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一:
祭祖
喻潇语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是爷爷最忙碌的一天,因为他要带我们去祭祖。祭祖要买的东西很多,比如水果、纸钱、香烛、爆竹等。爷爷总提前准备好所有东西。
祭祖的路上杂草丛生,爷爷忙着用镰刀把杂草割掉,以保证我们几个走得更顺。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祭祀的物品送到目的地。
终于到了,爷爷又忙着摆放贡品。我们几个小孩儿放下手里的东西,就你追我赶的打闹起来,顽皮的男孩子在坟头上上蹿下跳。爷爷生气了,把我们叫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晚辈对长辈一定要尊敬,活着的人对逝去的人更要敬重。你看你们像什么样子!”被爷爷训了一顿,我们只好乖乖地站在一旁,再也不敢轻举妄动!
教育完我们之后,爷爷就放起了爆竹。等到爆竹放完,确定安全后,爷爷就点燃了香烛插在坟前,又让我们一人拿一叠纸钱烧给太爷爷。爷爷一边烧纸钱一边对着坟头说着请求太爷爷保佑孩子们健康幸福之类的话。我们也学着爷爷的样子请求太爷爷保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之类的话。
后来我才知道,祭祀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礼仪。怪不得爷爷如此看重!如此讲究!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二:
祭祖
张天杭
熊熊大火在眼前梵烧,在火前的我心里充满了敬畏和庄重,我知道,我现在正在做一件隆重的事情,那就是既敬祖先。
正值正月初一早晨,我便立刻连滚带爬起来,期待着每年一度的烧香祭祖,终于,不负期待,直接带我走进了山里面,堆满了人,到处都是祭祖的,手提竹篮,里面装着鸡和苹果,手拿着爆竹,这和爷爷的装备,简直一模一样。
一路上隐隐约约可以见到很多的坟墓,都烧着香,点着火,一片寂静,无一点声息,可见大家对此事都充满敬意。
走进我们家的呢,爷爷立刻拿出了酒和杯子,将酒倒上,双手进献给祖先,再拿出街上买的冥币点起了火,放到坟墓的旁边,又把各种食物放在坟前,点燃了香,尊敬的磕、拜了三下,我看到爷爷这副样子,也连忙拜了拜、磕了磕,爷爷说:“这是让祖先保佑我们您年年平安,岁岁平安!一定要好好礼拜!是祖先保佑我们才会有好日子的!”【www.guaiweng.com】
听了这番话,从此也教我更爱待长辈。接着,是在坟前放鞭炮了,放完后在这时,晦气已消除,又是新一年了!回来的路上,走在山前,爷爷特意合掌拜拜,教导爱敬祖先。
回来的路上,我还沉浸在这美好的时光,那鞭炮的声息中。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三:
张景舜
春节悄悄地跟着冬天的脚步,欢天喜地来和我们欢聚一起。你看!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店铺也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整个世界都喜气洋洋,红红火火。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一进腊月,人们就像蜜蜂一样忙碌起来了:晒腊肉,腌咸鱼,晒腊肠,炸丸子,还要为孩子们准备新衣服,压岁钱,希望他们来年学习更上一层楼,天天开心。虽然有些累,但每个人都开心地笑着,流露出幸福的神色。
中国红在这一天可谓是最受欢迎的颜色了:红红的鞭炮,红红的灯笼,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红包红色,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色,幸福色!
大年三十了!一家人忙里忙外,做着团圆饭,小孩儿呢?则有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去放炮竹烟花,一声声烟花划过天空的声响,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无数烟花绽放空中,描绘除夕之夜的美好画面。
“吃饭啰,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吃饭,长辈先发红包,大家欢天喜地的接过红包,小朋友心里就在想着这钱要怎么花。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烟花闪烁,鞭炮引吭,过年的气味仍弥漫空中,沁入心田。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四:
每年的春节,我们家乡便会举行一个特殊的风俗活动:请春卮。
请春卮,俗称请年酒。这可是我们泰州地区特有的风俗习惯,“请春卮”这个词肯定有许多外地人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其实,请春卮就是在过年期间亲友之间相互宴请的一种说法,“请春卮”中的“卮”是古代盛酒的一种器具,后人就慢慢用作于“酒席”的代称。这一风俗,可以说是流行于我们这一地区的老风俗了,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个风俗。
请春卮,是有血亲关系的挚爱亲朋之间的互相邀请,甚至是关系好的邻居也会邀请。记得去年过年,我们家里人便在初二就定好了酒席,迫不及待地就去饭店就宴。在饭店里,也有跟我们一样早的,也是初二就去“请春卮”的。那“请春卮”的亲戚从一早就要准备,早饭、午饭和晚饭都是由他准备的,早上吃了早茶后,从午饭开始都要在饭店里就宴。刚来到饭店,就似乎可以闻到浓浓的菜香味从里面飘散出来。午饭和晚饭吃的都是中国过年时吃的一些传统美食或本地特色美食,那可真香啊!
过年时“请春卮”,亲戚朋友们都聚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聊天,真是好不快乐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五:
卷饼是以面饼包裹冬笋丝、香菇、菜心丝、豆芽各种蔬菜和五花肉等馅料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卷饼是客家人保持中原风俗的名点。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有包制。
据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汀有一位神童段林雪,他10岁能诗,13岁考取秀才。由于家贫,母亲为其做了一件既长又宽的蓝长衫,以供今后数年穿着。当他穿着这件新衣去拜谒考官谢恩时,考官看他衣不合身,便口出上联曰:“小童生蓝衣坠地”。段林雪仰望考官,见其头戴官帽,帽顶缀有红珠,即答曰:“大文宗红顶朝天”。考官点头称赞。段林雪童年时家贫交不起学费,只好由母亲胡氏亲授功课,他不出远门,也不知市面的繁荣景象。有一年元宵节,他上街看到油炸卷饼,香气扑鼻,回家问母亲那是什么菜。胡氏暗自伤心,便买了几张卷饼皮,以腌菜、葱蒜包卷,将就着给林雪解馋。林雪吃后又问:“这是什么菜?”胡氏随口回答:“手帕子包‘拉杂’。”后来,段林雪考中拔贡,家境已佳,想起往事,便赋诗道:“家家团聚过元宵,户户齐把春卷包,忆我龆龄穷苦日,笑问手帕何物包。”
家乡的风俗作文450字六年级 篇六:
有趣的婚礼
陈可
家乡的节日习俗都很有特色,也都很有趣,但最好玩最有趣的还得是姑姑的婚礼。
婚礼当天的早上五点,我早早的被老妈拖了起来,和两个妹妹去帮姑姑“挡门”。听说新郎上一个台阶就要喝一杯酒,最终来到新娘门前,却还会被我们这些“挡门小鬼”讨红包,给了红包才让进。
我们打开了姑父的红包,每人只有十元,而姑父,已经在新娘房里找婚鞋了。婚鞋还是被找到了,新郎抱着身穿洁白婚纱的美丽新娘,缓缓走下楼去。
我作为现场最大的孩子,提着滚烫的火盆,跟着新郎走向了婚车。我们其他人坐上副车,跟着婚车去往婚礼。
半路,我看到婚车停了下来,新郎从车上下来了,一同下来的还有很多年轻小伙。他们拿着木条,一下,又一下的抽打着新郎。听妈妈说这是为了告诫新郎不许背叛新娘。
姑姑的婚礼很精彩,主持人特别搞笑,问了新郎一连串的问题,惹得亲友们哈哈大笑!终于开始吃饭了,大家都开始狼吞虎咽。姑姑穿上大红色的嫁衣过来给亲戚敬酒。
婚礼虽然过去了很久,但我仍旧记忆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