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才明白600字作文 篇一:
张智涵
逃离繁华的都市,去寻找散落在边角的古镇,拾回被人们遗忘的流年。
轻踏在布满青苔的陈年石板上,触摸经历了无数岁月的长巷白壁,吐息着氤氲在空中的桂花香。望向长巷尽头,只觉身后是现代的喧闹都市,前方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而自己,则身处穿越年代的时空长廊。
抛下一切,静静走到前头,开启了一段古镇之旅。
走上拱起的石桥,聆听泉水叮咚,木水车随着放慢的时光走转,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桥栏上有着坑坑洼洼的小点,那是岁月遗留的痕迹。粗壮古老的高大桂树下,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在博弈,黑白子在棋盘上摆布。风拂过老人宽松轻薄马褂,将淡黄的桂花带进衣袖,吹散檀木香炉吐出的青烟丝。
溪边的戏班子又张罗着搭起戏台,红布金缎轻落在木杆支起的框架。木台板上,戏子左摇右摆,作成醉于美酒的样子,高昂的戏腔从口中传出,飘进了人们的耳朵,荡进了人们那颗深爱听戏的心。隔壁的说书人也摆起了摊,手里攥着一本泛着黄牛皮纸制书。引来了一群孩童围住他,竖起耳朵听着没听完的章回,水浒英雄的传记提起他们的兴趣。人家的炊烟唤着听戏听书的老人小孩回家,唤着台上戏子和摊下说书人忙完归家。
去了镇里的藏书阁,黑桃木书架上雕刻着精致花纹,龙腾凤舞。一本本市面已经断货的书籍在这里却应有尽有,山海鬼怪的插画也是旧时石墨印成的。边角已经泛黄。
原来,走过才知道,隐匿在角落的古镇竟也有如此魅力。躲避喧闹都市,自成世外桃源。
走过,才明白600字作文 篇二:
吴炫董
家北面,一排低矮的车库,通体水门汀的灰色,总能让人忽略它的存在。路过,总能看见一位长者在狭窄的空间里做木工活,或是在拉胡琴。
小学时,住在家中。放学后,总能在走过时听见机械的,刨木头的声音。站在门外向内看去:那位老者低着头,弯着腰,戴着眼镜儿,专注地用刻刀在木板上雕花。他好似永远低着头,看不见我,只看见那一片片粗朴的木材。看一会儿,便离去。儿时不知,现在才知晓,刨平一块木,雕出一片图,看起来易,实际上却不易。
但老师傅却每天坚持着,那时,在家中伏案读书写字时,总能传来拉锯时,铁刀片齿与木头摩擦时“咔—咔!咔—咔!”之声。更兼有时胡琴的“嗡嗡”声,许多邻里都曾劝他——不要做木匠了,享享“清福”。他却仍固执地与他的作坊为伴,生活在凿子与锯子的世界里。我也曾不耐烦,走过他门口时总要想:“要是没有这声,可就宁静了!”[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随着阵阵风吹散了锯下的木屑,我离别了小学,到一座寄宿制中学就读。学校偏远,自然很“宁静”,但没了老木匠的“聒噪”之声,感到少了一点儿“烟火气”,一丝不适应。每逢周末回家,也很少听见记忆中的锯木声,看见凿榫眼,插榫卯,刨“大凳”,刷桐油了,在家中,自然很“宁静”。很长时间未曾看见,“大概“肯定”是不干了吧!
现在,我很少看见木匠了,很少看见不装螺丝的家具了,很少看见手艺人了。“木匠”、“泥瓦匠”、“弹棉花的”、“篾匠”,都到哪里去了呢?走过时,不明白;走过了,才明白:传统,需要保护;传统,需要传承;传统,需要发扬。只有这样,记忆里的声音才不会湮没,骨子里的精神才会深刻……
走过,才明白600字作文 篇三:
李佳潞
寰宇里繁星似火,尘世间岁月蹉跎。——题记
乡间小道,质朴而生机。田野里的一簇细碎白花,散发出暗香,随着风的方向,飘到故乡。
外婆伫立在围墙外,努力挺直她那弯曲的身板,眼神中充满盼望。终于看到了母亲和我。想起几年前来时,杂草迤逦,漫了石头矮墙。如今,院子里干净整洁,肯定是外婆花了好多工夫才打理出来的。
安排好行李,外婆便要上山采菜。我兴致勃勃地问外婆:“我也可以去吗?“外婆却摇摇头“山上杂草很多,还有各种飞虫,太辛苦了。”听完这话,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那就让我来帮助您吧!”说罢,便大步走向山脚。
山脚的枝枝叶叶拥挤,亦疏朗。花木生机盎然,稀疏地弥散在草丛里。时不时会有几块石头挡住去路,但外婆却胸有成竹,凭借多年经验,绕过凹凸不平的山地。我一阵小跑,踉踉跄跄地跟在外婆身后,心里不由慨叹。
没过一会儿,我已精疲力竭,大口喘着粗气,看着外婆气定神闲的步伐,我不甘示弱,终于登上山顶。只见外婆正挑挑捡捡,选着蔬菜,我也走到几株蔬菜前,忽然,一只大青虫映入我的眼帘,我一惊,随手扔掉了蔬菜,但外婆却毫不见怪,把青虫扔在一旁,继续干活儿。
两个小时后,我和外婆终于回到了家,尽情享受此刻的清闲。心中默默想道:外婆那坚定的步伐下,一定凝聚了昔日的磨难与挫折,那瘦小的身躯与满头的白发,是多么沧桑。
这件事虽不如惊涛骇浪,却如湖中涟漪,让我为之动容。
果然,只有走过才会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