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的韧性高考满分作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一个流传至今的古国。这几千年的历史中,有战争,有分合,看沧海桑田,潮起潮落。
早在神话时代,我们的民族就在纷争与融合中纵横捭阖。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打败了蚩尤,奠定了中华民族血脉的底色。“炎黄子孙”由此而来。秦始皇横扫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历代秦王变法图强,最终帝国梦成,海内一统。由汉至唐,自建元至开元。“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汉唐带来中华民族最华美的景象。“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昔有两汉两罗马,宋文明将世界性的中华帝国推向独一无二的高峰!“横目南天震虎口,寄心北海跃龙门。”这是我们民族的韧性,这是我们民族的高傲。我们担得起世界的脊梁!
然而,这世上没有永不凋谢的花,也没有永垂不朽的辉煌。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叩醒清王朝的迷梦。国运倾颓,山河破碎。内忧外患之下,人民拿起了武器,要做自己的主人!在武昌、在南昌、在淞沪、在辽沈、在淮海、在平津……以及一战远征欧洲战场的华工和二战的滇缅公路。两次世界大战,我们皆是战胜国。即便在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我们依然能够为世界坚守正义。这才是文明的韧性,这才是中华的气魄!
如今的中国,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历史证明了,一个源远流长的民族,必然是有韧性的。战火岁月我们如怒目金刚,和平年代,“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就算再强大的敌人,祖国也显得从容不迫。中美贸易战,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而文明的韧性,可保祖国长治久安。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所谓文明的韧性,亦是做人之坚韧。为人处世处处刚柔相济、能张弛有度,方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二篇:文明的韧性高考满分作文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灿烂辉煌,靠的就是其独有的韧性。文明的韧性遇阻则抗、弯而不折、蹶而复振。[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中国文学的发展无处不体现着民族文明的韧性。一个因之得生,也因之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鲁迅便诞生于此,是当之无愧的“巨人”。仅凭手中的一支“金不换”,他打响了中国白话文改革的第一枪——《狂人日记》。“彷徨”过后,他的“呐喊”振聋发聩,唤醒了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凭借“韧性”与专制进行不懈的斗争。在那段日子里,没有一个人比他能招致更密集的刀箭,树立更多的“私敌”,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取得比他更为辉煌显赫的战绩。凭着“韧性”,他带领中国文学迂回向上,透射出文明的光辉。
延续至今的中国汉字体现着文明的韧性。从甲骨文、金文到篆、楷、行、草,五千年来中国汉字的发展始终遵循着传统的造字法——象形、会意、指示、形声……这使得寥廓的茫茫大地之上生活着的五十六个语言各异的民族能够通过一纸文字沟通交流,相互贸易往来,促进民族团结。凭借着“韧性”,透过文字的记载,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
“和”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思想品质,它是造就中华文明“韧性”的核心原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这样和谐包容的氛围中,不同的观点相互摩擦出火花,共同点亮前进的航灯。同样,因为当代不同文明之间的合作与碰撞,中华文明的韧性逐渐加强。最近,中美贸易战正式打响,中美女主播翠西、刘丹的“跨洋辩论”引起热议。直播中面对翠西的刘丹大气平和、不卑不亢、沉稳有力、有条不紊地解释了中国的立场与态度,向世界展示出了中华文明自强不息,向上向善的气魄。与其说这是一场辩论,不如说是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两国相互了解,并以此化解矛盾,彰显着中华文明的“韧性”。凭借这股“韧性”,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中国很快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站到世界舞台中央”,是中华文明的韧性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人民具有信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路上充满了希望。
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千古绝唱,再到民族危亡时期的黄河大合唱,中华文明如同黄河一般以其独具“韧性”的生命力,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建设者们成长。
中国文学、文字与思想品质的韧性发展源于文明的韧性,而中华文明的韧性,在于家、国二字,它使人魂牵梦萦,铭记一生,也激励着人们坚韧奋斗、铸就辉煌未来。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延续这份文明的韧性,在每个关键时刻保持初心、守住自己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