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诗仙李白作文800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题记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了瑰丽的中华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华文化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那么古诗词一定是其中最美的一朵奇葩。不夸张地说,一个中国孩子在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已经开始教他“床前明月光”了。不仅如此,我们会在元旦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中秋时叹“明月几时有”,送别时曰“劝君更尽一杯酒”,古诗词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与情感表达。我最喜欢的诗人,便是“诗仙”李白。
说起李白,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阅读了相关书籍后,我对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李白是很幸运的,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唐朝国力的鼎盛时期。不甘于做个凡人的李白,有着更加远大的抱负与梦想。他说“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奋其智能,愿为辅弼”。这正是他充满理想的写照。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李白从五岁时与父亲到四川生活,在十五岁就开始“行万里路”。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走出蜀地,便开始游历大江南北。游历中的李白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他也像许多人一样未能免俗地寻找当官的机会。据说李白一生未参加科举,所以他选择了干谒(自荐),写了许多“自荐信”,但可惜全都石沉大海。
自荐不得,李白又选择了隐居,这也许是当时的人让自己出名的另一种方式,于是他在游历的过程中时不时就会隐居一阵子,因为隐居于山水之中,所以李白的山水诗居多。从十五岁到四十二岁,他一直求官不得,他将自己强烈的情感体验融入了诗词之中,如“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些诗都与他追求梦想不得志息息相关。
在他感到希望渺茫时,朝廷招他入朝为官,但皇帝只是让他写诗来取悦自己,李白不得重用,受到排挤丢了官。后来他逢安史之乱,加入了永王麾下,但因谋反被发配,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几年后朝廷大赦天下,他回到金陵后不久便去世了,一代诗仙就此陨落。
李白的一生像他的诗一样,潇洒自由;李白的风格在诗人中自成一派,个性鲜明。杜甫称赞他“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不愧于“诗仙”之名,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千古名篇,他的光辉永远照耀着我们。[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第二篇:诗仙李白作文800字
时光寂静,红尘婆娑,所有的过客或许都是归人。
——题记
岁月漫长无际,再华美的事物过去了便只剩下一袭尘埃。衣带生风的魏晋,诗酒翩然的唐宋,都去得太远,
望过去可见无数或喜或悲的身影。这样的故事里,不能没有李白的的名字。
诗意流淌,剑气纵横,是他;傲岸不羁,放浪形骸,是他。或许,他在酒杯外看摇摇晃晃的滚滚红尘,或许,他又在酒杯里看寻寻觅觅的芸芸众生。他所在的地方叫做盛唐。开元盛世倒影在华清池中,那里有美人如玉,剑气如虹。长安的月亮,终于被西风吹冷。可是,诗仍旧睡在诗上,风流仍旧漫延在风流上。十年扬州梦,二十四桥明月,都在诗行里荡漾。他是李白,身处开元盛世,公元八世纪因为他的诗而被照耀得风华无限。他的快意愁苦,恩怨情仇,厚重或清浅,都因诗而被人们百读不厌。
余光中说,“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便是李白,三分豪情,七分醉意,绝世的风流潇统。
因为自傲,不愿走科举之路,于是四处侠游,他相信有人会慧眼识珠,而他就是那颗璀璨的明珠。或是嫉妒其才华,或是不屑其自负,没有人将他举荐。李白常拿自己与姜太公,孔明比较,他抱负远大,第一便是做宰相或是皇帝的老师。假如他只是个寻常的文人,没有那么高的政治理想,那么,总是不能辅弼天下,在翰林院里做个舞文弄墨的翰林院士,也足以荣耀一生,可他是李白,不允许自己的人生平淡无奇。
即使得到了皇帝的青睐,也不过是个看似风光的陪诗作画罢了。他为杨贵妃和唐玄宗赋诗作词,风光迤逦。可是,他何时才能展现自己的抱负,他不过就是皇帝眼中的才子——赋诗才子而非政坛才子。
怀着这满满的遗憾,他决定隐居,但他无时无刻不希望皇帝能发现他,让他入仕。得半日清闲,抵十年尘梦。若是以前,他还可以独守清欢,小径有风。可现在,江山风雨飘摇,黎民生死难测。他的人生理想,从来不是独领风骚,被人敬仰膜拜,而是经世之才,使得天下平定,黎民安生。
大势纵然已去,再回头,不过也是那飘浮不定的风花雪月。人生困顿,命运多骞,他活得够尽兴,于是,在诗酒酬唱间,已被岁月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