于《诗经》,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中国百姓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很久守望,今天百姓对小康生活已经有了新的期待。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我感觉自己能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年代很自豪,一定要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