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精神作文 篇一:
张宸菲
他虽朴素,却有一颗匠心。
我的爷爷是一名木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依靠机器来成批打造家具木匠,这一行业在这个时代已快消失。可我的爷爷能坚持手工打制家具。
爷爷说一个称职的木匠要能磨好工具。刨出来的木料要横平竖直,锯子锯出来的木料厚度上边缘与下边缘要直线垂直,爷爷边谈边激动地挥着他那长期工作而布满老茧的大手,那时的他笑得像个孩子,因为终于有人关心他热爱一生的职业了。
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橘红的光辉投射到地面上,像只火烈鸟栖息于此。爷爷刚吃过午饭就顶着一顶草帽,肩上搭着一条白毛巾到院子里工作去了。我悄悄的从后面探出脑袋,院子里一片寂静,唯有整齐摆放好的木头。我忍不住好奇,悄悄地,轻轻地踮着脚尖溜了进去。突然,爷爷从木头后面站了出来,花朵般的笑容在他黝黑的脸上绽放开来:“你来看我工作啊!”“嗯,爷爷”我支支吾吾地吓了一大跳,满脸通红地找了个借口问道:“爷爷,您看这木头怎么区分好坏呢?”爷爷皱眉,耐心地讲到:“你看,如果木头密度松,就说明它质量差。如果木头密度紧,就说明它质量好。”爷爷拍着木头发出“嗵嗵”声,就像他的性格一样厚重实在。坐在沙发上,爷爷刚才那番话又似绵绵的溪水流入我的心中:木头不就如人嘛,如果一个人总是懒懒散散的,那么他长大了就会一事无成;如果一个人努力学习,勤勤奋奋,有上进心,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栋梁之才。
窗外锯子的“沙沙”声将我对人生的思索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爷爷一下又一下地挥动着臂膀,呆板的木头仿佛成了一只精美的小提琴,单调的锯木声也仿佛成了那美妙灵动的乐曲,五彩的音符在空中跳动着,连小鸟也唱起了歌,那婉转的鸣啭更给这场演奏会增添了不少韵味。我陶醉其中,不知不觉爷爷已把手中的木头锯好,拿出打磨器,一下又一下的推着,地上瞬间掉满了雪花似的木屑。
整个暑假,每天我都看见爷爷独自一个人在太阳下忙碌的身影。经过了选材,锯料,刨料,锯割,拼版,抽槽,组装,打磨的巨大流程,一对古色古香的大门就做好了。在太阳下,这被油漆涂好的大门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它比机器打制的木门更有意义,也比寻常的装饰门更具特色。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对于爷爷来说,他是自己匠心的象征,更是自己辛勤努力的一种回报。[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匠心是一颗赤诚之心,也是一颗纯洁无暇的初心。挑一个无人的地方,选一个自由的时间坐下来,不为别的,只为自己所热爱的那份事业。感受自己追求一生的事业,打造自己心中的那一份礼物,送给自己作为匠心的回报,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对着满天繁星,我默默许下心愿:人生路漫漫,只愿匠心永相随!
匠心精神作文 篇二:
王梓轩
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想当网红、当明星,想一夜暴富,然而却有这样一股清流,他们独处一隅,与周围的繁华格格不入,与周围的浮躁大相径庭,他们长年累月潜心经营自己心爱的事情,不在意微薄的收入,不在乎别人不解的眼光,只是因为热爱,一生致力于把它做得更好。中国有很多这样了不起的工匠,比如甲胄工艺的发起人杨地,做胆机的曾德均,做料器的刑香兰……其中有一位老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他就是修了70多年钢笔的张广义老人。
前几天,我的钢笔被我不小心用坏了,妈妈带着我慕名来到老人的店铺。在寸土寸金、灯红酒绿的北京银街上,充斥着时尚和繁华的气息,几十家服装店、化妆品店、美发店等时尚店铺,顾客川流不息,光鲜时尚。唯独一家小店低调质朴、门可罗雀。一进小店,简朴的装修风格和满屋子的物件,让人有恍然穿越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感觉。锦旗、奖状和书法作品挂满了墙壁,旧得脱了色;几面“信得过个体户”的奖状,落款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
“爷爷,您好,我的钢笔坏了,麻烦您帮我修一下好吗?”我把一只笔尖被我用劈掉的钢笔递给了张广义老人。老人从桌上拿起一个绿得褪了色的放大镜,仔细地盯着笔尖看了两三秒,又用手指肚来回反复摸着笔尖,就好像老中医在给病人把脉。老人握住尖嘴钳,开始正笔尖。他仔细拧了十多分钟,又取出一块油石一磨,把手一扬。他把修好的钢笔在纸上随意画了画,流畅如初。老人放心地出一口气,递给了我,“好了”。尽管这是支爸爸奖励给我的金笔,老人也只收了我20块。那个下午,店里只来了我这么一位客人。张广义老人不为钱。几十年了,修笔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他的原则是:能少收就少收,能不收就不收。
即便是客人来得多了,老人一天修笔挣的,也没有隔壁服装店卖一件衣服赚得多。隔壁的服装店老板跟张广义聊过几次天,“看得出,老爷子是真心喜欢这个,一说到钢笔,他眼睛里放着光。”在这些生意人眼里,能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现在市场经济了,修笔生意一年收入不过万元,好多修笔店都转了行。子女没人接他的手艺,当初的徒弟也没人干这行当了。也有人要出高价盘下这个店面,都被老人拒绝了。这已经是最后一家修笔店了,如果关了,客人怎么办哪?哪怕只有一个人需要,店也要经营下去。这不是钱的事,而是一家老店对客人的承诺。他,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常人确实很难理解广义老人,只有在看见他凝神专注于手中钢笔的时候,大家才会明白,那是他对自己喜欢事情的全部感情的倾注。尽管现在用钢笔的人越来越少,生意也慢慢淡了很多,但他仍然放不下父辈留下的手艺。老人是否算了不起,我不知道,但至少在我看来,他是认真的匠人。
文物鉴赏收藏家王世襄曾经为老人题诗一首:“半厘小肆客争临,笔好人诚惬众心,若问缘何常灿烂,只因骨内有真金。”他的诗细腻勾勒出老人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老人的匠人精神。的确,老人这种对物质清心寡欲,对事业却执着热爱,一生专一业,一业钻一生的匠心,在今天人心浮躁、“金钱至上”的时代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我们作为初中学生也要把老人这种匠心用在学习和管乐团的训练上,认真做好每道题、认真演奏好每个音符,认真对待我们的流金岁月。
匠心精神作文 篇三:
曾紫涵
“匠心”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以前,我一直以为这个词离我很遥远,直到有一次假期,我去了景德镇,亲眼见到了那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了“匠心”。
景德镇是有名的“瓷都”,假期里我有机会去了那里,我们先去欣赏了许多精美的瓷器,只见这些光滑透亮的瓷器上,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漂亮极了,看着它们,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么漂亮精致的瓷器,到底是怎么制成的啊,想要做好,一定很不容易。参观了一会,正当我感叹时,旁边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可以去亲自体验,我便迫不及待地去尝试做了,我先观察了一会儿,最终决定先做个简单的笔筒,也需要在胚上画图案。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难”,我原来以为这很简单,可没想到这个也不是那么容易。画图案比在纸上画难多了,画笔很不听使唤,线条画不直,还要用很大的劲才能上色。指导的师傅还告诉我,画图分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我在画图案休息时,旁边两位师傅的制作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见其中的一位师傅,正在做胚,这个过程其实叫“拉胚”,就是将陶土放在旋转的台子上,再耐心地一点点在手的辅助下慢慢形成一个个瓶子的样子。听起来很简单,实际操作却不是那么轻松的,因为一不注意就可能导致瓶子一边高一边低,或者是力气用大了就会掰下来一点瓶边。但这位老爷爷的动作却非常娴熟,脸上丝毫没有困难的神色,只是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一点一点在形成胚,一会儿就做出了一个胚,每一面都很平整,就像一片平静的河水,看不出一点制作的痕迹,这位老人的动作看起来像是漫不经心的,可是却能精准地把上面不平的地方抹平了,这一些小小的细节,他都不会放过,精益求精,让瓷器工艺更精良,让技术更精湛。这不禁让人感到佩服,这要怎样的练习,做了多少瓷器才能练出这么精良的技术?他们这种精益求精,日积月累地努力,不就正是一种匠心的体现吗?平时,我们见到的成品陶瓷都凝聚了工匠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美好的寓意,从形状上看,瓷器大多为“瓶”状,这寓意着“平安”,而它晶莹剔透光滑的表面则寓意着“圣洁和圆润美满”。
另一位老人,正在完成另一个“任务”,这位老人看上去年纪也不小了,头发已有些泛白,脸上和手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他需要将制作好的胚用工具夹住然后放进缸里沾一下水就要马上拿出来,这是非常考验动作的敏捷性的,但这位爷爷不仅手都不抖一下,还可以刚刚好地贴着瓶边却不让水进入,可以说是“无缝衔接,滴水不入”。这一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看到的只是结果,并没有看到他们背后辛勤付出的过程。想要达到这种效果,一定是经过了仔细的琢磨,一次又一次地练习,流了无数的汗水,磨破过多少次手掌。这些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了匠心的含义,它并不仅仅只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一个个精美的瓷器,而是包含了工匠们的心血与精神,可能是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来才练就的功夫。
将自己所热爱的事情坚持做下去,越做越精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一个小小的瓷器当中,这就是匠心,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匠心,数十年如一日,一心一意苦下功夫,努力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
匠心精神作文 篇四:
匠心
杨乐一
在我们小区的长椅上经常能看到一个老头,他总坐在那里东西做着些什么,不怎么说话。我们都认为他是个性子孤僻的怪老头。
暑假我去拜访同学时又看到了这个“怪老头”。他坐在桌边,我看向他,他的头发灰白,皮肤黑得很健康。他挽着袖子的胳膊立在桌面上,一个手举起一个人偶形状的东西下面的竹签,另一个手用指头捏着一把小刀专心致志的拿它刻画着,灵巧地点、切、刻、划。他的脸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眼睛眯缝着。他精益求精的模样让我对他升腾起一丝敬意。
我很惊异,问了同学后才知道那原来是她的爷爷。同学抱怨道:“我爷爷每次只要一拿起这点东西就忘乎所以了。”
我询问“怪老头”做的是什么东西。“怪老头”一下来了兴趣,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他手里的物什:“这个啊叫面人郎,”他转了一下手里的面人。“它是拿面粉、糯米粉、之类的做成面团后,再捏成各种东西。我会捏好多东西呢,那些卡通人物我都会呢……”“面人郎”……啊,我见过,在街边小摊上经常看见。我才明白“怪老头”在院子里做的是什么。我问“怪老头”能不能看着他做,他欣然接受了。
他从桌上的各色面团拿出一些,然后压、擀成各种形状,贴在面人上,拿刀划掉多的。不久就看到一个栩栩如生的人偶了。他又拿各式各样的小工具捏、压、挑、填、补、刻、画……面人的形象越来越传神。现在,在街边上看到的“面人”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仔细一看,“怪老头”做的面人漂亮、细致。他制作面人时的熟稔自信,是匠心。
我问他,他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好。他把手里的面人递给我说:“来,这个给你啦。”我赶忙道谢,我手中的这个人偶精致细腻,仔细一闻还带有面的清香,轻轻一摸,人偶还未干透,软软的。他雕琢出来精巧的面人是匠心。
他接着说:“原来在我们小时候经常见的啊,那时候的面人师傅都是背着个小木箱,走街串巷,边做边卖,看着他们拿小刀、小篦子、竹针作出无数精美的小东西,我喜欢得不得了。所以也就想学着做做。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做得久了就好了”
看着这面人,我问“怪老头”他是不是会拿到街上去买。听了我的话他摆摆手蹙起眉,严肃地说:“诶——不,我做的比起我小时候看到的老匠人做的差远了,而且我就是做做这个传统手艺,传承手艺。不图钱。”他指指面前的面人,自豪的说:“就是这么个匠心才能把这个东西做好喽,钱嘛,够花就行。”他讲述面人时的自豪,学习技艺时的刻苦,对于金钱的淡泊是匠心。
手中的面人让我想起小时候的我,让我忍不住漾起了微笑。“怪老头”说:“每当我看到孩子们像你一样开心的笑时,我就知道我把快乐传递到每一个人心中了。”我知道他为的是带给别人文化和快乐。对文化时敬畏让我知道他为的是传承,他的技艺和精神让我终于明白什么是“匠心”
我伏在书桌前看着桌上的书和作业,我斗志昂扬,我要把这匠心注入生活,用我的方式去了解、保护、践实、传承,用心品味这份热爱和忘我,精益求精、锲而不舍。
匠心精神作文 篇五:
宫梓恩
那是一位木匠,我在前门大街的一个角落遇见了他,遇见了一片匠心。
他穿着很朴素,一身有些褪色的蓝上衣和一条迷彩裤子,看样子也是六十几岁的人了。他总是面带微笑,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露出一丝黎明般的光亮。
这位木匠的技艺很高超。
一块木头让他看一眼要雕出的样子,他便过目不忘。只见他取出一整块的木头,先是用锯子把大体轮廓做出来,随着锯子一上一下的推拉,锯末散发出悠悠的松木香味,我也仿佛走进了匠人的世界,转眼间功夫一只小狗的造型显现出来。随后他又换上凿子雕刻细节,开始了“绣花”的真功夫,一凿一刻之间小狗的形象逐渐逼真起来。刻刀、砂纸、毛刷……各种木工工具在他的手中来回游走,令人眼花缭乱。天气有些微微的凉,可他的额头上已渗出层层的汗珠,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作品当中。几个小时下来,他几乎没有停歇过,偶尔端起水杯喝口水,仔细端详着眼前的作品,思索着进一步完善的方案。我站在旁边都觉得寒风刺骨,可木匠还热火朝天地做着,终于一只活灵活现的小京巴狗诞生了。
这个木匠的思想很潮流。
不同于其他传统木匠是这位木匠敢于创新,他雕刻的东西不止是孔明锁等传统的木器,还结合了现在年轻人的爱好,制作出了木头的手办,有许多年轻人喜爱的二次元人物。在他已完成的作品中,我找到了一个最喜爱的动漫角色,真是栩栩如生,真有几分意味。
我渐渐地喜欢上了他的作品,也更想了解他的一些事情,便主动和他攀谈起来。年轻时他在家具厂上班,专门做图案设计和雕刻工作,可就在几年前随着流水线的投入,机器雕刻替代了人工制作,加之他的年龄也偏大不得不被迫“下岗”。
听了老匠人的故事我不禁感伤起来,在当今这个物欲横飞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匠心几乎被遗忘,甚至被丢弃!许多人只向“钱”看齐,只求低投入高回报,讲求短平快,匠心也逐渐被掩埋在这个表面繁华的世界之中。世界的内核在空虚,在变质,我们需要匠心来滋润老子笔下的“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的世界,静下心来克服外界喧嚣,这个世界太需要寂静了,太需要沉默了,太需要匠心了!在这个浮躁的世界,我愿做一个匠人,做一个有匠心的人,扎根于地,鼎立于天,默然生长,将中华文明发扬光大,用匠心治愈这个世界!
匠心精神作文 篇六:
李子渊
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文化底蕴,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重中之重。但那些创造文化的手艺人们,却很少有人能想得到。我们老北京有哪些手艺人呢?今天,我们一家要去“东来顺”见识一下我们老北京手艺人的“匠心”。
寻寻觅觅,我终于在商场深处找到了“东来顺”。与其他店铺相比,“东来顺”中是热闹的,使人有一种亲切之感。
走进“东来顺”,仿佛进入了桑拿房,热气腾腾,人声鼎沸。在耀眼的灯光的照耀下,每桌的人都在聊天、吃饭、欢笑,我好想也被这气氛所感染,迫不及待的想坐下来享受一下“东来顺”的涮羊肉中的情谊了!
我们点的是传统的清汤锅底,也就是白开水,说是可以保留羊肉原有的香味,让顾客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涮羊肉。等待的过程本应漫长而又枯燥,但在“东来顺”不是。刚刚点好的菜,下一刻,就出现在了我眼前。一个和蔼的叔叔推着火锅、羊肉以及一些配菜带着微笑走来。火锅里有一些水,已经被炭火烧开,“咕咚咕咚”的冒着泡泡。叔叔把锅端上桌,又拿起一壶水往锅内壁上倒,清水和热量碰撞,发出“滋啦滋啦”的声音,引起人对美食的期待,羊肉被整整齐齐摆成一排,放在一个白玉盘子上,红的鲜艳,白的干净,每一片都薄厚均匀,肥瘦相间,勾引人的味蕾,让人忍不住想宠幸。我不禁想到:“师傅们细细琢磨,顺着纹理用刀把一块肉一点一点切成肉片。保证了肉的韧劲,维持了肉的鲜美”。记得我以前切肉时,就是切成片都很难一样,也没有师傅们切的这么薄,有纹理。师傅们切的肉,不同于机器代劳切出来的,一看就有一种传统的纯手工制作之感,是那种一年年练出来的认真、精细,这大概就是一种匠心吧。
我轻轻的用筷子夹起一片肉,把它放进锅中,只见它周围冒出许多小泡泡,就像清水中起了一团雾,我晃晃筷子打散了这团雾,而肉已然奇迹般的熟了。原本平平的羊肉变成了肉卷,我把羊肉放在盘子上,用勺子舀起一些麻酱,淋在羊肉上,再用筷子夹起放到嘴中。“嗯!”一口下去,羊肉的鲜香充满,这羊肉又鲜又嫩,又软又有嚼劲,满足了我挑剔的味蕾。我感受到了师傅们对羊肉的认真及耐性,一块羊肉中,有着师傅们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及传承。我还感受到了幸福,薄薄的肉片中,火红的炭火中,金黄的铜炉里,融入了师傅们发自内心的情感,是那种有家、有热、有温暖的感觉。
红黑的铜锅中有着滚烫的水;水中有着鲜美的羊肉;肉中有着永不改变的匠心!中国饮食不但讲究“色、香、味”俱全,而且有“滋、养、补”的特点。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手艺的认真,让我们能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记忆,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温暖情感。一年又一年,经过各种磨练坚持下的匠心,值得学习。
我要致敬这些一代又一代传承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坚持者们,忠于美食,热于美食的传承之人。致敬他们对文化的重视,对美食的爱。还有他们永存的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