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与弱作文素材(精选3篇)

强与弱作文素材(精选3篇)

时间:2023-05-05 15:18

  强与弱作文素材 篇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强者意味着成功,文学家雨果曾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先有强者的心态。

  材料二:2019年6月23日,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上,叶敬忠院长在致辞中提出:“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综合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自选,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提纲:

  强者心态做事,弱者心态感知

  1、成功是人人都向往的,然而想要成功,首先需要有强者的心态。然而世界是复杂多元的,在前往成功的路上,我们还需要有一颗谦卑之心,用弱者心态去感受世界。

  2、为什么这么说呢?

  A、强者心态可以助力我们走向成功。

  B、弱者姿态能让我们更细腻地体察世界。

  C、强者心态与弱者姿态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强者心态强调个人成长,而弱者姿态更看重人与世界的关联。

  3、我们当然羡慕强者心态的人,但更愿意做有弱者姿态的人,因为是他们把美好的情怀播撒人间。

  4、愿人人在通往成长的路上,培养强者心态。在我们认清世界的过程中,请怀一颗悲悯谦逊之心。

  强者心态做事,弱者心态感知

  成功是人人都向往的,然而想要成功,首先需要有强者的心态。然而世界是复杂多元的,在前往成功的路上,我们还需要有一颗谦卑之心,用弱者心态去感受世界。

  为什么这么说呢?

  雨果说:“应该相信,自己就是生活的强者”,惟其如此,才有可能意味着成功。马云是自信的,他说“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而他强大的自信是支撑他成功的先决条件。台湾文学大师李敖,曾经也口出狂言:“如果我佩服什么人,那我就赶紧照镜子”,强者心态扑面而来,当然更强大的是他无与伦比的知识储备。所以成功的人必然有强者的心态。

  真正的生活是多元化的,强者心态能助力我们走向成功,却不能帮助我们更细腻地感受世界。所以叶敬忠院长说: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在追求个人成功人生的同时,一定要有悲悯情怀,关注到我们生活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感受本真的生活需要有弱者心态。(guaiweng.com)

  强者心态与弱者姿态并不是对立的关系,强者心态强调个人成长,而弱者姿态更看重人与世界的关联。不要过分追求个人成功,不要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而要放低姿态,看轻自己,要关注生活中的普通人,培养悲悯情怀和家国情怀。

  刘玄德以皇室贵胄的身份三顾诸葛村夫于草庐之中,“画、书、印”三绝的齐白石以低姿态视己,永怀谦卑之心仰视同行;北大副校长的季羡林在酷暑炎炎的夏日替大一报到新生看护行李两小时;温总理在下飞机后对一对等待多时的母子轻声说“对不起”而感动世人。我们看到的是身在高位的他们,将自己从遥远的星辰中摘下来,送到人间,无数的星光点缀成高贵的海洋,贯日长虹,骀荡春风。

  我们当然羡慕强者心态的人,但更愿意做有弱者姿态的人,因为是他们把美好的情怀播撒人间。

  然而现实中总有很多人是强者,却也把强者俯视人间的高傲姿态摆出来,以自己的认知标准价值方向,以自己的好恶引领舆论导向。借强者之口,行诛心之实。也有人本身是弱者,对强者卑躬屈膝,对弱势群体恨意丛生。有句歌词唱的好:你仰望到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

  这世界从不缺乏强者心态的人,缺的是用弱者姿态来审视世界,缺的是不同族类却可以情感互通的共情能力,缺的是跨越阶层来认清世界真相的同理心。

  希望你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有强者心态,所以请回馈弱者姿态。

  强与弱作文素材 篇二: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猎豹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全速奔跑的猎豹,时速可以超过110公里。但是它全速奔跑时,身体瞬间就会产生40多摄氏度的高温。所以,全速奔跑300米后猎豹必须慢下来,否则就会虚脱。瞪羚是猎豹的猎物,速度没有猎豹快,但是却能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奔跑1个多小时。并且在躲避猎豹追逐的时候,瞪羚可以突然来几个变向,然后在猎豹喘着粗气无奈的注视下扬长而去。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央视“人与自然”节目中呈现的一幕。材料中的猎豹,它有最快的速度,但有只能全速跑300米的遗憾。瞪羚,虽然处于食物链的末端,永远被猎豹等食肉动物追逐,但它有敏捷的动作和高速奔跑时持久的耐力。看似一强一弱,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关键是如何认识自我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真正做到扬长避短。从猎豹的角度看,我们不能嘲笑它喘着粗气放弃追逐,因为它知道自己跑得快,但它更清楚自己可以跑多远,由此可以立意:①认识自己的不足;②学会放弃。从瞪羚的角度看,我们也不能小瞧这些看似弱小的动物,它们虽不是猎豹的对手,但是它们更清楚怎样利用自身的优势去逃脱猎杀,由此可以立意:①扬长避短;②找到上帝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从两者的比较来看,可以得出如下立意: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认识自我。

  [学生原文]

  有失必有得

  2014届高三11班殷缘

  瞪羚的奔跑速度只有80公里每小时,但猎豹的速度却是110公里。在猎豹的追赶下,瞪羚却能巧妙地躲避。原因何在?因为瞪羚虽然跑得没有猎豹快,但它却能不停地奔跑1个多小时,还能突然来几个变向,让猎豹只能无奈地注视着它扬长而去。(第一段几乎是照搬材料,没有根据自己观点角度来转述材料)

  这让我明白了: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因前面材料转述不到位,所以这一段提出观点,也就显得生硬,不协调,无厘头。)

  孙膑,一个古代有名的军事家,但他在早年脚筋被挑,失去了行走的能力。他因此被迫来到齐国,等到田忌的重用。后来,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成就了“围魏救赵”的美谈!同样,他也将自己的智慧写进了书中,《孙子兵法》就是他对军事战略的独特见解,直到现在,都有一定的影响!孙子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却让他在军事上发挥了非凡的才能。(举孙膑的事例是可以的,但不能叙述故事化,啰嗦空洞,更不能有知识性错误,孙膑不是被迫来到齐国;《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作者是孙武,而孙膑是是孙武的后代,不能混淆。)

  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大危机中作出巨大贡献的总统。他在三岁时,上帝就无情地剥夺了他行走的能力,只能与轮椅为伴。但就是这样一个残疾人,在大危机中,果断做出决策挽救了美国经济。成为美国一代受人尊敬的总统。上帝在剥夺他行走能力的同时,也赐予他非凡的智慧。

  无臂钢琴家——刘伟。是一个坚强的80后,上帝在他六岁时,剥夺了他双臂。他逐渐学会了如何用脚做事。他凭着自己的毅力去学习游泳,在锦标赛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上帝再一次剥夺了他游泳的权利。他依旧不认命,又选择了用脚弹钢琴。这一次,上帝也不忍心再“欺负”他了。当他在维也纳大厅中弹奏出《梁祝》时,世界都为之震撼。上帝抢走了他的双臂和游泳的能力,同时也赐给了他弹钢琴的毅力和决心。(罗斯福、刘伟的事例大家都清楚,转述举例时要围绕论点展开分析,更不能出现错误,罗斯福是在1921年夏天在缅因州的坎波贝洛岛和家人一起度假时,他在冰冷的海水里游泳后,忽然双腿麻痹,经诊断是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当时罗斯福39岁,而非文中所说的“三岁”;刘伟是在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而非文中所说的“六岁”。)

  ……

  古今中外,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所以当上帝“抢”走你的“东西”时,他还会赐予你另一件“宝贝”。所以不要轻易放弃,在困难挫折面前,不要垂头丧气,而应该坚信自己的实力。“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帝不会“亏待”任何人!但更会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一段总结性分析,没有锦上添花,反而有点“添乱”,这里又冒出了新的观点,比如“天生我材必有用”!“上帝更会青睐有准备的人”等)

  有失必有得!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还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由于前面论述不充分,不对位,结尾也就只能强行点题)

  [点评]

  此文总的来说,没能很好地扣住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有失必有得”偏离了材料的核心立意。论述举例叙事化、简单化,不注重材料和中心论点的内在联系的分析,给人罗列材料之感,缺乏说服力,甚而还有出现多处知识性错误,直接影响论证的说服力。另外,文中的标点要规范,一些句号和感叹号的使用要注意。

  [教师升格文]

  寻找那开着的一扇窗

  瞪羚是不幸的,它奔跑的速度只有每小时80公里,而它的天敌猎豹却是110公里,然而它又是幸运的,上帝在关上它速度之门时,也为它打开了一扇窗。瞪羚找到了那开着的一扇窗——可以持续奔跑的耐力和突然改变方向的能力——从而躲过了猎豹的捕杀。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要找到上帝为我们开着的那扇窗,做一个独特的自己。(划线句是材料和论点之间的纽带,我们在转述材料或者举例时,都要时刻铭记的是要找到材料和论点的切合点。)

  在我们人生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傻傻等待打开的那扇窗会自然地呈现,然而上帝也不会如此慈悲,那开着的一扇窗依然需要我们自己去找寻。孙膑受庞涓陷害遭受膑刑,还感恩戴德整日抄写兵法,试想他如果不自己寻找“那扇窗”,装疯卖傻,而是一味地等待出头之日,还会有后来“金蝉脱壳”来到齐国,成就一番事业吗?再如霍金,上帝关上了他的健康之门,整天被禁锢在冰冷的轮椅上,然而他没有悲叹自己的不幸,更没有祈求上帝:“给我打开窗吧!”而是凭借仅有的资本,一颗能思维的大脑和可以活动的两根手指,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终于自己推开了那扇窗:46岁那年,他出版了伟大的《时间简史》,他也因此被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和“宇宙之王”。还有罗斯福、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他们都清楚,上帝不会为他们做什么,更不会包办他们的成功。但是,他们都成功了,因为他们都自己找到了那扇开着的窗。(举例有详有略,说理充分)

  当然在寻找那开着的一扇窗时,我们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有的让人畏惧,甚至感到残酷和命运的不公,而此时最需要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无臂钢琴师刘伟,因10岁那年的一次触电事故,上帝关闭了将他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梦想之门,而刘伟没有沉沦,凭着对体育的执着,改学游泳,终于14岁那年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梦想之门再次打开。然而,命运再次捉弄了他,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刚刚开启的游泳之门戛然关闭。然而刘伟没有被残酷的命运击垮,而是“精彩地活”,他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选择了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终于那变幻的旋律,回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内。探寻刘伟飞翔的轨迹,我们不难看出:在上帝为他关上一扇门又一扇门之后,他是靠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艰难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开着的一扇窗,飞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音乐世界。

  门关上不要紧,上帝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但这扇开着的窗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这样才能做最好的我自己,从而成就精彩的人生。

  [升格点拨]

  殷缘同学的原文较有代表性,我们不少同学在写作新材料作文时,审题立意有时候会出现偏差,似是而非,甚至走题,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材内涵,在引出论点时往往不注重从自己的论点的角度转述材料,而是一股脑儿地复述原材料,有的人甚至还加入自己想象和联想,节外生枝。在写作议论文时,更多的是罗列事例,堆砌材料,将材料的叙述故事化,大家熟知的事例也是要言不烦,从而达到凑字数的目的,这样的文章在立论准确的前提下,论述也是不够深刻的,文章也至多四类卷,得分在42分至48分之间。因此我作了一些思考,写了这篇升格文,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在基本照顾原文材料的基础上,我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提升:

  1、明确论点。根据原文中首尾都提到的一句话“上帝在为我们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进一步创新立意,提出“寻找那开着的一扇窗”的观点。上帝关上一扇门后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应该怎么办?是守株待兔式的坐等,就真的会发生“有失必有得”的事情?很显然不是,因为我们好多人在上帝关上一扇门以后,只是埋怨命运的不公,没有积极面对,寻找对策,结果自然是找不到出路,人生也就难以精彩。

  2、开头根据论点需要,找准与材料的切合点,转述材料,有针对性。

  3、举例论证时,我没有选用大家不熟悉的素材,还用了原文的孙膑、罗斯福和刘伟的事例,增加的事例,霍金、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张海迪等人也是我们熟知的,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论证的关键是,不是事例的新奇特,而是能把事例和分析说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有效论证论点(分论点)的目的。

  4、结尾做好点题和深化的工作,要言简意赅。

  强与弱作文素材 篇三: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一精准审题

  题目的写作要求中明确说“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可见根据材料提炼启示意义是审题的关键。同学们需要将材料抽丝剥茧,分类、分层,挖掘其启示意义。

  材料的有效信息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人的身体会变化,至强至弱都非必然的、恒定的结果,都有可能发生转化。

  第二,身体的强弱转化并非自然而然,它有基本的转化条件,简而言之,转化取决于是否“滥用其强”或“勤自锻炼”。材料中的“如果”提示大家,这种转化是一个假设,需要主体的选择和具体行动。

  第三,材料中借“久之”明确提出,身体虽能由弱转强,但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久的时间或者说是坚持。

  第四,身体的基础强弱虽是先天的,但后天的行为选择更重要,“生而强者”“生而弱者”都不是最终结果,早早地“自喜”或“自悲”反而易导致人的自大或自卑,从而失去成长的可能。材料引导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弱,不因“弱”而气馁,反而把“弱”当作对自己毅力等方面的考验,进而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先天的不足。

  第五,这段材料是毛泽东在“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意味着相关话题当与体育有关,不宜抛开体育、体魄等直线切入其他层面的论述。

  第六,《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在1917年4月的《新青年》上发表的。请大家关注其发表时间和杂志的特殊之处。1917年,中国国力衰弱,内乱不断。而中国的民众,从体魄上来看,面黄肌瘦者多;从精神层面来看,“阿Q”众多。但同时,中国也不断涌现出有志于挽救国家前途命运的有识之士。此时,《新青年》这样的进步刊物上刊登关于“强弱”的话题,将引发更多的关注和讨论,能引导民众正视现状、发现问题,更能鼓舞大众奋勇向前。当然,从作文材料的角度来看,同学们还可以不拘泥于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关于人的命运、人类命运的意识下,“强”与“弱”的转化具有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家在写作中不妨进行这样的思考。

  最后,提醒各位同学,材料只是引导大家不要自傲于先天之强,也不要自卑于先天之弱,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去关注后续的发展,未到盖棺论定之时,一切都有可能改变,端看你如何去做。材料否定的是“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而不是“生而强者”;同样,材料中的“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也只是一种假设、一种精神的鼓舞,而非必然的优势。写作中注意不要走向极端。

  二适用素材

  1、成功者的证明

  在二十来岁本可以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瘫痪了的史铁生,写出了《务虚笔记》《我与地坛》等无数作品;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的霍金,借助辅助设备,坚持研究物理几十年,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二十多岁时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硬是凭借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创作;海伦·凯勒自小失明失聪,常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却不仅完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日记》等作品,还建立了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

  运用示例

  有人仗恃着自己的天赋,好高骛远,也有人踏踏实实,将一分的天赋借十分的努力化成百分的成功;有人躺倒躺平,成为“三和青年”,也有人兢兢业业,虽缓慢但仍奋力向前……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但仍不禁要问:真的甘心吗?甘心放弃自己如此强大的天赋?或者甘心让自己沦于“孱弱”?更进一步问:以所谓的先天的弱为借口,躺平任嘲,是洒脱还是逃避?弱的究竟是身体还是心性?

  君不见,海伦·凯勒自小失明失聪,常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却不仅写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还建立了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全身瘫痪、不能言语的霍金,坚持研究物理几十年,成为了不起的物理学家。从身体条件来说,他们比大多数人更弱,可是,他们在各自的生命中是如此强大!

  2、历史发展的证明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过秦论》

  运用示例

  两千多年前,贾谊在他的《过秦论》里评价秦王朝的崛起及衰落时说,不论是与六国相比还是与强大的秦王朝相比,陈涉的力量都太渺小了,但是,秦能灭六国却亡于陈涉等人之手。这段历史正印证了毛泽东所说的“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仔细想想整个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多是历经风雨、筚路蓝缕建立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谁是只倚仗着先天的强盛一路“躺平”的。1917年,中国的有识之士,大概都会感慨我们曾经拥有过的四方来朝的光辉,面对的却是危机重重的中国,路在何方?路要靠自己去找。生而弱者不必自悲,将眼前的“弱”当作老天给我们的考验,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向前走去,不惧艰险,不畏牺牲,中国终于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三经典语录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孙子兵法》

  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东周列国志》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自控,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我们依然是一个弱国,我们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显得不如敌人。战争之不可避免和中国之不能速胜,又在这个方面有其基础。然而第二,中国近百年的解放运动积累到了今日,已经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反对力量虽给了解放运动以严重挫折,同时却锻炼了中国人民。今日中国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虽不如日本之强,但在中国自己比较起来,却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中国今天的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种进步的基础上得到了持久战和最后胜利的可能性。中国是如日方升的国家,这同日本帝国主义的没落状态恰是相反的对照。

  ——毛泽东《论持久战》

  高分佳作

  亮点

  “芥子身”亦可有“须弥心”

  以“芥子身”与“须弥心”贯穿文章始终,观点鲜明,思路严谨而清晰。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我们固然可以从中读出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但我想,他更是在引导我们探讨强与弱的关系,告诉我们即使身如微微芥子,心中也能有且应有巍巍须弥的力量。(准确地抓住材料中的“强弱关系”,迅速立论。立论句借“芥子”“须弥”之喻,用“即使……也……”的句式,表达干脆,态度鲜明。)

  强与弱可以指身体层面。大舞青龙偃月刀、倒拔依依垂杨柳,这是一种强。可是孔武有力的男儿,并没能匡扶汉室,也没能兴利除弊。也许有些人因为体格上的强而成为历史名人,不过“秦武王举鼎而死”这样的“名”不要也罢。可见,体格上的强并不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从身体层面谈强弱。以退为进,指出只有体力强者不足以成大事。)

  精神层面的强与弱,往往更关乎能否成大事。(承上一段,从精神层面谈强弱。)我们不说举鼎力士,也不说寻常儿女,单说那些身有残疾而在精神世界中强大的人,他们身微到不可再微,故而他们心中的“须弥”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海伦·凯勒、史铁生等人身残志坚的事迹早已妇孺皆知,这里不再赘言,我们便说雷吉·米勒。幼时臀部有残疾的他,要依靠腿部支架才能行走。在世人眼中,他生来就注定是失败的,更别提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但他向这种看法发出了挑战。他走向通往成功的披荆斩棘之路,正如他的自传名一般——《与世界为敌》,最终也获得了成功。(举例精当。体力弱而精神强之人方为真正的强者。)

  对生而弱者的世俗偏见,常常让精神的力量被忽略。但世上的微尘之众不应为此被压抑。生而弱者,谁知不是某种形式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承上一段,呼吁生而弱者应自强不息。引用恰当,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我的同辈青年呀,我们可以想象在百余年之前的1919年,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昂首阔步地走上大街,要改变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支撑起颤颤巍巍的民族。他们在当时的政府与列强眼中,手无缚鸡之力,命如草芥,但他们有挽救国家的坚定的须弥之心,因而有了“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沉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和“烈火焚烧若等闲”的忘我。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儿女的精神基因,流传至今。(从身体的强弱引申到了精神力量的强弱。以一百多年前青年的自强不息为例,论述精神强大的重要性。引用精当!)

  今天的青年,今天的我们,要锤炼精神世界之强。生而强,为松者,不能恃强、滥用其强,那是精神上弱的表现。要知道,即使是水晶,熔化后再凝结也成了玻璃。生而弱,为芥者,则要锤炼变强。要知道,玻璃在地底埋藏足够长时间,也会变成水晶。只要心有须弥,身如芥子又何妨?倘若心无须弥,再健硕的体格也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聚焦当代青年,体现身份意识。通过“生而强”与“生而弱”、“心有须弥”与“心无须弥”的对比,指出我们应有的做法。)

  在强与弱关系的探讨中,毛泽东主席想要让当时的甚至现在的中国青年领会的,始终是身如芥子无妨,重在心藏须弥。当中国青年从对身强的追求走向更深层次的对心强的追求时,我们心中共同的不可动摇的巍巍须弥,必将是中国光明未来的支撑力量!(回扣材料,重申中心论点,呼应标题。)

  教师点评

  文章紧扣“强弱关系”展开,在以退为进、证明只有身体强并不能成就大事之后,着力证明精神强,尤其是“身体弱而精神强”的重要性;从身体到精神,从历史到现实,层层推进,有力证明了“身如芥子无妨,重在心藏须弥”的观点。文中诸多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显现出考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和驾驭素材的能力。

  (黄霞)

  亮点

  充满张力的星座

  本文主题清晰有力,立意推进有层次,表达有诗意。

  更快、更高、更强!(开篇即是著名的奥林匹克精神,切题的同时达到醒目效果。)

  这是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它启示着人们追求体能之巅,在身体机能上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兼获强身健体、耳聪目明之效。(扣材料,点题。就“体育之效”方面的强弱转化提出期待。)

  然而体育精神真的止步于此了吗?(以“然而”引出转折。设问。)

  我看不然。(完成设问。比陈述句的表达有效。)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言,体育使强者不自喜、弱者不自悲,二者皆可通过体育增进对自我的认知。于弱者而言,体育是燃起希望的烽火,将力量的星火不断传递,直至燎原。由体育始,并不由此终,在强身健体的过程中,增益其能,自信而不自哀,最终将成为一个“新人”;于强者而言,先天已有体之康健、力之磅礴,却不因之自满自傲、停滞不前,也不以力骄人欺人,而是能以平和之心观己,寻求自身的发展进步,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姿态。(引材料中的话,正式回答上文的自我设问。立意方面,由体育出发并进一步提升,将强弱转化的理解推进到精神层面,清晰地表达对强者、弱者的认识。)

  且于自身而言,其意义远不止于此。回首高三这一年,压力与焦虑相随。迷惘、彷徨,四周强弱相生,内卷不断,青年人在其中或将迷失自我。可体育却是一种激励,当我跑于操场,汗水淋漓时,青春亦是淋漓。鲜衣怒马,肆意奔跑,奔跑让我身心放松,实现自我调节。这本就是青春该有的模样!(现身说法,有现实感染力。)

  青春不止如此。

  在星空下奔跑,我仿佛能看到宇宙的无穷和永恒。在我看来,奔跑着的不只是身体,还有我们的内心。淡然观己所处之况,不为强焦、不以弱躁,但看远山之长、晓山之青。(诗意的表达使叙述节奏相对缓慢下来,留下思考余地。同时,也是在现实层面进行的证实。)

  海德格尔与尼采都曾表达过对当下人状况的忧虑,以及在对人的堕落的批判中透出的拯救的希望:通过对消极的虚无主义的克服,人最终成为超人,成为真理的保存者。而体育带来的正是生命意义的实践,是对消极的虚无主义的克服,正如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是塑筋骨之强,更是炼心灵之强。(呼应首段。借哲学家的思考,就强弱问题提出哲思,提升了本文的思想境界。)它将点亮心中朝气,哪怕现状并不理想,也大可使青年展望:身体可由弱而强,人如此、国亦如此。青年借体育而强身卫国,亦壮有为之心。它将未来的虚无转为生命沉甸甸的分量,怀着梦想的青年人用汗水浇灌心灵,感受以身实践的理性。(表达对青年人的期待,既符合考生的身份,加强文章表意的真诚度,也与原观点发表之杂志《新青年》相呼应。两个青年,前后跨度有百年,但就此观点达成了一致。时间为此观点的合理性做出了证明。)

  由此看来,再度品读毛泽东主席之言,于其强弱之辩中,我们获得了更深的认知:无言悲喜、无问强弱,这是一种大无畏与大澄明的精神。(再次呼应材料。)强身健体,借体育之力,将自己塑成有为者,于己克服内心强弱变化的困扰,于众超越“此在”中的强弱相生,将自己置身于一颗充满张力的星座,不断前行,抵达心之所向。又何惧“生而弱乎”,而妒他人之强?(再次明确后天努力对强弱转化的作用。)

  如此,便拥抱这充满张力的星座,投身体育,也投身到更广阔的世界里,寻得生命的飞扬,感受极致的大欢喜、大自在吧!(结语再次扣题。表达的姿态自如而恣意,正是将想法说清楚之后的极佳状态。)

  教师点评

  本文开篇表意,肯定了体魄上的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心态和行为;接着解读其心目中的真正的“强者”的表现;随后,作者联系自我,阐述了在强弱转化过程中的更大的收获——超出了体魄的精神层面的意义;最后,在哲理层面就强弱之辩提出思考,深化了主题。全文既紧扣了强弱关系在体育方面的意义,又有更深刻意义的追思,立意上有一定的深度。

  稍有欠缺的是,本文后半部分中提到了“人如此、国亦如此”,但笔锋很快又转回到个体。如能就国家、社会等方面进一步展开,完成“国亦如此”方面的阐述,其论述将更丰富有力。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