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文化作文(精选9篇)

什么的文化作文(精选9篇)

时间:2023-01-23 16:05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一:

  篆刻里的文化

  刀拙而锋锐,貌古而神虚。篆刻是中华五千年流传下来的文化,我们需要把他继续流传下去。

  每次写完书法作品后都要盖名章,有时还要盖闲章,但这些章有什么样的历史,是怎么刻的?深深吸引住了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报上了篆刻的课外班。

  到了上课的时间,我走进教室,发现每把椅子边上都有一个木制的盒子,一把像笔一样,头是三角体的刀和一些长方体石头。我摸了一摸身边的工具,感受着篆刻那深远的文化。

  这时老师说话了,讲起了篆刻的方法和刻章时的注意事项。“首先,我们要把用来放石头的刻床放好,”说着老师拿出木制盒子放在左手上,“接着把石头拿出来放在螺丝这里,拧紧螺丝。“我照老师说的做放好石头。”然后,把刻刀像握笔一样夹在大姆指和食指中间,其他手指抵住刻床,注意一定要用力抵住!”我按照老师说的做好准备工作然后刻了起来,我们边刻,老师边讲解:’今天我们刻的方法是阴刻,就是刻字的笔画,留下背景,这种刻法多用于古代的公章和名章。还有一种刻法,叫阳刻,他是留住整个字,把背景刻掉,多用于作品中的闲章。”听着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了篆刻那深远的文化。

  刻章原来没有我像想的那样简单。或许是我石头的问题,我怎么划都刻不动,老师走过来,对我说:”遇到刻不动的地方要先使劲往下按刻刀,然后往前推,对!”我照老师讲的一刻,果然一下就好了,等我们都刻完了之后,老师带我们一起修边,这时老师说:”修边是为了让章变得更美观,如果你刻的不熟练,笔画粗糙,那就把边修的整齐一些,如果你的章刻的很好,你就可以把四角都削掉,这样字和章就有了对比的感觉。”这时我感受到了篆刻那深远的文化。

  上完几次课后我刻的越来越好,横画粗壮有力,竖画刚劲笔直。我越发的喜欢上了篆刻那无尽的神韵与悠久的文化。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二:

  草原里的文化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想必大家对于这首歌应是耳熟能详,它描绘的就是让我无比向往的“世外桃源”——坝上草原。草原的美景闻名中外,而草原的文化更是绚烂多彩!

  草原里的文化,孕育于远近闻名的滦河源头。跟随当地人的脚步,我们步入了著名景区——滦河源头。站在至高的观景点,我不禁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极目远眺,只见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清澈见底,像一条玉带飘落在塞外森林草原之中。在看向近处的九曲十八弯,水面倒映着天边洁白的云彩,旁边围衬着翠绿的嫩草和五颜六色的野花,不禁令人流连忘返……经当地人介绍,我对这条河更添一抹感激与敬畏——滦河源头是坝上草原的生命之源,源于滦河的滋润,为坝上草原带去了生机勃勃,带去了属于生命的希望!没有滦河,就没有如今风景如画的坝上草原!草原里的文化,让我的心灵得到极大的触动。[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草原里的文化,匿藏于历史悠久的蒙古包中。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除了成群的牛羊,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三五成群的蒙古包了。蒙古包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民居,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雏形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原始文明,在大元王朝时得到振兴。它便于拆卸,移动方便,完全符合游牧民族的需求。以前对于蒙古包只是略有耳闻,直到我步入蒙古包内,才明白了什么叫做真正的“内有乾坤”——白蓝相衬的蒙古包看似体积颇小,实则“五脏俱全”。不仅有厚实的毛毡垫,齐全的家具,甚至还有颇具历史风情的油灯以及挂在墙上的兽骨,让我深感草原蒙古包文化的深奥。草原里的文化,让我的眼界得到极大的扩展。

  草原里的文化,绽放于篝火的热情似火中。经过一天的游玩,我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草原上特有的活动——篝火晚会。相传,最早篝火是用来驱逐草原上的野兽,同时为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灵上的温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轰……”伴随着一阵火焰燃烧的声音,广场中央巨大的篝火被点燃,驱散了黑夜中原本的寒冷,也展现了蒙古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情,众多身着民族服饰的蒙古人,为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见证最纯朴的友谊,我的心中顿时暖洋洋,回以友好的微笑。草原里的文化,让我的内心倍感来自草原的温暖与热情。

  草原里的文化,是悠久历史的生生不息,是牧场悠歌的醇厚悠远,是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更是对于文化的热爱,对于文化的向往与传承!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三:

  奶酪里的文化

  小时候和爷爷背诗,曾被里面的一道甜品馋得流口水“玉来盘底碎,雪向日边消。”写的是在盛夏之时,把乳酪浇在碎冰上,做成冷饮,吃起来冰凉爽口。“奶酪难道不是西方的甜品吗?为什么宋代大诗人杨万里会写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启了探寻奶酪里的文化之路。

  那天和爸爸妈妈去东来顺吃饭,特意买了份老北京宫廷奶酪。端上来,只见奶酪表面撒着瓜子仁、葡萄干,要用特制的浅勺一层层刮着吃,细品,口感柔滑清爽,不同于西方干酪的咸味,这种奶酪刚开始是浓郁的奶香,过半,便能品出另一种微妙的醇香,似酒非酒,余韵无穷,闭上眼,眼前仿佛出现了姥爷家的胡同,那是的我还小,被姥姥强硬地绑上“朝天揪”。我哇哇大哭,但只要一个拨浪鼓、一碗奶酪就能把我哄好。于是,胡同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老人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后面的一个小姑娘吃着奶酪,笑嘻嘻地拿着拨浪鼓,四起的蝉鸣声、时不时的一句“吃了吗您?”都成为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奶酪里的文化,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我童年珍藏的记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百度,查询奶酪的做法,说来也不难,只是将煮开的牛奶、糖与米酒混合,再上锅蒸20分钟就得,但我自己尝试过数次,却屡屡以失败告终,不是蒸的太久,奶酪析出乳清,就是米酒放得太少,牛奶根本没有凝固。我坐在桌子前,手撑着脑袋,惆怅地看着眼前都要自己吃掉的十几碗失败的奶酪,心中感慨万分:如此细腻的配比,如此难掌握的火候难道不是只有老北京人有着的细腻心思才能做成功的吗?如今的年轻人整日忙碌与快节奏的生活、学习中,又有谁能真正耐下心来做一碗老北京宫廷奶酪呢?奶酪里的文化,是先人智慧的结晶,是老北京传统文化的载体。

  奶制品堪称美食节的万花筒,单一个“凝”字,就能让印度人做出“银子点心”,让法国人做出诺曼底奶酪,让广东人做出姜撞奶,但对我来说最亲切的,最具有滋味的还是老北京的奶酪,它让我想起胡同里的树荫、拉长声的蝉鸣、朱漆剥落的四合院大门和偶尔掠过身边的自行车铃,仿佛此时凝住的不仅是碗中的乳汁,还有此刻的光阴,让夏天不在浮躁炎热,而显得宁静悠长。这不正是奶酪中特有的文化吗?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四:

  葫芦里的文化

  葫芦”与“福禄”音同,它象征着长寿、吉祥、富贵。我为什么想画葫芦呢?因为我要为身体不好的外婆祈福,葫芦有这样一种寓意,一种文化。

  大年三十早上,我早早爬起来,准备好颜料,水和葫芦。我早就想好了,我要画一只小老虎、一个寿桃、和五只蝙蝠。我要在虎年为外婆祈福,希望外婆能有福气,活的健健康康、长长久久。我用画笔的笔尖轻轻蘸了一些颜料,一不小心,水却蘸多了,颜料才不会在葫芦上安分的呆着,它们像一条条欢快而又色彩缤纷的小溪,从圆滚滚的葫芦肚上流了下来。原来,画葫芦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我不想半途而废。我想葫芦是一个吉祥物,它传递着一种文化,那就是爱。

  我抱着我“哭泣”的葫芦,正在发呆,这时,一声好奇的声音让我回到了现实“呦,还不给你的葫芦洗把脸去?”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抱着试试的心态,用洗洁精把葫芦冲洗干净。经过谨慎的思考后,我决定用黑色勾线笔勾勒出图案的外轮廓,多蘸颜料少蘸水,均与厚重的铺好底色。紧接着,精气神十足的小老虎、鲜亮的寿桃和展翅飞翔的蝙蝠也顺利完成了。一个祈福葫芦“新鲜出炉”了。葫芦,代表着驱邪避凶,它传递着一种文化,那就是祝福。

  我兴高采烈的跑到外婆的房间,喊道:“外婆,送你!希望您幸福安康,长命百岁!”外婆眼含热泪的拿起葫芦,边仔细端详边激动的说:“依依长大了,懂得疼人啦……”。妈妈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想,外婆是我们全家的宝!我轻轻的拿过葫芦,把它挂在外婆的床头。葫芦,寓意着长寿,它传递着一种文化,那就是孝敬。

  文化来自于劳动生活中的一个实践,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人们常说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不都是一种祝福吗?通过葫芦我对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想借用这样一种文化,表达我对外婆的爱与祝福!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五:

  胡同里的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的孕育于唐诗宋词中,有的藏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而我最喜爱的还是北京雨儿胡同里多元的文化。

  雨儿胡同不长,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明朝时称雨笼胡同,清朝时候,改成雨儿胡同。走进雨儿胡同,小草、绿叶的清香沁入心脾,鸟语、蝉鸣也让安静的胡同多了一分热闹,喜鹊在房檐筑巢、圆润的小猫沿着墙角漫步,胡同里的一切宁静而又显得热闹,井然有序而又充满活力和自由。

  顺着雨儿胡同往前走不远,就是“齐白石旧居纪念馆”,是一座完整的单体四合院。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具创造力的巨匠之一,他笔下的草虫鱼虾、花鸟人物、山传风貌深入自然、富有情趣,与胡同带给人们的艺术之感十分契合、般配。这就是雨儿胡同,自然、亲切,富有艺术气息。

  雨儿胡同不仅是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也有很多民俗文化,比如在胡同末尾的“非遗博物馆——中国拉卜楞民俗文化体验馆”,其中包括面塑、泥塑、脸谱、姓氏文化等等。最有趣的便是面塑,捏面艺人灵活的手指在顷刻之间,就能艺术形象做的栩栩如生,让人佩服还有些跃跃欲试,也想尝试一下。这就是雨儿胡同,其中蕴藏着丰厚的民俗文化。

  虽然雨儿胡同有艺术,又有民俗文化特色,但人口急剧增长、私自建房、房屋老旧、基础设施不全等问题日渐严重。近些年,国家开始对雨儿胡同进行修缮整治工作,清净舒适的空间一点点重回雨儿胡同。用“共生院”这种改造模式,为这条老胡同注入了现代化的新活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现代文化与古代文化的交融与促进呢?

  雨儿胡同的文化中蕴含着自然与艺术,古代与现代,兼容并包、古今贯通,它存储着旧时北京的记忆,也展示着当今北京的发展。我喜爱富有多元文化的雨儿胡同,更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六:

  甲骨文里的文化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距今十分遥远课这不代表他的文化是陈旧的,反之则是充满创新。正是我们年轻人要学习的。

  之前我对家古文的印象是呆拜。枯燥,知道一堂历史趣味公益课,改变了我的看法。

  一进门,我就被顶上悬挂着的小石板吸引了注意。一看,上面竟刻着一个个甲骨文,这便引起了同学们的讨论,氛围也逐渐热闹起来。课堂一开始,老师便对着屏幕眉飞色舞的讲解了起来。同学们也都很快的被老师带入了。屏幕上列布。一幅甲骨文的图案。龟甲成红紫色,像大地一样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那一笔一画。都显得无比的生动。如‘猪’字一条恰到好处的弧线便勾了出它那圆润的肚子。两条斜杠便给予他肚子的立体感。‘牛’字,是一对长角弯曲高指天空线条流畅深刻,气势浩大。这种粗犷的,深厚的甲骨文就是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热情大方与豪放的性格,这就是甲骨文的文化

  当然,也有抽象的文字,如‘国’。老师说;‘就是一个‘戈’和一个‘口’组合起来的。这是因为当时的古人认为。人口和兵器加起来,变成了国家可以抵御外地。还有星,就是根据天上的星团所绘’听到这里,我便想古人也有对天文的探索,也是对神秘与抽象的事物的向往。这便是甲骨文的文化。

  这就是甲骨文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存在且在持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的创新探索未知的文华理念。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七:

  变脸里的文化

  变脸是川剧表演艺术的特殊技巧之一,还是一种很绝又很神秘的传统文化。川剧是中国名戏,已经被列为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变脸表演高深莫测、妙不可言。

  上周五,我和父亲去海底捞吃饭,恰好遇到了一场精彩的表演:随着音乐响起,只见一位头戴武将帽,脸戴花脸谱,身着黄龙袍的人,从后台疾步登上舞台。他身材笔挺,脸上戴着蓝色脸谱十分引人注目。他手持折扇,在舞台一会儿疾步飞奔似的打斗,一会儿扇子上下飞舞似舞剑,一招一式是那么充满着精气神!看,他一跳,一转身,扇子一遮再拿开,脸就变成了红色!真是神奇了!怎么变出来的?原来的脸谱到哪去了?变脸文化真的是高深莫测,让人啧啧称奇。

  演到中间,那位表演者还叫了一位观众上台跟他一起表演,教他做变脸的动作。瞧那观众将高举的手一挥,他猛地把头一低。哇!又变了!观众们响起了如雷鸣般的掌声!之后,他抬手打拳,纸扇挥舞如飞,让人眼花缭乱,又让人敬佩不已!那脸谱呢?更是一会儿白脸像丑角;一会儿鬼脸似大圣;头一低,脸瞬间变成勇将典韦;头一甩,又秒变成红脸关公……变化多端,根本不知道下一个会变成什么?咚咚锵锵,一曲结束,整整变了12张脸,变脸大师才露出他的真容。川剧里变脸文化真是妙不可言。

  变脸的文化不但让我们欣赏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还让我们重新拾起了那份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的兴趣。因为有了变脸大师们的执着坚守和默默付出,才让中国非遗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让中国文化源远流长!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八:

  书法里的文化

  晋陶渊明著有《桃花源记》一文,其中的仙境有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虽然这世上不曾有什么仙境,但我却畅游于水墨世界之中,领会其文化气息。

  初次接触文房四宝时,我还是一个懵懂的启蒙儿童。那时,幼儿园的书法老师千篇一律地教我们写“永”字。那时,我就非常不解,心想:“老师为什么一直反复教我们'永'这个字?难道世界上就只有'永'字吗?”有一次,我将这些问题一股脑儿地倒了出来,但老师只是笑而不答,并用狡黠的目光看向我道:”你还小,不懂!长大了,你就明白了……”后来我才知道“永”字包含了点横、竖钩、横折、撇捺等基本笔划,是楷书之根本。这是书法里的文化,它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练习时,我经常会出现以下情况:当我用的力度轻时,写出来的字就像一道浅浅的痕,根本不成形;当我又加重力度时,纸上一片黑,甚至像刀一样刮出一道深疤;力度中等时,终于将字写成了形……当我读了《中庸》后,我才明白,写字不正和做人一样吗?轻描淡写的人生,正如那些浅痕一样被忽略的事,留有终身遗憾;而那些浓墨重彩的人生,则可能会划出一道深如峡谷的伤疤,受到永久的创伤……这就是书法里的文化,它向我们诉说着做人要心境平和的观念。

  有时,我经常为一些事感到愤怒,而书写能使我平静。有一次,我和别人起了争执,我带着满腔怒火走向家。天空失去了颜色,时不时我还听得到如鼓声般的雷鸣。回家后,我一气之下猛灌了一口水,然后在书房里不停地写着“忍”字……最后,我总算想开了。心里便念道:“古人常用‘心猿意马’这成语,其中‘心猿’指的正是孙悟空,看来我的心就像那孙猴儿一样,不服管束,需要修炼啊……”。这就是书法里的文化,它启示我们要战胜自己的心魔,方能修成正果。

  这就是书法里的文化。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从脚下的一小步开始;它告诉我们,为人需要心境平和;它告诉我们,人要克服自己的脆弱才能羽化成仙。一切文化,尽在笔尖流露。

  什么的文化作文 篇九:

  姥爷嘴里的文化

  有人说,诗词歌赋里有文化,琴棋书画里有文化,名胜古迹里有文化,而我认为姥爷嘴里就有文化。

  我家旁边有个室外羽毛球场,我和姥爷在那里打球。作为羽毛球的资深爱好者,我早早来到球场,万事俱备,却不料东风刮起,吹来两三朵云遮住了太阳,也遮住了我这颗热切的心。“狂风怕日落!”姥爷说,“先等会儿,这风马上就停”。真有这么巧?我不信。太阳和我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山后面,也许是太孤单,抓走了风做陪伴。我惊奇:“诸葛亮料事如神,借来东风。姥爷您将东风还回,用的是哪招啊?”“我一辈子是个农民,靠天吃饭,这只是经验罢了。”姥爷回答。姥爷嘴里的文化,是一个农民用汗水和劳动换来的智慧。

  打完球出了一身汗,我燥热难忍,感觉身上要着了火,只有冰棍这个“灭火器”才能使我凉快。“姥爷,我吃根冰棍儿。”“刚运动完,吃冰棍会肚子疼,过30分钟再吃啊!”姥爷说。虽然姥爷说的很有道理,可一个躁动的少年终究被炎热打败了。我蹑手蹑脚来到冰箱前,刚要开冰箱门,就被按住了,一抬头,是姥爷。“姥爷,我就喝瓶饮料……”“不行,凉水会把你刚出的汗激回去,来和我喝口热水,汗毛张开,汗都出出去,就凉快了!”果真,一壶热茶下肚,我顿时感到清爽了许多。我彻底被姥爷的文化所折服,姥爷嘴里的文化,是一个农民用尝试和实践换来的道理。

  好不容易等到了吃饭,姥爷将菜摆放在桌子上,我迫不及待的吃了起来,如同一头饥饿的狼,猎到了猎物。“啊,怎么那么咸?”我抱怨道。“咸点好啊,”姥爷吃的很香。“人家到了夏天都吃清淡的,咱家为什么要吃咸呢?这又是什么歪门邪理?”“姥爷告诉你,夏天出汗出的多,体内盐就少了,吃点儿咸补补。”“姥爷,您是怎么知道的?”“这是经验,姥爷虽然是农民,但这是姥爷的文化,你可得和姥爷学!”一抬头,灯光撒在菜肴上,姥爷的笑容却比灯光还要耀眼。姥爷嘴里的文化,是一个农民用归纳和总结换来的经验。

  姥爷嘴里的话,虽不比唐诗宋词那么深奥,虽不比书法国画那么有韵味,虽不比遗址建筑那么古老,却是一个农民的经验、道理和智慧。姥爷嘴里,有文化!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