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偶像鲁迅作文500字
鲁迅是人人皆知的大文豪,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一袭长衫,一只烟斗是鲁迅先生的标志性打扮。鲁迅先生很严肃,经常绷着脸,黄里带白的皮肤显得他很憔悴,头发一根一根的直立起来,正像他顽强的性格,胡须像极了隶书的“一”字。鲁迅先生文笔犀利有傲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他面对敌人和亲邻的真实写照。
他的出生于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平时喜爱读书,后来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02年被官派去日本留学,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在日本学习期间看见革命人士被日本人围杀,而围观看热闹的竟然大都是中国人。在异国,自己人被杀害而同胞却木然的观看。鲁迅被深深震撼了,他感到仅仅是从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肉体,而拯救一个民族必须拯救人们的精神,唤起国人的爱国意识与集体感,于是他依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作为思想的利器,用这把思想的匕首唤起人们的危机感与爱国意识。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此走向了文学的道路。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抨击和揭露,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第二篇:我的偶像鲁迅作文500字
他的一生铿锵有力,全身的铮铮傲骨,黑瘦的身躯里藏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为我们民族灵魂而呐喊,他的存在让我们国人骄傲!
他是谁?他就是我的偶像——鲁迅。
鲁迅是不朽的传奇,是名垂千史的伟人!他用笔杆子打天下,敲响整个时代的最强音!这音冲出被侵略的牢笼,这音唤醒麻木的国民,这音使侵略者慌乱不已,这音粉碎了整个天地的昏暗!
1904年,鲁迅赴日留学,日本人对华夏儿女的藐视让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弃医从文。从那一刻开始,鲁迅用尖锐的笔锋,不断刺入敌人的身躯。他把日本人对华夏文明的轻视、对中华儿女的欺压,以及无数烈士的奋战,都拧成一股力量,让侵略者肮脏的脚彻底离开了我们圣洁美丽的土地!*乖乖作文 guaiweng.com*
沏一杯淡茶,细读鲁迅的作品,你会突然发现,先生的作品如手中的清茶。他的小说文章,语言犀利,往往一针见血,发人深省。先生把目光聚焦在当时社会最底层的人物,《孔乙己》、《阿Q正传》,这些最底层的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最能敲响名族的警钟,最能给人以希望和启示,这不正如茶刚入口的苦涩吗?细细回味,这茶慢慢透出淡雅、清润,先生的散文正是如此,充满了温馨的回忆。贴心的长妈妈,真诚的藤野先生,带给他无数快乐的百草园,以及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这一切回忆都透出无限温暖,平淡质朴的笔墨中透出了先生深邃的思想。
鲁迅,一个用文字魅力抒发家国情怀的伟人,举手投足间,便以自己的精神向世界宣诉!
第三篇:我的偶像鲁迅作文500字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如:辛勤劳作的农民;为城市干净而服务的工人;还有用文笔改变人类精神的文学大师。在这些文学大师之中,有被誉为“民族魂”的文学家,他用生命为中国人民而写作。他也是我的偶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鲁迅先生。
你知道吗?鲁迅先生一开始可不是写文学作品的,他的梦想是学医,在日本留学学医的那段时间,鲁迅先生认识了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藤野先生。他帮了鲁迅很多忙,也十分欣赏鲁迅,正当鲁迅学医学到关键的时候,鲁迅有一次被邀请到电影院看电影,也是那一次看电影他认识到了当时的中国人的麻木不仁,他握紧拳头,瞪了瞪那些麻木不仁的同胞,下定决心要拯救那些人,那可不是身体上的治疗而是精神上的“治疗”啊!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很多很多年了,但他的作品和精神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这个有着伟大思想的老人,他一生教导同胞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预言着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到来,他为着这个“前途”花尽了他的心血。他并没有“骗”我们,今天他所预言的“新中国”实现了。
他一生批斗旧社会的黑暗,歌颂新中国的光明。而他却偏偏呕心沥血,死在黑暗最浓的时候。今天前途一片光明的中国已经来到了,在不断蓬勃发展中!
他是鲁迅,我的偶像,大家心中敬佩的人。
第四篇:我的偶像鲁迅作文500字
当我拿起陈旧的《朝花夕拾》时,当我看到落满灰尘的《呐喊》时,总有一丝酸楚冲上喉头。总能够想起一位瘦弱的老人。总能听到一个声音在大喊:“在真理面前不要畏惧,要敢爱,敢恨,敢说,敢做”。
曾经,古老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压着的“三座大山”,有一个叫周树人的文弱书生,他不愿自己的一生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更不愿人民成为走兽。于是,他起了笔名,坚信用笔做武器能唤醒沉睡的人们。当他的呐喊声响起时,漆黑的夜空中划过一道闪电,惊醒了那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他决定一直走下去。
遇到困难时,他总会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奋斗了一生后,他最终长眠于万国公墓,但他的情神却永留在人们的心中。
在今天处处都是厚包装,大开本的书很难再体会到真正的文学了。人们生活安逸,选择了胆怯,没有了当年拓荒的决心。当我们回首渐渐冷却的文学时会发现。曾经几何时,有一位“横眉冷对千关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血的作家,在默默的写作。当我胆怯迷茫时,是他如惊雷炸开的《呐喊》,为我指明方向。而在我取得一点成绩仰起头时,又是他如绵绵流水去的《仿徨》使我谦逊。当我因乏味的作业感到烦躁时,又是他的《朝花夕拾》让我重新安静。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里一样,原鲁迅这样的人即使己经离开人世,但他的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