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少年陆秀夫有感作文1000字
想必大家都知道陆秀夫吧,他是南宋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战败后,他果断抛弃妻女,怀揣玉玺并背着小皇帝投江自尽。这一举动使得南宋时代就此落幕。就是这样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在敌军的威胁下毫不屈服,最后光荣献身。
读了《少年陆秀夫》,我真正地揭开时间的面纱,离这位从小就听长辈说起的伟人又近了一点。小时候我就听家里的爷爷奶奶讲起过关于陆秀夫的事,当时一听就不记得了,并没有在意。可稍大一点后,母亲领我去“陆秀夫纪念馆”后,我就对陆秀夫这位丞相产生了敬仰之情。再回头《少年陆秀夫》,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触动着我的心。很难想象,在当时那么恶劣的情况下,陆丞相还能在弱冠之年进入士榜,那得尽多大的努力才能做到啊!
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喜得书灯》这篇故事。有一年除夕晚上,陆氏一家在分“年彩”和“压岁钱”,父亲把秀夫从读书处叫来,问他要什么。秀夫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什么都不稀罕,就爱读书。父亲呀,您若能给我办一盏好油灯,我就心满意足了。”父亲听了这话,非常高兴,认为秀夫少有大志,将来必定是个有作为的人,便随即请来铜匠,为秀夫特制了一盏小巧玲珑的铜灯。陆秀夫十分喜爱读书,因此十分喜爱这盏铜灯。就在这盏铜灯下面,他寒暑不停,废寝忘食,把“四书五经”读得倒背如流。后来,陆秀夫从外地做官回家时,曾将自己的读书处献给乡里儿童为书房;又将自己的铜灯捐出来,并备豆油数桶,供乡里儿童夜读。这个故事写出了陆秀夫不仅小时侯自己喜欢读书,长大后还帮助乡里的孩子们从书里获取知识,充分展现了陆秀夫这种为人着想的精神,也能看出当时陆秀夫作为一个民族英雄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本色。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我们就更应该好好学习,让陆秀夫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做一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好少年。
当我们抱怨作业多,学业繁重时,想想小时候的陆秀夫:因为闹蝗灾,没有东西吃,但还是没哭没闹,反而更加懂事。他的梦想就是去学堂读书,和当时的富家公子一样。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本就以勤俭为家风的陆家没有了任何的经济支持,而略长于秀夫的哥哥清夫更是要等到和弟弟一起上学。年纪虽小的秀夫不但没有抱怨,还安慰哥哥叫他不要难过。当我们不为家里干一点儿家务活时,年纪不大的秀夫就知道帮母亲分担一些事情,还揽下了照顾祖母的工作。(guaiweng.com)
“平地已无形在所,丹心犹数中兴年。”这是宋朝的林景熙写的一句诗。诗中所说的就是陆丞相背帝子揣玉玺投江自尽的伟大精神,可见陆丞相投江自尽是多么感人的事啊。
中华民族之所以会如此强大,正是因为有像陆秀夫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英雄。如果历史上少了他们,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将会丢失一部分色彩。
各位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发扬陆秀夫这感动天地的精神,让我们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吧!
第二篇:读少年陆秀夫有感作文1000字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在这忙碌的初一生活中,阅读已经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老师最近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有意义的书——《少年陆秀夫》。
2021年7月6日,以忠烈刚毅,舍身报国的陆秀夫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少年陆秀夫》在陆秀夫的出生地——盐城建湖首发。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陆秀夫”这个名字,因为陆秀夫就是我们建湖县建阳镇人。陆秀夫纪念馆就坐落在我们建湖县建阳镇。我隐约记得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去过一次,听过人们讲解陆秀夫的事迹。那时候我并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背着小皇帝跳海,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了他的忠贞和绝不向侵略者屈服的精神。
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市人,南宋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少年时代的陆秀夫生活在民风朴实,人情醇厚的长建里和管勾巷,他的高祖父就常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那时的陆秀夫有着一群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着疼爱她的父母和哥哥。然而由于蝗灾和连年的战争,人们吃不饱,穿不暖。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陆秀夫还能踏上艰辛的求学之路,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十九岁考中了进士。
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15岁之前的陆秀夫在家乡建湖的一系列成长故事。
他三岁时,他的父亲把家迁到了镇江,陆秀夫在此读书长大。在百余名同学中,老师十分器重他,并说“这小家伙不一般哪!”
陆秀夫二十岁时,与文天祥同登进士榜,于是他被当时天下人称搜罗人才最多,有“小朝廷”之称的李庭芝看重,立即将其招募到自己的幕府中。
陆秀夫性格沉稳,不随意向别人卖弄才华,每当幕僚们共欢同乐时,都只有他一人默默地不发一言,在那正襟危坐,矜持庄重,很少与人交往。
“忠烈蹈海一身轻,慷慨许国万世名。”陆秀夫比文天祥死得更壮怀激烈,更撼人心魄,更催人泪下。陆秀夫绝对是坚毅的忠臣,可以说是古时候文人民族气节的代表。后人对于陆秀夫的评价极高,对其崇高的民族气节不加掩饰地赞赏。
当我读这本书时,我的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陆秀夫勤奋苦学,立志报国,投笔从戎,血战沙场的情景,看到了在崖山海战中,陆秀夫那大义凛然、浴血奋战誓,与国家共存亡的英姿……
读了这本书,我联想到我们读书为了什么?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对吗?陆秀夫从小读书就满怀报国之志,而在他那个时代,在他那个社会,是不容许实现他自己的理想,而我们呢?我们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这个繁荣昌盛的社会,应该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事业,珍惜美好的时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当时陆秀夫的思想,而如今这个“兴”是兴旺发达的兴,是振兴的兴,我们肩上的责任也是重于那高大的泰山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学习陆秀夫的爱国报国精神,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三篇:读少年陆秀夫有感作文1000字
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城市的个性和魅力是历史性的,也是精神性的,永远传承着。我的家乡在盐城建湖。建湖是一座温暖的城市:水暖,树暖,人更暖。但是她的暖却十分有个性,暖中带着淳朴、人情、好学、气节、爱国、协和万邦。这些就是秀夫精神!这是七百多年前一身正气、胸怀天下、以身殉国的先贤——陆秀夫传承给我们建湖人的!
建湖县城里有秀夫路、秀夫初级中学、秀夫小学,有陆秀夫纪念馆。父母和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陆秀夫的事迹。耳濡目染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崇拜陆秀夫了。最近,我正在读《少年陆秀夫》这本书。
陆秀夫(1236年——1279年),字君实,别号东江,生于江苏盐城建湖县建阳镇。自小聪慧,勤奋好学,七岁能诗。19岁登进士,后入朝为官。他是南宋末年民族英雄,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少年时代的陆秀夫生活在民风朴实,人情醇厚的长建里和管勾巷,他的高祖父就常说:“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那时的陆秀夫有着一群和他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有着互相帮助的好邻居,有着疼爱他的父母和哥哥。然而由于连年的天灾和战争,导致人们吃不饱,穿不暖。陆秀夫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踏上艰辛的求学之路,并且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岁那年考中进士,走上为民为国的道路。
少年时代的陆秀夫生活在南宋末年。很不幸,那个年代是我国民族大融合时期,不但战争连年,而且还有天灾蝗虫,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在温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陆秀夫的父母却十分重视教育,不仅带着陆秀夫四处求学,还变卖传家宝《青松瑞鹤图》给他做盘缠。陆秀夫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不仅好读书,还勤奋异常,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陆秀夫幼年时,有一年除夕,他的父亲召集一家人分年彩。陆秀夫的兄弟姐妹们要的都是压岁钱、糕点之类的东西。唯独陆秀夫要了一盏伴读的铜灯,而这盏铜灯陪伴了他一生。他酷爱学习,寒暑不停,废寝忘食,终成大器。这盏铜灯照亮了陆秀夫那颗为报效祖国而求知若渴的拳拳之心,同时也应该成为我们读书的“长明灯”!
书读的越多,人越明智。有了智慧心中就会有志向。有了志向,就要努力实现。想要实现志向需要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实践。所以我们要学习陆秀夫勤奋好学的品质。说到立志,我认为每个人一开始的志向都是从极小的事情,比如幼时的陆秀夫爱吃米面饼,他肯定也希望大家都可以天天吃到米面饼。比如他喜欢陪伴自己的哥哥和伙伴们,也喜欢哥哥和伙伴们能与自己一起过着读书的生活。再比如看着蝗虫灾泛滥,没粮食吃,人们为了能吃上饭的迷信行为,看着奶奶金观音换成吃的,看着国家战争不断……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陆秀夫把他那小小的志向变成大大的志向,他不仅希望父母哥哥、小伙伴、乡邻们能吃饱穿暖,能读书,能平安过生活,他还希望整个国家安定、富足,不受侵犯。于是他更加刻苦学习,不断前进。当官拜丞相时,他施展抱负,为百姓为国家效力!此时的他心中所装着的东西更大更重,直到最后负帝蹈海,终成一代忠烈爱国名臣,永垂不朽!
回顾《少年陆秀夫》,我发现陆秀夫的求学路上充满着荆棘,但是他没有放弃,勤学苦读。也许故乡里的一水、一桥、一人,国家的一土、一山、一河都是他最初的动力,都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这其实就是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爱国精神!想想我们现在,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干净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同学,敬爱的老师,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立志担当!学习秀夫精神,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